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研究
柯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研究建立一个能将社会需要、高等教育规律与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者相结合的科学化、自动化、系统化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以此达到对学生素质做出更全面、更客观、更实际的评价。
大学生 综合素质 测评系统
在高校工作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针对的是在校大学生,通过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活动等各方面的行为进行信息收集,将之分类并分别赋予不同权重,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以此考核学生的素质水平。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所得到的数据,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培养任务的细化,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实践运行系统。利用信息网络的手段,通过软件系统,实现测评的自动化、科学化。具体而言,研究该系统的目的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现综合素质测评信息的可持续追踪
目前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普遍是每年一次,在每一学年末进行。通过系统对反映大学生该学年的综合素质的数据进行保留,直到毕业当年,该生可查看其大学四年的素质变化的记录。而这份记录可作为大学生找实习岗位时,用人单位通过这份记录了解该名学生之前在校的表现,以及综合素质体现的优势或优点,给予合适的岗位。也可以作为毕业生求职时,用人单位衡量其大学期间的综合表现的依据。通过这份记录,可避免部分学生大学期间表现好,但临场考试发挥不理想而错失工作机会的情况。
(二)实现学校对学生培养任务的细化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除了通过教师的教学评估得以体现外,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那么其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指标中德、智、体这三方面的权重要均衡。而如果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偏向于培养艺术类人才的,则其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指标中“体”这方面的权重要扩大一些。但总的来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以学习为主,“智”这一权重要绝对性的比其他方面大一些。但这三方面的权重比例,可以根据学校对学生培养任务的侧重点确定更合理和科学的比例。
(三)实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
通过对各班学生综合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尤其是专业素质方面的专业课和实践课的结合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影响的量化,可以衡量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使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断加以完善,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实践,达到学以致用,有所创新。
(四)实现学生的自我衡量和示范作用
通过每一学年的综合测评,学生总结过去一学年的在德智体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衡量,找出与标准的差距,发现自身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通过综合测评,个别学生在德智体这三方面或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显示出其独有或强大的优势。这些同学将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起到示范作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量化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既有理论上需要进一步科学化的问题,又有实践操作上,如系统设置、系统需要人工操作所需要的结合环节等方面缺陷。
(一)测评指标体系不科学
测评指标的权重比例不科学;这表现各个学校难以将自身的培养任务、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设置测评指标体系,造成测评指标权重比例不科学。如有些学校都把“体”这方面的权重设置较低,这造成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忽略自身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如果没有强壮的身体,较强的心理素质的保障,其他素质都是天方夜谭。又如有些学校把“智”这方面的“实践类课程的参与”比重设置较低,这会使学生只追求学业上的成绩获取测评分数,而忽略关于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参与或创新。
(二)测评结果未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
在引入量化的方法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后,不仅提高了测评效率,而且避免了之前测评方法中自评、互评、班团委、辅导员和班主任评定这些主观行为所夹杂着的个人色彩。但由于每位学生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学生的能动性也是不同的,而且测评技术上不尽完善,存在局限性,有些量化指标还比较笼统抽象,造成测评结果未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如思想道德素质这部分如何量化,如何赋值,而专业素质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来测评,实践及创新方面的赋值也较难把控,是否存在滥竽充数、谎报的现象。
系统方面,有些学校的测评系统,在自评部分本应由学生自己评价,但是系统设置为学生本人自评后还要由班委再评,结果由班委定夺。这难免会造成偏差,班委可能会以主观判断、与某位同学的友谊深浅,给予片面、带有个人色彩的分值。
另外,很多高校的综合测评工作都是在每学年年底进行,对过去一年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这种方法缺乏动态性和主动性。从本质上说,大学生素质是通过心理现象体现的,因此它带有一定的潜在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对某个素质在量的积累后发生质变的时刻,采用这种每年年末再进行测评的方式,无法及时反馈。另外,某些素质不一定在大学期间就有明显表现,而需要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情境下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这样的评估方法往往预测性不高。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一套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基础。
表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指标重要性调查统计表
(一)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本项目组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遴选了本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08份。要求被调查学生根据自己对各指标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同级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强调集体的认同感和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对实践类的课程积极性较高,希望自己在科研成果上有所收获;注重身体素质、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调查情况详见表1。
对各个指标分配的权重不同,直接影响测评结果。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层次分析法及频数统计法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这些方法中,层次分析法在人员评价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它结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以严谨的数学理论为基础,保证了定量分析的有效性,所做出的权重计算和评价也更科学和客观。因此,在本文所构建的测评体系中,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在将决策问题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的基础上所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 “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后由他将之引入教育评价领域用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这种方法首先要求把问题层次化,按指标体系各指标间的隶属关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层次,建立不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对同层次中各指标两两比较,判断相对重要程度,并把比较判断结果按给定的标度量化;最后通过统计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
在对本校学生对所设定的学生综合素质各层级指标重要性的调查基础上,本项目组织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各班辅导员老师,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再分析,确认各指标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再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关于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应用已有很多参考文献,如孙咏梅等(2011)《基于AHP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赵洁等(2005)《基于AHP法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2]等都详细阐述了此方法,并且借助计算机软件,使繁杂的数学计算过程变得容易操作。本文确定的各素质测评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本文在此不做详细的过程推导,仅以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过程为例做简单说明。
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标度系统(相同:1,稍微好:3,明显好:5,强烈好:7,极端好:9)和重要性排序情况分析,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过程如下。
表2 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
λmax=2 CI=0 CR=0<0.10表示可以接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从而确定该层次的指标权重为0.75,0.25,同时可以反映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其他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依此类推。
(二)减少测评过程中的不科学、不公平的因素
采用逐月认定的方式。很多高校的综合测评是每年年底举行一次,学生多,且每个学生要涉及思想、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各指标的评定,信息量大且复杂,会出现为了节省时间,而对谎报或假报的情况没有进行查实就给予评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本系统采用逐月认定的方式,通过系统功能的设置,每月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一次认定,由学生申请,提交系统,进行认定。将繁重的任务分解到每个月,既避免堆积到年底,信息量大,又减轻测评工作压力。
在系统设置上,避免由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由班委定夺的情况。系统设置时,可以设置自评和班委各占一定比例,且系统最后要由学生管理的老师确认才能最终将数据提交到系统并进行计算分析。自评所占的比例大些,达到由班委确认各班学生所填项目的真实性和具体性,而非由他们定结果,而系统需要学生管理的老师确认,是确保在自评和班委评定出现冲突和不一致时,由老师确认冲突和不一致的地方,使数据更客观和全面。
在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后,如何将这套体系通过软件系统在实践中运行起来,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关键。
(一)采用B/S(浏览器/客户端)架构
B/S(浏览器/客户端)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方面被普遍使用,是Web发展后出现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用于在安装了Web浏览器及其他相关的数据库软件之后,就可以很方便地对系统中的信息实现操作。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将用户信息反馈到浏览器上。这种架构,只要有网络,有浏览器的地方,学生就可以登录素质测评系统进行操作。
B/S结构其主要的特点有:简单的维护和升级与较低的开发使用成本,在系统设计开发和实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具有良好开放性和扩展性,在模块化设计管理方面具有容易实现的特性。本项目采用该架构的模式如图1。
图1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组织架构
(二)实施方案
服务器:通过VC编程作为一个界面与数据库进行连接。
数据库:采用MSSQ L Sever2015做一个数据库平台,把学生填的数据及系统对其进行计算的结构储存到这里。
操作界面设计:学生输入用户名、密码之后进入素质测评系统的界面,界面现实几大模块,由系统管理模块、测评成绩管理模块、基础管理模块、加减分管理模块及留言管理模块五部分组成。
系统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创新素质四个方面。依据这四项指标内涵与外延的扩展范围,进一步确定每项一级指标下分属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从而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指标内容。
黑盒测试:随机抽取学生测试该系统,看功能是否实现、是否有漏洞。
该系统设计了三个角色,分别为“学生”、“教师”、“管理员”。学生登录系统,评的数据输入;教师登录系统,可查看自己所属班级学生的信息,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修改和分配权限并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操作管理。管理员业务流程图如图2。
图2 管理员业务流程图
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收集大学生在校期间在思想、学习、生活、参与实践活动等方面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建立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指标的测评体系,以全面测评大学生素质的一种评估方法。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能使这种评估方法得以成功实现。随着高校任务的不断变化,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更新,大学生综合素质系统研究是一项与时俱进的课题,在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引导作用。
[1]孙咏梅.基于AHP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1.
[2]赵洁.基于AHP法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
[3]梁晨.基于Web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4]林钦松.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型构建——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
[5]丁汉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
[6]丁旭.基于B/S架构的软件项目实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7]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015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5GWCXXM-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