秦茂丽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浅谈“翻转课堂”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
秦茂丽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2011年在美国兴起的“翻转课堂”,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国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翻转课堂”资源共享、混合教学等特点为思考和审视教育问题提出了新走向,现已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热点。文章对“翻转课堂”的相关概念、特征、在国内外发展状况及所要面临的挑战作了分析,以期为“翻转课堂”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翻转课堂 在线课程 慕课
当人们正对传统教学感到忧虑的时候,起源于网络远程教育的慕课出现了,随即风靡全球,慕课实现的核心环节“翻转课堂”顺理成章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就像厨艺精湛的厨师给我们做菜,我们没有发言权,只有等着吃,这样就算能很多次吃到自己喜欢的菜,也无法提升自己的厨艺[1]。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怎么教好只能成为一个好老师,而不能给学生一个能学到知识的好课堂。相比之下,“翻转课堂”不仅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而且能唤起人们对教育本质的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产生于美国,我们必须正视两国文化差异,在对其进行借鉴的同时力求创新,合理利用优质资源,努力研发出适合我国大多数的教育教学模式。
《上海教育》把“翻转课堂”定义为:是将课堂教学中的传统讲课和家庭作业这两个元素颠倒顺序的一种教学模式[2]。教学视频是其关键元素,核心之一是重新利用课堂时间,把课堂变成一个讨论会的形式。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是教育领域一个全新概念,一种全新教学模式。那么,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何区别呢?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占主导地位,是教学的主动实施者,学生只需要听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就可以。老师和学生之间已经养成讲授与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翻转课堂”没有固定模式,只是在课前为学生提供特定内容的视频教学资料,课堂时间则用来进行小组讨论或由老师解决学生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整个过程中,师生角色进行转换,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引路人。
从减少学时、改编教材到设立改革实验区,我国先后进行过八次课程改革,最近一次是1999年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基本实现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然而,课堂教学方式却没有得到本质改变,学生仍然处于被动位置。
1.教学视频简短
“翻转课堂”用到的教学视频通常只有几分钟到十分钟不等,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并且一段视频只针对某一特定问题展开讲解。注意控制好视频长度,不能超过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范围,一切做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传统教学视频不同,“翻转课堂”的视频除了教学内容与讲解配音外,最多只能出现教师的手,这样做的目的是不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其教学视频灵活性表现在,学生可以随时暂停、倒退或者反复观看视频,直到看懂,然后完成视频后面的几道相关练习题。做题时遇到问题,也可回过头再次学习。同样,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行多元化评价。
2.教学资源共享
全球多所高校已经形成“联盟化”,所有加入“联盟”的高校之间教学资源可以任意共享。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观看自己学校的教学视频,又可观看其他学校的教学视频,教学资源得到丰富。另外,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实现,在校生与非在校人群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如此说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条件之一是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3.混合教学
“翻转课堂”将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网络教学也不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观看视频。“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3]。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成学习的中心,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掌握知识。二者产生的交互作用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早在2007年春,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的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4]。“翻转课堂”由此形成,并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随后,该校举办一系列活动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推广,有效促进其在教育界的发展。
2011年,斯坦福大学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被全球近16万人注册观看,并由此开创Udacity在线课程。很快,该校两位教授紧接着创立又一在线免费课程——Coursera,该课程在“在线课程”领域做得相当出色。截至2013年,Couresra就获得用户超过400万人。
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宣布另一在线教平台——edX。目前,已有全球上百所高校期待加入此网络在线学习计划中。
Coursera、edX和Udacity成为在线课程最具影响力与号召力的三大巨头,其中前二者均成功进军中国教育。
与国外网络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在国内才刚刚发展起来,各方面均处于尝试阶段。虽然暂时未形成大规模的影响力,但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翻转课堂”在我国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青睐。
2013年8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成立“C20慕课联盟(高中)”,20余所国内优质高中参与其中。此后不久,伴随新的学校的加入,又成立“C20慕课联盟(初中、小学)”。至此,“翻转课堂”这一全新教育教学模式正式进入我国教育领域,强有力地冲击传统教育,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站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同年10月10日,清华“学堂在线xuetangX.com”(初步版本)平台正式发布。其中不仅拥有为学生提供的在线学习系统,而且包括课程管理相关系统来供教师有效的编辑管理课件。为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9月开始,“学堂在线”便开始支持清华校内教学环节。通过数据统计,平台正式开放第一天,就有大概7000人注册为会员,表明高校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产生深厚兴趣与好奇。清华这一举动意味着对“翻转课堂”的尝试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小学,其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部分高校,并已经取得一定效果。
由此可见,很多学校都愿意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从而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相关教育组织的有效尝试为“翻转课堂”在我国进一步研究与应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对教师职业的挑战
在线课程对教育领域带来革命性影响,教师这个职业首先受到其巨大的冲击和改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将书本上的知识完整教给学生,就可以称之为一堂好课,而“翻转课堂”的实现则对教师提出多方面挑战。例如,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师必须对某一特定问题做多角度分析,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技能。又如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挑战。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录制较高质量的教学视频;课中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效组织课堂活动;课后总结经验,为下节课制定特定的教学策略。显然,教师的工作负荷急剧增大,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很难完成,并且在课堂中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此外,相当部分老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他们是否愿意放弃原有教育理念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是 “翻转课堂”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值得重视的难题。
2.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挑战
我国学生从小就习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怎么改变教学观念都成问题,更别提一向处于被动学习的学生。于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能力带来一系列挑战。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视频,完成视频后面的练习;课中参与小组讨论,与老师、同学及时交流问题;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表面上一切都是那么完美,然而学生的负担却在无形当中加重。教学视频虽然简短,有的却要经过反复观看或者与老师、同学交流后才能勉强看懂,这必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事实表明,当学生在首次参加视频课程时,大多数不是在认真听讲而是在做笔记[5]。课堂中,即使强调的是个性化教学,要求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但受班级规模的影响,还是会有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被忽略。若是这样,很容易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势态,将会对学生不利。因此,学生能否很快适应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学习,形成较强学习能力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3.对学校运作模式的挑战
“翻转课堂”的特色就是让学生在非课堂情景中学习,在学校则主要用来解答学生疑惑的问题,改革将变成现有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运作模式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在线网络课程,学生不但可以学习自己老师的教学视频,而且可以观看其他老师的教学视频。即可以在任何拥有互联网的地方进行学习,并且随意选择来自全球的优质教学资源。换句话说,学生在非学校情景中已经可以学得很好,学校的作用何在?很明显,大部分高等院校要在新教学模式中存活下来,必须改变传统运作模式,将学校转变为新知识的生产中心,而不再是旧知识的传播路径。当然,还有一小部分学校则不得不依靠良好的教学管理吸引学生入学。另外,各大高校是否愿意进行资源共享将成为一大难题。
“翻转课堂”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及信息技术的全方位使用至关重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6]。从总体看,急需创造一个政府、学校、教师、学生高度统一的创新的知识学习环境。
[1]常生龙.教育的新鲜度[J].上海:上海教育,2013:67.
[2]佚名.翻转课堂[J].上海:上海教育,2013:64-65.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浙江: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Flipped classroom defined[EB/OL].[2012-03-18].http://digitalsandbox.weebly.com/flipped-classroom.html.
[5]劳瑞·约翰逊.对于“慕课”的质疑——在线学习变革引发的社会反响[N].中国教育新闻网,2013.
[6]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5-06].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 0330/t20120330_760603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