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培南致乙型重型肝炎中性粒细胞减少并感染1例

2015-03-21 00:25:57王晓霖张云霞
肝脏 2015年10期
关键词:美罗培南基转移酶中性

王晓霖 张云霞

·病例报道·

美罗培南致乙型重型肝炎中性粒细胞减少并感染1例

王晓霖张云霞

患者,男,40岁,因“乏力、纳差、尿黄20 d”于7月8日入院,否认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患者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食欲下降,伴恶心、尿黄,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肝功能异常(具体不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250.00 IU/mL给予保肝、退黄治疗,复查肝功能(TB369.6μmol/L,ALT 1696.3 U/L,AST 1039.6 U/L,Alb 37.7 g/L),到我院门诊就诊,以“慢性乙型肝炎”收入院。入院查体:BP 100/70 mm Hg,HR 70次/min,神清,体型偏胖,全身皮肤巩膜深度黄染,肝掌阴性,未见蜘蛛痣,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后完善检查:血常规:WBC 7.07×109/L;N 71.9%;RBC 5.34× 1012/L;Hb 163 g/L;PLT 136×109/L;凝血功能:PT 21.70 s;PTA 41%;总胆红素504.1μmol/L;直接胆红素312.5μmol/L;间接胆红素191.6μmol/L;总蛋白64.2 g/L;白蛋白36.2 g/L;谷氨酰氨基转移酶267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 189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91 U/L;电解质、血糖、肾功能正常;甲胎蛋白53.06 ng/m L;甲、戊型肝炎抗体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核酸7.31×107IU/m L;上腹部MRI符合慢性肝病声像图改变。初步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症型,予保肝、退黄、抗病毒、支持、对症治疗,8 d后复查肝功能:总胆汁酸318.6μmol/L;碱性磷酸酶170 U/L;总胆红素557.8μmol/L;直接胆红素405.3μmol/L;总蛋白62.0 g/L;白蛋白29.5 g/L;谷氨酰氨基转移酶150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04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41 U/L;凝血功能:PT 23.20 s;PTA39%;血常规:WBC 6.09×109/L;N74.4%;RBC 4.99×1012/L;Hb 151 g/L;PLT 80×109/L,行血浆置换联合吸附治疗2次,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总胆红素260μmol/L;白蛋白32.1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7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1 U/L);PTA72%;HBV DNA载量下降。7月19号患者出现发热,查血常规:WBC 9.54×109/L;N 70.1%;RBC 4.79×1012/L;Hb 146 g/L;PLT 119×109/L;予美罗培南0.5 g,每8 h 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降至正常,7月23号复查血常规:WBC 3.78 ×109/L;N 58.0%;RBC:4.64×1012/L;Hb 140 g/L;PLT 101 ×109/L;美罗培南减量至0.5 g,每次12 h静脉滴注,2 d后停药。7月27号复查血常规:WBC 3.32×109/L;N 33.2%;中性粒细胞计数1.10×109/L;RBC 4.26×1012/L;Hb 131 g/L;PLT 90×109/L。7月30号复查血常规:WBC 1.69×109/L;N 1.2%;中性粒细胞计数0.02×109/L;RBC 4.25×1012/L;Hb 132 g/L;PLT 114×109/L。患者无发热、咳嗽、腹痛、腹泻不适,请血液科会诊。诊断:粒细胞缺乏症,建议:1.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感染风险高,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2.停用可疑药物,监测血常规变化,若血象无改善,行粒细胞刺激因子针升白细胞治疗。按照会诊意见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针150μg以及头孢替唑预防感染治疗,8月2日复查血常规:WBC 1.5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极限,RBC 3.99×1012/L;Hb 127 g/L;PLT 99×109/L。8月3号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急查血常规:WBC 2.68×109/L;N 32.0%;中性细胞绝对数0.86 ×109/L;RBC 3.86×1012/L;Hb 124 g/L;PLT 92×109/L。换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并继续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8月7号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白细胞分类:N 87%,L 10%,M1%,早幼粒细胞2%,血小板不少见,请血液科会诊意见: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复查外周血细胞学,必要时可完善骨髓细胞学等检查。8月8日复查血常规:WBC 19.04×109/L;N 82.6%;RBC 4.13×1012/L;PLT 124×109/L;停用抗生素及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8月14日复查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白细胞分类:N 69%,L 31%,血小板不少。8月18日复查:WBC 8.54×109/L;N 65.2%;RBC 3.53×1012/L;PLT 160×109/L;复查肝功能继续好转(总胆红素80.1μmol/L;直接胆红素65.0μmol/L;间接胆红素15.1μmol/L;白蛋白32.3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7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9 U/L),患者出院,出院后复诊,患者肝功能、血常规恢复至正常范围。

讨论美罗培南(倍能,深圳市海滨制药有限公司)为人工合成的广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等中、重度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该药对院内感染治疗效果也较好[1]。同时美罗培南因其独特的结构(1-8.甲基)对人的肾脱氢肽酶稳定,单独应用即可保持其抗菌活性,肾毒性低[2]。美罗培南可引起消化系统、皮肤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血液系统、代谢和营养障碍、全身性反应(发热),以消化系统和皮肤系统最常见。国内有关美罗培南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报道较少,本例患者因近期治疗中未用其他新的药物,且用药(美罗培南)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合理的时间关系,应考虑到美罗培南所致粒细胞减少的可能性,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以及预防感染治疗,患者再次出现发热,考虑粒细胞减少并感染,給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感染控制,停用抗生素以及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患者血常规恢复至正常范围。

抗微生物药物是导致粒细胞减少的一大类药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导致粒细胞或血细胞减少,一是骨髓抑制,如氯霉素、磺胺、更昔洛韦。此类药物多数为细胞毒药物,临床的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相关,一旦发现粒细胞减少及时停药多可恢复:二是药物破坏免疫机制,此类药物涉及较广,发病常无先兆[3-4]。

本例患者以“乙型重型肝炎”收入院,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缺乏易导致感染,感染会加重肝脏损害,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临床医生在使用美罗培南时,应注意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必要时可加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迅速纠正中性粒细胞减少。

1Ateskan U,Mas MR,Yasar M,et al.Deferoxamine and meropenem combination therapy in experimental acute pancreatitis.Pancreas,2003,27:247.

2王睿,刘庆丰,薛俊峰,等.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国产美罗培南等.6种抗生素敏感性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1,36:487.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张象麟,张培培,赖琪,等.药物临床信息参考.成都:四川出版社,2009.

2015-01-27)

(本文编辑:赖荣陶)

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消化二科(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

张云霞,Email:zyx77927@sina.com

猜你喜欢
美罗培南基转移酶中性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美罗培南对小儿重症感染治疗效果及对PCT水平表达的影响
法尼基化修饰与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
英文的中性TA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DNA甲基转移酶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4:40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美罗培南与头孢曲松钠国内外药品说明书对比分析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13
美罗培南治疗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51例临床对照研究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