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菊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 常州 213164)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陈小菊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 常州 213164)
身体语是非语言交际手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无声语言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中提醒、引导学生注意自己和他人在日常交际中的体态、姿势、面部表情、服饰等,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身势语。
任务型 教学 模式 课题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改变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充分体现。以“任务型”为核心的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基础之上的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过去大多数教师上阅读课时采用逐字逐句解释,指出重要短语、语法知识点,完成练习册中的题目等方式。或者通过预习、讲解、口笔训练、背诵等方式,这种教法固然能使学生学到语言知识及语法,也能基本应付考试。但从发展观点看,对学生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培养有很大局限。由于方法过于呆板、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不能引导学生探讨全文主题、思想含义等深层次问题。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的一种发展形态,以语言学习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学习者在真实和模拟真实的情景中运用目标语做事情,从而获得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美国杜威以实用主义认识能力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学生中心、在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家Herbert H.Clark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又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应当教会学生使用适当的语言把要求的事情做好。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表达自己意思、交换信息等方面,这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想方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好,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很适合英语阅读课教学。
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通过阅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说明性文章结构,下面以Body Language这节课为例,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今天是学校技能节教学团队比赛,按照预定计划,我们选定的课题是Body Language。Body language的字面意思就是“身体语言”,主题很简单。学生能就“Are Snap judgments reasonable?”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对不同文化内涵的body language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我采用五组图片导入,前面三张组图分别是:姚明的神态组图、服装组图和饰品组图,最后两张组图引出课文主题Body Language,此组图与文章有密切的联系。本文章节较多且难度较大,但文章开头与结尾呼应,结尾点出文章主题,很自然地从快速阅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其实我在课前也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过渡到第二大环节——细节阅读。这一环节我用听读后选择正确答案、表格、匹配和填空等形式让学生知道每段的主旨大意,最后一段结束点出“当你第一眼看到一个人时,除了语言外,我们还能从行为、态度、服饰和其他很多东西中获得此人的信息。那么Are snap judgments reasonable?(瞬间判断是有道理的吗?)”,让学生就此说法说说自己的观点。结果虽然学生发表了两种不同看法,有的学生还举例说明,但站起来说的同学寥寥无几,很冷场,课堂气氛没有活跃起来。
本课中教师需要一边沉着应对冷场,一边组织教学,但大脑在激烈地翻滚着,我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在课堂思维活跃并大胆交流吗?课前不是叫他们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搜集资料的吗?学生课前没预习课文?她们相互没讨论过?因为是公开课所以紧张?不是也有同学给出两种不同观点吗?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我瞄到有的学生脸沉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有的学生撇撇嘴,感觉没兴趣,有的学生旁观自己的同学,但是我注意到也有学生欲言又止,有的学生还拿出笔记,更有前后一组同学窃窃私语,似乎在争论着什么,说明答案有储备。这时我灵光一现,既然有准备、想说、有笔记、争论,还有两种观点,为什么一定要按预案进行?何不改变形式,把这一环节改为双方“辩论”呢?不更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吗?如果给予一定时间准备后,不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活动打破沉闷的气氛么?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就调动起来了吗?那我的教学目标不也就实现了吗?
辩论开始,教室顿时炸开了锅,一个同学认为“瞬间判断是有道理的”,并举例说:“In one of the movies,a detective called ‘Mind Reader’(读心侦探)can read other people’s minds through facial expressions and other body languages.”话还没完,另一个同学反驳道:“瞬间判断是没道理的,for example,Liu Tienan from the appearances,he is a kind,respectable leader,but in fact,he is corrupt(腐败).”紧接着另一个同学说:“Yes,in‘Blind Date’(相亲节目),simply through the person’s body languages,clothing,ornaments and etc.,we can see his or her personality(个性),psychology(心理),hobbies(喜好)and etc.”再如:我自己的同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女孩,接触之后果不其然。但是说“No”的同学争辩道:“My friend looks quiet,but she is boyish(大大咧咧)and straightforward(直率的).”又如:“Instant marriage and divorce(闪婚和闪离),from snap judgments,they married.But after a short period,they got a divorce.”个个据理力争、人人跃跃欲试,从相亲节目到电视剧《读心侦探》,形形色色,最后还有同学倡议在校学生应该培养有素养、涵养、高雅、知性的除语言之外的有内涵的身体语与人交流,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收获,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得到了升华。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是我课堂设计中想到的目标,但我没想到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得到升华。学生从“辩论”中对课文主题有了更深理解,同时得到了情感教育。从单纯地“说”改为“辩论”这一课堂活动中,我对课堂教学手段的改变有了更深体会。
1.虽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侧重提高阅读能力”,但还“特别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用英语去思维、去交流”。所以教材处理从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模式,由学生共同努力实现教学目标。“辩论”这一活动给学生创造了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体验到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
2.提示、鼓励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对身体语有初步了解,使师生在课堂中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拓宽学习渠道,在学生“辩论”中充分体现。如学生提到的相亲节目等信息,学会把搜集到的信息正确运用在“辩论”中。
3.这次课堂教学给了我一个启示:像这样的阅读课或者说像这样的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是不是只有一种模式?这是我课后最纠结的一个问题。人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只要调动人的潜在积极性,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4.更重要的一点是“说”是一种教学手段,虽说也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是不高,仅有两、三人参与,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欲望。之所以放弃“说”而采用“辩”是有依据的:首先,教学手段改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其次,学生课前已预习并搜集了一定量的资料、信息;第三,已有学生给出两种不同观点,观点很明确,有理有据;第四,从学生表情看,有想说且会说的;最后,“辩论”能够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更能调动学生潜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学习和交流。
总之,课堂教学手段和形式多样化和创新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促使目标实现,还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最根本的是我们要不拘泥于形式和预设方案,要本着场景和氛围不同灵活运用与改变,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研究更出彩。
[1].贾志高.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师大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