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意,张岚(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瑶医药“乡土名医”进课堂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李文意,张岚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001)
关键词:瑶医药;乡土名医;人才培养
瑶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瑶医药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千百年来为瑶族人民的繁衍生息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民族医学的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扶持政策,使得民族医学的地位不断提升。但由于历史原因,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瑶医药的传承方式全靠口耳相传、指药传授、指症传授。没有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瑶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构建一个相对完整、合理的瑶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瑶族聚居的地域,有很多民间的瑶医医生掌握着大量有效的诊治经验。“乡土名医”,就是指在民间从事临床医学行业,并在当地享有较高声誉的医生。本文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咨询相关专家学者、实地调研等途径,提出瑶医药“乡土名医”进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并就推行该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1瑶医药的发展概况广西的瑶族大部分集中在金秀、都安、巴马、富川、大化、恭城等地,聚居地多地处深山,其药用资源丰富,诊疗经验独特;与世隔绝,仍保留着传统的文化思想。瑶医药经验大都以师徒、父子、母子的方式代代相传,且多传一不传二;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因而瑶医药经验没有专著记载论述,也没有独立完善的瑶医药理论体系形成。总之,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瑶医药的发展受限而缓慢。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医药发展的重视,瑶医药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瑶族聚居地,就其先天独厚的条件,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西区政府组织实地调研,编辑出版了大量收录有瑶药品种、瑶医经验偏方的书籍;广西金秀县政府成立了瑶医药研究所[1],挖掘整理了很多当地瑶医偏方、秘方。瑶医药自80年代起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相关论文公开发表,使得瑶医药的理论及临床诊疗方法逐步得到流传和发扬。1985年,随着第一间瑶医诊所在大庆市成立,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成立了瑶医研究室和瑶医诊室,广西中医学院(现广西中医药大学)也成立了瑶医药研究室,使得学者对瑶医药的调研更具专业性,瑶医药事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节节而上。进入21世纪,《中国瑶医学》、《中国瑶药学》、《实用瑶医学》等理论专著的出版,不仅填补了瑶医药长久的理论空白,也标志着瑶医药获得长足的发展[2]。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也体现了国家对民族医药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2010年,广西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22号文件要求,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卫生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兴边固疆卫生惠民工程都明确提出并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瑶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瑶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挥壮瑶医药特色和优势,打造广西民族医药品牌,壮大民族医药产业。同年,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瑶医药的传承发展,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瑶医药高等教育体制,全国首家瑶医药高等教育科研机构——瑶医药学院在广西中医药大学成立,这将对发展瑶医药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2当前瑶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众所周知,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经验只存在于老瑶医的头脑中而没有相关文献传世,只能靠口耳相传,而没有相关完善的传承教育模式。这不仅极易造成临床有效诊疗治法方药的遗失,也导致了瑶医药相对其他民族医学发展滞后。直到2010年5月29日,全国首家瑶医药高等教育科研机构——瑶医药学院在广西中医药大学成立,标志着瑶医药高等人才教育培养正式启动,但至今尚未开始招生。大部分的瑶医药经验传承仍沿袭以往的教学方式——家族传承和拜师学艺,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瑶医药的传承发展。
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近年来一直在编写瑶医药学专业系列教材,并积极筹备招生事宜。但由于瑶医药高等人才培养教育的起步较晚,现仍面临众多问题,如相关专家教授较少而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等。“乡土名医”具有丰富的临证诊疗经验,尤其是对一些疑难杂症更有一些独特的诊法和治法。若能在规范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将“乡土名医”请进课堂,将有助于瑶医药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2.1目的及意义瑶医药“乡土名医”进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将能弥补现行瑶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培养出一批能够探索瑶医药的发展规律、技术特点的高素质瑶医药专业人才,并能更好地继承瑶医药传统的理论和技法。同时,其符合传统民族医药发展的需要,是当前瑶医药教育的创新。对该模式进行可行性探究,使我国传统的瑶族医药学能通过此模式得到保护、传承和弘扬,得到可持续性发展,这将有利于丰富我国的医疗体系,开创我国民族医学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2.2瑶医药“乡土名医”选择但凡医学传承,均注重理论、临床经验与实践的传承,瑶医药的传承也不例外。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中瑶医药“乡土名医”的选择则更注重他们在临床实践与理论讲述等方面的能力。当然,出色的瑶医药“乡土名医”还应具备有较强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以及完美的人格魅力。因此,选择好的瑶医药“乡土名医”是施行瑶医药“乡土名医”进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因素。
2.3指导内容及指导方式瑶医药是民族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施行该模式时可以参考中医教学,同时更应该重视瑶医药本身的特点。相对于中医学来说,瑶医药遵循着独特的观念作为指导思想,而且更注重实践经验的掌握。瑶医药的临床诊断方法丰富,除了常见的望、闻、问、触外,还采用甲诊、目诊、舌诊、耳诊、面诊、鼻诊、药试诊等;特色疗法多样,包括针刺、针挑、骨灸、蛋灸、麻灸、杉刺疗法、磨药疗法、药冠法、火攻疗法等。所以其指导内容不仅要包括瑶医药的理论,还应该包括瑶族的传统文化,更应该以“乡土名医”指导下的临床亲身实践作为传授的重点内容。而就地取材,医、药结合是瑶医药的特点,自古以来,瑶医都是集诊病、采药、加工、配方、发药于一体,因此,指导内容还应包括瑶药辨识、采集方法、加工炮制等的实地指导及药性、药味与功效的讲解。
根据以上指导内容的需要,“乡土名医”授课的方式应该包括课堂讲授、实地采药、瑶药加工、临床实践等。场所不局限于教室,而是要在实地采药、瑶药加工、临床实践等阶段走进瑶乡。
在学习初期,邀请“乡土名医”进入高校,在理论课堂上介绍其当地瑶族民间习俗、传统观念等文化传承课程,继而讲授瑶医药的诊治特色及其临床优势病种的诊疗经验。学习一定的基础课程之后,以“名师带徒”的形式将学生分组跟随瑶医药“乡土名医”进入瑶乡实地学习,在感受瑶族民间文化的同时,在“乡土名医”的指导下观摩并参与最真实的瑶医药诊疗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该模式下的指导方式具备一定的针对性、灵活性和目的性。同时,也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的最佳方式进行指导,制定不同的个性成才方案,实现整合后的最佳效应。
2.4考核该课堂设置为必修课,考核分为理论及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考核内容为乡土瑶医药的基本知识,包括一些民间常用药的功效主治及常用诊治方法等;而实践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的临床诊断与疗法的操作,及对瑶药的辨识等。具体的考核还可以量化。此外,鼓励学生们对跟师实地观摩和参与诊疗全过程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进行瑶医药经验的挖掘整理研究,若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比如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并公开发表论文等,则给予一定的加分。
3.1教程安排由于大多数瑶医的另一重身份是农民,他们在行医之余也从事农业或林业劳动,负责支撑整个家庭,不可能长期离家。所以“乡土名医”进课堂人才培养模式若要施行,教程安排就不能如以往的课程安排,而需一定的灵活性,甚至错峰安排。
3.2瑶医药“乡土名医”的相关保障瑶医药“乡土名医”远离家乡到一个新的地方施教,其基本生活保障与报酬问题是该模式能否施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住房、餐饮、交通补贴等,这就需要聘方与受聘方的协商沟通,具体视情况而定。
3.3语言交流问题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瑶民长期居住在岭南深山里,“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交通不便,使其与外界联系甚少。所以,瑶医药“乡土名医”进课堂人才培养模式施行的关键就是解决交流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该模式在施行之前校方应安排瑶医药“乡土名医”进行一定的培训,增加他们对讲课的自信。
3.4瑶医药“乡土名医”重实践而理论缺乏历史上瑶族人民没有自己的文字,长期以来瑶医药的传承全靠口耳相传、指药传授、指症传授等方式,其余就只能靠瑶医自己慢慢临床摸索,因此,瑶医药“乡土名医”大多为临床技能强人,但其相关理论知识欠缺。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让确有一技之长的“乡土名医”成为指导某些临床实践内容的专门导师。事实上,也并不是所有的瑶医药“乡土名医”均欠缺理论知识。由于该模式的指导内容丰富,指导方式具灵活性,所以不同的教育板块可以根据不同“乡土名医”的特长作为侧重点适当安排。
瑶医药是瑶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成果,千百年来,其独特的诊疗方法和医学价值得到了充分验证,因此瑶医药的继承与发展十分重要,而合适的瑶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关键。笔者认为,作为医学生,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对老一辈医学人优秀的医学文化传统的传承,以便更好地把包括瑶医学在内的我国的传统医学继承、发扬下去。但由于现有教育体制的问题,瑶医药高等人才培养的模式还未完全实现。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对民族医学的需求是不断提高的,瑶医药的优势要得到保持和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后备军;另外,优秀的瑶医大多生活在大山的深处,要想培养实践能力优异的瑶医药人才,瑶医药“乡土名医”就是最好的导师,因此瑶医药“乡土名医”进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冯秋瑜,李彤,庞宇舟,等.金秀县瑶医药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3):126-128.
[2]邓家刚,林辰.瑶医药高级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1):6-10.
(编辑汤敏华)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441(2015)02-0114-03
收稿日期:2015-03-31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编号:201410600035);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2011C0042)
作者简介:李文意(1992-),女,汉族,广西玉林市人,学士,从事中医学研究
通信作者:张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