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莹 寇晓平 潘卫宇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邓 莹 寇晓平 潘卫宇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78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深静脉血栓给予常规预防和重点预防。结果:共有15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其中高危因素患者124例共发生10例,非高危因素患者154例共发生5例,均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病情得到控制。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相关的高危因素联系密切,术后在常规预防的基础上,做好重点预防,以防为主。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要配合医师实施护理操作,尽量降低不良后果。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 class="emphasis_bold">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4.033
10.3969/j.issn.1672-9676.2015.04.033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为2012年5月~2014年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278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52例,女126例。年龄(43.70 ±12.90)岁。住院时间(27.30 ±7.80)d。手术类型:踝部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78例,人工双动头半髋置换术65例,髋关节置换术67例,胫骨平台钢板固定术68例。患者均无凝血功能异常和血液系统疾病,均成功手术。
1.2 方法
1.2.1 常规预防 (1)术后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面大约20°~25°,利用重力原理促进静脉的有效回流,注意受伤肢体的保暖御寒措施。尽量避免在患肢特别是大隐静脉进行穿刺、静推、输液等创伤性操作,以减轻血管内膜损伤,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如需要在患肢进行相关操作,要注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严格无菌操作,掌握好输注速度,刺激性强的药物要适当稀释[2]。(2)严密监测患者相关指标。每天定时测量患肢周径变化,并做好记录,不定期观察患肢肢末稍血液循环相关情况,如肢端动脉搏动,以及皮肤的温度、颜色和感觉等。保持切口敷料的干燥和无菌状态,如有渗血或污染要及时更换。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如果患者感觉患肢疼痛,肿胀,麻木等,要考虑深静脉血栓的可能,必要时行超声检查。(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因其导致血管收缩。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体位,避免肢体受压。定期翻身,进食易消化、低脂、高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避免熬夜。适当增加水分和新鲜果蔬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4)功能锻炼。护士给予患者患肢按摩,每天2次,每次15 min,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深呼吸和咳嗽。患者在术后身心状态稳定后,进行踝关节背伸屈旋转锻炼、股四头肌等长舒缩活动和臀肌收缩活动,每天3~4次,每次15 min,循序渐进。
1.2.2 重点预防 围术期对患者进行评估,筛选出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1)年龄因素。年龄在60岁以上者。(2)疾病因素。具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或便秘等疾病者。(3)习惯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包括久站、久坐、熬夜、吸烟、喝酒、饮食辛辣者。
对上述患者除了做好常规预防外,还要诊断其发病的高危因素,做到针对性预防。首先是要加强监测,由于上述患者发病的几率相对要高,因此要比其他患者投入更多的关注度,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其次是督导患者进行相关改善,如年龄大者,虽然无法改变年龄,但要加强营养调整和功能锻炼,以提高体质,加强新陈代谢。有三高疾病者,要督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将血糖、血压和血脂尽量维持在正常范围,便秘患者要加强水分和纤维食物的摄入。吸烟喝酒熬夜者要及时停止相关行为,饮食辛辣者要改变食谱。
1.2.3 护理 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护士应配合医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反复宣教,使其了解患肢制动、绝对卧床等原因及必要性,更好配合治疗。同时遵医嘱给予相关的药物治疗,应加强巡视,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相关的药物副反应[3]。主要是出血症状,如皮下淤斑、血尿、血便、鼻出血、牙龈出血,以及脑出血症状(呕吐、头痛、意识障碍等)。期间要特别注意加强水分的摄入,饮食宜清淡,以免便秘导致腹内压增高。如患者有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或咯血等症状,要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及时报告医师。根据医嘱使用梯度压力袜,以增加血管壁压力,促进血液循环,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心脏,防止下肢静脉淤血。
278例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其中高危因素患者124例共发生10例,非高危因素患者154例共发生5例,均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下肢静脉血栓病情得到控制,未引起严重并发症。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增加患者疼痛,影响患者恢复,而且还有可能致残,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导致肺栓塞,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表明[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3个因素有关: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和静脉血流缓慢。患者由于骨折创伤,以及手术导致的医源性创伤,可发生静脉壁损伤,所以我们尽量避免患肢穿刺导致的进一步损伤;而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活动减少,静脉血流量缓慢,所以需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高龄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由于其新陈代谢减慢,静脉血流缓慢,所以需强调高龄患者的营养调整,以加快新陈代谢[5]。此外,高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压患者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容易导致栓塞。高血脂患者血液粘稠度高,血流速度慢,其静脉回流更为困难。高血糖患者的血管修复能力差,损伤后恢复较慢,容易导致凝血因子的大量聚集。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该病的高危因素,如久坐久站可导致下肢静脉长期受压,抽烟喝酒不仅可直接刺激血管壁收缩,而且也是诸多疾病的诱发因素。本次高危因素患者124例共发生深静脉血栓10例,提示了高危因素患者相对更容易发病,所以我们对相关高危因素基本患者给予重点预防。
此外,骨折本身也容易导致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外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下降,细胞代谢障碍,局部组织缺氧,凝血酶和血小板聚集,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所以常规预防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主要是采取溶栓治疗,在这期间要特别注意相关药物副反应,配合医师进行相关的监测和护理操作。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针对以上高危因素进行重点预防,加强相关宣教,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特别是下肢踝泵锻炼,以增加下肢静脉回流。同时应加强巡视,注意发现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征象,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不良预后。
本研究中15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均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病情得到控制,显示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我们认为,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相关的高危因素联系密切,术后在常规预防的基础上,做好重点预防,以防为主。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要配合医师实施护理操作,尽量降低不良后果。
[1]张辉良,梁俊生,张洪斌.不同药物对预防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93-294.
[2]王春媛.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1181-1182.
[3]王庆芬.12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9(4):24-25.
[4]张小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57-58.
[5]徐晓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85-87.
450003 郑州市 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邓莹:女,本科,主管护师
下肢骨折在骨科较为常见,术后康复期间,深静脉血栓是其常见并发症,其可能进一步导致不良后果,有必要给予及时干预[1]。我们以预防为主,给予合适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4-05-22)
(本文编辑 冯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