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新生儿身份识别的无缝隙管理

2015-03-21 00:58杨康春任秀琼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腕带缝隙身份

杨康春 任秀琼

产科新生儿身份识别的无缝隙管理

杨康春 任秀琼

目的:探讨产科新生儿身份识别的无缝隙管理方法。方法: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产妇入院环节的身份识别方法、新生儿治疗护理、转科与出院环节的身份识别方法,强化护士责任心。结果:2013年8月~2014年5月分娩新生儿1421例,其中剖宫产分娩937例,自然分娩484例。转科339例。无1例发生抱错或治疗护理错误。结论:建立健全新生儿管理制度,重视母婴身份识别关键环节,能杜绝新生儿报错事件发生以及治疗护理错误。

产科;新生儿;无缝隙管理 < class="emphasis_bold">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4.036

10.3969/j.issn.1672-9676.2015.04.036

1 临床资料

2013年8月~2014年5月我院住院分娩单胎产妇1394例,其中双胎27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6.8岁。分娩新生儿1421例,其中剖宫产分娩937例,自然分娩484例。

2 方法

2.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归纳出护理服务中存在的缝隙,制定规范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身份核对制度”“新生儿交接班制度”等。强化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身份核对的意识和行为,制定以腕带为基础的新生儿身份确认流程,规范正确书写腕带标准,让护理人员都有一个参照。实行组长负责制,加强监督管理,改进护士排班,实行8 h连续工作制,中班及晚班保证有2~3人,且高年资与低年资合理搭配,保证护理服务高效优质并具连续性,实行无缝隙式护理服务。

2.2 重视母婴身份识别关键环节

2.2.1 入院环节 产妇入院后,责任护士按要求用防水笔在标识手腕带上准确填写产妇的信息,包括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要求字迹清晰,将手腕带系在产妇右手腕关节上方,告知产妇佩戴手腕带的作用及应注意的具体事项,嘱产妇在院期间不能随意摘除或丢失。标识手腕带一旦丢失或字迹模糊,及时重新配带。

2.2.2 治疗护理环节 分娩后产妇与新生儿一同回母婴同室区,助产士2人同时核对新生儿腕带标识、胸牌及床头牌,再与家属核对各项并签字。每日9∶00~11∶00是新生儿治疗护理时间,如沐浴、疾病筛查、采血等,护士必须详细告知产妇护理项目并取得产妇同意,同时出示工作胸牌。家属须护送新生儿做治疗护理,不得同意除本科医务人员以外的其他人接触新生儿,不得让新生儿离开视线,可通过大玻璃窗观看治疗护理全部过程。鼓励产妇及家属积极参与新生儿身份管理,充分发挥产妇及家属的参与权及主观能动性。1名护士将1名新生儿的整个沐浴过程完成,做到一护理一送还,不可交叉或间断完成。严格执行新生儿身份的核对制度,抱取时查母婴腕带,治疗护理时查新生儿腕带与胸牌,送还时查母婴腕带,沐浴脱衣前查新生儿腕带与胸牌,穿衣时查新生儿腕带与胸牌。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每班接班人与交班人须一起查看产妇腕带及新生儿腕带、胸牌、床头牌是否完好,字迹是否模糊,信息是否正确、完整,如腕带脱落、字迹模糊、损坏,由2人确认无误后重新补系腕带。

2.2.3 转科与出院环节 转送新生儿前,护士详细填写转科交接本,包括母亲姓名、床号、孕周、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转出时间与原因、转入科室、护送人、接收人。护士与产妇家属一同护送新生儿到转入科室,交接双方护士按转接本内容逐项认真交接,确认无误后签名。出院时核对产妇腕带与新生儿腕带和胸牌的所有信息是否一致,让产妇说出自己姓名,新生儿出生时间、性别等,双重确认无误后再取下新生儿腕带和胸牌,发放新生儿出生证明书。

3 结果

2013年8月~2014年5月我科共分娩新生儿1421例,其中剖宫产分娩937例,自然分娩484例。转科339例。无1例发生抱错或治疗护理错误。

4 讨论

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有效的身份识别是医疗护理安全的保障[3]。无缝隙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新突破,主要目的是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4]。产妇从入院-新生儿出生-治疗护理-出院或转科,是一个多环节多人参与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发生身份识别错误,都将造成不良后果。在无缝隙管理之前,多数护士为未能按规范的程序进行身份核对,同时由于职责不明确,存在安全隐患。我院实行无缝隙管理后,对各个环节的身份识别方式实行制度化管理,并与奖惩挂钩。新生儿实行腕带、胸牌、床头牌3种身份识别方式,腕带再次以男左女右,男孩蓝色、女孩粉色加以区别,脚印以男左女右再次区别。在新生儿出生环节进行3次身份核对,在治疗护理环节进行3次身份核对,出院时与产妇核对,转科时2人交接并认真记录。无缝隙管理规范了各护理环节身份识别操作流程,强化了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身份核对的意识和行为,保证了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无缝隙管理是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5]。

[1]魏艳芳,邓喜红,黎 艳.双重身份识别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17):40-41.

[2]傅爱萍.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665-666.

[3]杨 卉,黄 金.病人身份确认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50-52.

[4]刘 辉,郑豫珍,杨丽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61-1065.

[5]罗 南,李溪晶.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在CCU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2-73.

621000 绵阳市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杨康春:女,大专,副主任护师

患者身份识别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检查用于正确的患者[1]。新生儿是医院内一个特殊的群体,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因为相貌特征相似,且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存在较高的抱错风险以及治疗护理的错误[2]。为避免新生儿在出生、治疗护理、出院或转科等环节的身份错误,我院实行了无缝隙管理,效果满意,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2014-06-17)

(本文编辑 崔兰英)

猜你喜欢
腕带缝隙身份
雨的缝隙
一种新型新生儿腕带在新生儿身份核查中的效果观察
跟踪导练(三)(5)
身份案(下)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PDA系统及二维码腕带提高PICU患儿输液安全性探讨
儿科有陪病房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
“电人”腕带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