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 冯钰瑾 杨晓云
序贯联合瞬时弹性成像及超声指数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效能
王一冯钰瑾杨晓云
乙型肝炎肝硬化危害极大,早期临床诊断对提高预后效果至关重要。肝穿刺活检以及超声检查等均存在不足,易误诊、漏诊[1]。瞬时弹性成像技术通过测定超声脉冲波在肝脏中的传导速度来得到不同患者的肝硬度值,从而在无创的情况下对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准确的判定,成为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中,笔者即探讨序贯联合瞬时弹性成像及超声指数评价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效能。
一、病例资料
200例在本院接受肝活检的代偿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男51例,女49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35.1± 9.3)岁。研究方案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方法
对患者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并通过计算得到患者的超声评分和胆囊指数,并对患者按照常规方式进行肝活检。瞬时弹性成像检查过程中,患者取患者位,右臂上抬,置于头部,将肋间隙充分暴露,从患者右侧腋前线至腋中线第7~9肋间隙依次检查。对患者进行连续检测,最终检测结果为多次检测的中位数。肝硬度值与超声指数贯诊断:利用瞬时弹性成像双诊断界值对患者是否存在无代偿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进行确定。如果肝硬度值无法确定,则继续应用超声指数双诊断界值对是否存在无代偿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进行确定。
三、统计学处理
建立研究结果相关数据库,利用SPSS 17.0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诊断效能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AUC曲线),选取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值所对应的最佳阈值。对P值进行检测,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年龄、肝硬度值、超声指数,以及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率和胆红素、血小板方面,
肝硬化和非肝硬化患者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对肝硬化均有诊断效能。其中,瞬时弹性成像和超声指数的诊断效能最高,但二者的诊断效能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肝硬化与非肝硬化患相关指标和肝硬化诊断情况分析
组别肝硬化组非肝硬化组 P值50 150 -ALT(U/L,M) 68.5(8~525) 87.3(8~825)>0.05 Alb(¯x±s,g/L) 41.2±6.3 42.5±3.9>0.05 TBil(¯x±s,μmol/L) 18.5±8.6 14.2±7.1<0.05平均年龄(¯x±s,岁) 36.9±9.8 30.2±8.3<0.05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率(¯x±s) 1.17±0.10 1.03±0.09<0.05例数血小板(¯x±s,109/L) 146.8±43.5 190.2±46.3<0.05肝硬度(¯x±s,k Pa) 21.3±9.5 9.7±5.2<0.05超声指数(M) 0.56(-3.21~5.56)-2.59(-4.12~3.35)<0.05
以往临床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大多需要对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等病理学检查,并采用METAVIR、Ishak等评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等级和炎症活动度。但因检查方式有创,存在依从性较差的问题。且有潜在并发症,不易为患者接受。以往有报道显示,检查过程中大约有30%患者接受肝穿后出现疼痛,0.3%出现出血、胆汁外漏、肺损伤及0.03%患者死亡等[2]。该检查方法不能重复进行,因而不能动态观察病情进展及疗效。另外,肝穿取材仅占肝脏的1/50 000,容易导致各种误差的出现,对最终的诊断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且无统一、易推广的分级分期标准,实际应用尚有一定的局限性[3,4]。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诊断技术不断涌现,代偿期肝硬化的无创诊断得到了明显的进展[5,6]。近年来,临床开始积极利用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ography)技术测量肝脏硬度(LSM)来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7,8]。该技术是一种定量检测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以及无创等诸多明显的应用优势,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诊断信息[9,10]。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我国一些专家建议,对于存在胆红素异常的患者,如果经检查无法对其肝硬化状态予以明确,需要待患者胆红素回复至正常水平之后再次经瞬时弹性成像检查,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诊断延迟会对患者的依从性产生较大的影响,而采用序贯联合瞬时弹性成像及超声指数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诊断,可以将明确肝硬化状态患者的比例提高至接近胆红素正常患者水平[12]。于是,对大多数胆红素异常的代偿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而言,通过首次就诊即可以得到较好的诊断,对自身肝硬化状态予以明确诊断,以及早接受相应的治疗,提高预后效果[13]。但是,受到研究时间以及样本容量等因素的限制,最终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准确和片面性。UI与进一步的结果,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超声指数(包括年龄和肝胆脾超声指标)可以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予以有效诊断或者排除,临床可以作为一种补充诊断方法提高瞬时弹性成像的诊断效能。
1戴琳,尹军花,冯筱榕,等.序贯联合超声指数改善瞬时弹性成像诊断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40-43.
2冯卉,张新力,李猛,等.声触诊组织量化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227-230.
3纪冬,邵清,韩萍,等.瞬时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分析.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136-1138.
4狄佳,王静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纤维化血清学检测与肝纤维化之间的相关性.第八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印度尼西亚肝病峰会论文集,2012:215-218.
5Doyley MM,Jadamba B,Khan AA.A New Energy Inversion for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in Saddle Point Problem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lasticity Imaging Inverse Problem of Predicting Tumor Location.Numerical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2014,35:984-1017.
6沈秋龙,陈亚军,王增萌,等.瞬时弹性成像应用于胆道闭锁肝纤维化评估的研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4,35:275-279.
7Maria L.Montes Ramirez ML,Pascual-Pareja JF,Sánchez-Conde M.Transient elastography to rule out esophageal varices and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with liver cirrhosis.AIDS,2012,26:1807-1812.
8林甲育,王朋会,吴锡新,等.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瞬时弹性成像和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诊断与病理的对比研究.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216-218.
9孔文丽,王中峰.用纤维化血清学检测(Fibro Test TM)和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将慢性丙型肝炎分为7个类别.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484-484.
10汪月娥,张天嵩,范清琪,等.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616-621.
11梁雄波,程小飞,李紫平,等.脉冲多普勒超声测定肝硬化患者肝静脉频谱与Fibroscan测值关系研究.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4:24-26.
12程小飞,梁雄波,熊晓红,等.超声多普勒测定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参数与Fibroscan得分的相关性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111-112.
13张健,韩萍,邵清,等.瞬时弹性成像诊断肝脏纤维化的准确性研究.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134-1135,1142.
2015-02-09)
(本文编辑:赖荣陶)
050000 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部超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