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兆钧(广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
中医院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思考
韦兆钧
(广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关键词:中医文化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培育;思考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了科学概括,随后中办颁布通知,决定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整个国民教育的全过程[1]。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一个国家全面、和谐和有序发展的灵魂所在。在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是让大学生在理论上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医文化价值观的关系,只有厘清它们的关系,才能引导中医院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中医文化形成于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其中包含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追求自然的思想理念。大自然是中医发展的依托和物质基础,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名著都彰显出“和”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只不过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人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不能以人为中心和违背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开发和利用自然,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中医提出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奠定了中医治疗疾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彰显了当代中国社会在发展目标上的追求。中国的富强、中国社会的民主、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和谐,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始终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和”是一种平衡,人的身体自身的阴阳平衡就会健康长寿,大自然平衡就会风调雨顺,社会平衡就会长治久安;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就会融洽,人与自然天人合一,自然界就会是人类的朋友;人与社会和睦,不敌对,不愤世嫉俗,社会就会进步。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医文化价值观中的“和”即“天人合一”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在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的问题就是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要求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体现的“和”的价值观要求全社会共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复杂情况是前所未有的,需要吸收人类已有的文化成果,中医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这一价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源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提出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是对“仁”的高度概括,体现了对人的基本权利的肯定,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家族自身成员之间亲善和睦,表现在统治者身上就是要爱民护民、实施仁政和德治、与民同乐。在中医文化中对“仁”的重视也可见一斑,在《黄帝内经》的《素问·宝命全形论》就已提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著名观点,这是传统中医文化“以人为本”、“医者仁术”的集中体现[2],这种文化品质不仅传承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而且也是历代医学名家的追求,如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和扁鹊等,他们除了医术精湛外,更是医德典范,他们的济世之心和活人之术谱写了一个巨大的“仁”字,激励、鞭策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学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体现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价值取向,是强调以人民为主体和价值诉求的人民价值观,强调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各种思想和观念的碰撞和冲突,许多人出现了信仰迷失、道德滑坡和价值取向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内涵就是要求人们培育自由、平等、公正和法制的价值观,彰显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体现出中国公民仁爱为怀的气节和本色。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要求要在社会成员中生根、开花、结果是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社会成员的情感认同,需要大力的宣传和培育,更需要广大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践行。在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医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情感、关心他们的现实生活,把他们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历代医学名家的济世之心和活人之术激励他们。让他们在实践中领会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价值取向,形成牢固的社会价值观。
药王孙思邈在他的名著《千金要方》中,专门论述了大医精诚,并把“精诚”视为医家必须恪守的道德准则:一方面作为一名医生必须要有精湛的医术,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因为这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有高尚的医德,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一名医者如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和素质,不遵循这样的职业操守,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更不可能成为一位大医。中医文化价值观中“精诚”所倡导的价值准则,要求医生须以解除患者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患者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八个字是公民层面的价值目标和道德要求。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都体现了传统爱国主义和爱国志士的情怀,爱国作为中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理念已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公民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强有力的体现,它体现了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在诸多中华传统美德对个人道德品质的要求中,诚信和友善居于核心地位,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个人的诚信与友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要求。这些价值目标和道德要求集中起来彰显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中医文化秉承的“悬壶济世”的社会责任感正是这种价值准则的体现。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共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个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中存在的事物都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常寓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同时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3]。辩证法的这一原理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方法论:既要把握好同类事物的矛盾普遍性(即事物的共同本质),又要把握好与其他事物相区分的矛盾特殊性(即矛盾的特殊本质),从而正确地揭示同类事物的特殊规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化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中,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斗争并取而代之的历史长河中,历尽艰难而不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中国社会价值体系中位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向上的价值需求,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需要各种社会边缘意识形态的融入和丰富,中医文化价值观作为中医文化的精髓和基础,是传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和优秀文明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发展,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繁衍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文化价值观是对中医文化科学性的阐释,是对其作为一种社会先进文化的有力佐证。因此,应将中医文化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中医文化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医药领域的集中体现,学习和贯彻中医文化价值观是中医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流意志的本质体现,统摄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从本质上制约、规范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建立一种社会制度的价值源泉,而且是社会变革过程中一系列道德规范的价值尺度。当今社会改革的过程也是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进程,中医文化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性体现。与此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离不开中医药大学生落实中医文化价值观。在中医行业着力铸牢中医学人的精神支柱,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找准与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中医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价值观是人之核心和灵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4]。中医药大学生是大学生中较为特别的群体,因为他们是站在传统和现代并存、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汇之处,在教育和成长中不断面临着传统中医文化的非功利性与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价值冲突,这种冲突常常使他们无所适从。因此,在中医药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着力于针对性。
5.1针对中医药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价值取向的一元化和多元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元统领的功能,是以普遍的形式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和价值理想,是当代中国公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医经典的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和引导中医药大学生在正确认识中医文化价值观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认清中医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既要“一元统领”又要“协调有序”、“兼容共生”和“和而不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2针对中医药大学生价值追求功利化的特点,引导与教育他们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人是社会化了的生物性存在,追求物质的需要和生理的满足是一种常情,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人与动物本质区别在于人是有精神有理想,有驾驭物质和金钱能力的。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注重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以中医文化传承为纽带强化他们的伦理道德观,以中医经典和中医历代名人为教学案例激励他们追求崇高和卓越,不断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形成高尚的人格,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3针对中医药大学生社会实践弱化的特点,引导和教育他们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人格品质的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并非旦夕之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转变成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把抽象的价值理念转换成大学生普遍认同的行为模式,都离不开实践。中医药大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走向社会,要与社会生活接轨,将知与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的基础性作用[5]。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大实践教学和后期教学的力度,让中医药大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和社会调查等从实践中去观察、思考、体验和感悟已学的知识,去升华自已的认知和发现真理,自觉形成自已的科学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绝非一日之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绝非一蹴而就。在中医药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考虑其特殊性,只有厘清中医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实施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才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2]李玫姬.论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3):136.
[3]李玫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关系辨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3(11):180.
[4]田世宏.浅谈中医文化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2):191.
[5]孙涵.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J].理论观察,2013(10):105.
(编辑汤敏华)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441(2015)02-0130-03
收稿日期:2015-03-19
作者简介:韦兆钧(1965-),广西罗城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