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臻
摘要:音乐进入了电子计算机的时代,音乐美学观实现了从理性到感性的转变。创新是音乐创作永恒的话题,大众对于音乐审美追求和审美意识的变化及更新推动着音乐形式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大众审美能力的多元化、审美追求的多元化、审美观念的多元化等几个方面来看电子音乐对大众审美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音乐 大众审美 音乐审美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精神性的产物,但他们却都必须以某种物质材料作为媒介,方可得以存在并为人感知”。听觉艺术也是如此,“音乐是在时间中展开,以诉诸听觉的声音为基本材料的艺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电子音乐是以探寻、创造、挖掘新声音作为其生命之本源,电子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奠定了这个观念并在后期的创作实践中秉承以声音为核心这一创作理念。
创新是音乐创作永恒的话题,大众对于音乐审美追求和审美意识的变化及更新推动着音乐形式的发展。传统音乐作品和电子音乐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电子音乐创造了传统音乐范畴以外的新音色,打破了声音使用的界限,扩展了人们对于音乐材料的概念,改变了长久以来人们对声音固有的认识,电子音乐的产生可以说是一场声音观念乃至音乐观念的革命。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审美能力的多元化趋势。音乐欣赏的过程其实就是审美主体对客体的一个再加工的过程,每一个审美主体都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情感体验、人生经历,因此在欣赏过程中,针对同一个客体会有着不同的审美体验。音乐艺术是处在意识形态层面的精神产物,音乐创作者根据审美需求不断变化创作风格、创作手法、创作内容。
第二,审美追求的多元化趋势。由于电子音乐审美的多元化趋势,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审美追求的极端化,而且这样的趋势还在不断的延伸。许多电子音乐作品立足与揭露现实的丑恶、抨击现实的残酷、唏嘘理想的渺茫,一部分狂热的音乐发烧友为了追求更大的频响效果,许多电子音乐唱片销售商借此谋取更多的利益,在录制光盘的时候将频响范围扩大至人耳根本不能听到的范围以此来衡量音响设备的优劣,作为在销售时的一个卖点。
第三,审美观念的多元化趋势。由于过去科技技术的局限,录制技术和传播技术都没能像现在这样发达,大众对于音乐审美和观赏的渴望始终被局限在表演方式及表达方式上。但是,当今电子技术迅速的发展给电子音乐的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人们开始认识到电子音乐这种新兴事物通过无限的声音素材表现无限的音乐空间。
随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艺术美学观发生了从理性审美到感性审美的转变,音乐工作者,特别是从事音乐创作的艺术工作者的审美意识也从线性意识向发散意识变迁。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也随之而变,一种独特的大众审美文化孕育而生,它对大众音乐审美观产生着影响,也不知不觉的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方式。
在以往的观念中,艺术家将“真实”作为艺术创作的本源,物质媒介材料是这种“真实”的前提,然而,“电子化”却克服了以往传统物质媒介的某些特性,在这里,音乐素材可以自由的拆卸和组装,数字化的媒介已经成为传统媒介的等同物,以数字化作为媒介的数字音乐作品不再依赖实体媒介存在,而是以虚拟、多元、可变的形式存在。传统意识中有关形式与物质、灵魂与身体的二分化,因数字化媒介而趋向瓦解,直接导致审美主体更新自我思维方式,“意象”不再是审美主体对于音乐艺术的唯一追求,而在于捕捉那游离于真实和虚无之间的“意境”,这也是电子音乐不同于传统音乐审美特质的核心所在。
电子音乐的出现不仅引起了音乐创作流程的诸多的革新,大众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也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按照我们以往的观念认为,审美活动都是精神上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甚至是形而上的,它所指对的是另外一个不同于现实存在的意象世界,所追求的是超越日常平庸之上的精神体验。同时,有关艺术审美活动的审美追求是不能功利化的,也不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实际需要的,更不能是为了满足欲望的本能,这种精神性的艺术审美需要的是“审美与艺术所具有的与日常生活相对立的精神性或超验性内涵;其最适合的审美对象往往是具有强烈的终极关怀意义的、神性思考层面上的经典文化或曰高雅文化”。但是21世纪的到来,“审美文化”慢慢的取代了“唯审美”观念。大众审美方式不再是停留在“唯审美”的层面,而是在生活层面上展示自我,在艺术层面上融入生活,从日益崛起的大众文化蕴含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两个方面我们就能看出起趋势。
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大众审美的相互作用下,“泛审美”的趋势也在音乐艺术中凸显出来。审美经验的来源被拓展,我们可以运用自然声响将其达到审美化的标准,音乐创作也可以直接叩击到大众,审美的对象的定义也被扩展,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可以无限制的传播给无数的听众等等。大众审美下的音乐作品不再是一部分精英的面对所谓高雅艺术的艺术审美,而是直接作用受众生活,让普通的大众成为音乐审美主体,这种“泛审美”的实质是以大众为核心,以电子计算机技术扩展想象空间的自由艺术创作的体验。电子音乐的出现延伸了音乐审美的内涵与外延,使得音乐艺术的审美方式从精英化到大众化转变,正真地实现了音乐与生活的双向相互及深度沟通。
“电子音乐作为现代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孤立地存在于非电子音乐类型的其他现代音乐之外,它们在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背景下,在保持一些共同特征的前提下,又沿着各自的轨道按自己的方式在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化的发展,音乐创作中的空间思维越来越受到关注,多轨录音及多声道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证,不同类型的音乐在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大背景下,在不失去自己独有的因素下又保持着大背景下共同的特征,并沿着各自的轨道发展着,正如传统音乐创作和电子音乐创作一样,在服务于同一个目标——音乐创作的前提下,“对立”而又“统一”的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