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对儿科患者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的影响

2015-03-24 10:02谢小敏梁亚红仝海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住院日医护医师

谢小敏 梁亚红 张 玉 程 娜 仝海霞

医护合作是医师、护士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和信任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共同通过开放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决策,分担责任,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过程。良好的医护合作是消除疾患,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我科在构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方面初见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儿科共有床位50张,医师12人,床医比为1:0.24,其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各1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6名;学历:博士3名,硕士3名,本科6名。护理人员20人,床护比1:0.4;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8名,护士10名;学历:本科5名,大专15名。将我科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实行传统医疗护理模式收治的233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16例,女1121例;平均年龄(3.92±3.40)岁;呼吸系统疾病2087例,消化系统疾病82例,神经系统疾病65例,免疫系统疾病52例,泌尿系统疾病38例,血液系统疾病13例;危重患者556例。将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实行医护一体化模式收治的281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466例,女1352例;平均年龄(3.83±2.44)岁;呼吸系统疾病2518例,消化系统疾病101例,神经系统疾病76例,免疫系统疾病61例,泌尿系统疾病46例,血液系统疾病16例;危重患者67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设立医疗护理岗位层级 按照科室工作需要设置医疗护理岗位及资质要求。医师统一按照国家卫生部资质要求划分。护士根据职称、工作年限、技术水平、处理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等设立岗位层级。共设5个层级:N1级为1年以下护士、助理护士,N2级为1年以上3年以下护士,N3级为3年以上护士5年以下护师,N4级为5年以上护师、主管护师,N5级为副主任及主任护师护理专家。将所有医疗护理人员按照病种、医师和护理人员特长进行相应分组,组成医护协同小组,每个小组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3名。高级责任护士1名,中级责任护士3名,初级责任护士6名组成,每组分管25张床位。医师和护士形成固定的治疗护理团队,针对传统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变革诊疗护理模式,以“三贴近”为出发点,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以团队形式为患者提供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各小组组员职责明确,科学分工而又密切合作,护理责任组长由N3以上人员担任,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竞聘上岗,择优录取。

1.2.2 医护协同小组化 各医疗护理协同小组医师和护士共同讨论并在临床实践中严格执行,为患者提供整体医疗护理服务,实行医师、护士共同交班、查房制;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共同参与疑难、危重患者病案讨论,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制订诊疗护理方案。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科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行我的患者我负责,由固定的医师护士提供连续整体的治疗护理。责任护士、主管医师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共同对所管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用药指导,以及出院后的随访,各级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全面负责,包括出、入院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按照护理人员不同岗位、年限、职称、设置不同的绩效分配系数,每天由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护士进行三级质量化考核,每月按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

1.2.3 临床路径规范化 各医疗护理协同小组医师和护士共同讨论制定常见疾病的诊疗护理路径,为保证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各小组对各种疾病进行充分讨论,确保每个病种每天要做的检查、治疗、护理及相应的健康教育,并将这些项目、内容制成规范的临床路径,使临床路径具有计划性、时限性、针对性,要求医护人员熟知患者入院后每一天的治疗和检查安排,提前为患者合理安排好检查和治疗的顺序以及进食时间,使患者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完成各项检查和治疗,这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进而降低住院费用。此外,每天由医师和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了解度增加,主动参与医疗护理过程,加快患者康复进度,缩短住院时间,责任护士运用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及时观察病情,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及记录,并评价每天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减少并发症。

1.2.4 有效缩短抢救时间 儿科病情变化快,病情观察相对困难,在抢救过程中为达到高效团队的抢救效果,实行定站位、定职责、定流程的抢救模式,实施分工合作,确保抢救工作安全有效地运行。实行抢救小组团队化,可有效提高年轻医师、护士的反应及处置能力,熟悉抢救流程,加强口头医嘱的规范执行,缩短急救措施到达的时间,医护配合程度明显提高。

1.3 效果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偏态分布的采用M(QR)表示进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比较

3 讨论

3.1 医护一体化模式能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缩短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效率和科室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莫春梅等[1]研究表明,随着患者住院天数的增加,患者负担加重,因而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增加医院及科室效率,在提高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医护一体化的构建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格局,重建了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医护协同小组工作形式,通过临床诊疗护理的路径化,变革护理模式,进行资源重组和流程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护理质量,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医护一体化模式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增加患者收治量,有效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畅通门诊至住院部的绿色通道,将急症、危重症患者直接安排入院,保证了患者安全,使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3.2 开展医护一体化模式,加强医护合作,拓宽医师与护士职业生涯 医护人员满意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患者满意度,也与医疗护理质量和医学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李春玉等[3]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认为,再好的服务态度,如果没有好的护理操作技术丰富的业务知识,是不可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医护一体化模式由医师和护士共同承担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提高了医护配合程度[4]。医护密切合作,护士发现病情变化可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有经验的护士可为医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同时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护士不再从属于医疗和被动的执行医嘱,而在许多方面称为专家,护理人员更加注重专科知识学习、专业的技能培训[5]。护理专业从单一的临床护理逐步形成多层次、多专业、多领域的新格局,促使护理人员专业价值感的提升,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综上所述,通过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施,能缩短患者住院日,缓解患者“住院难、住院贵”的问题,促进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

[1] 莫春梅,杨天桂,石应康.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效益的研究[J].中国医院,2008,12(10):26 -30.

[2] 杨 莘,邵文利,应 波,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完成从观念到行动的改变[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33 -34.

[3] 李春玉,朱文娟,刘义兰.临床护士对“优质护理”体验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45 -47.

[4] 陈 静,张振香,谢 红.医护合作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36 -1138.

[5] 蒋 艳,曹 华,彭小华,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05 -407.

猜你喜欢
住院日医护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173例儿科超长住院日患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某院174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