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2015-03-20 20:14林立达刘名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高校教师教学活动

林立达,刘名远

(福建江夏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福州350108)

【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林立达,刘名远

(福建江夏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福州350108)

复合型创新性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具备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高校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新教师,其教学能力的培育和提高成为高校新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深入剖析目前高校新教师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夯实高校新教师培养,加快新教师角色转换;鼓励高校新教师加强交流沟通,推动知识共享与扩散;建立适应高校新教师职业成长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对策,是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高校新教师;结构特征;教学能力;职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教师基本职能是教书育人,复合型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新教师的执业水平及其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但是,以高校新教师为主题的相关学术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文献特别是核心权威文献缺乏。据中国知网数据库统计显示,1982—2013年的30年里,以高校新教师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仅有143篇,其中核心期刊36篇,仅占25.2%。数据表明,这一主题相关研究严重不足与目前高校发展对新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不相耦合。近年来,关于高校新教师主题的相关研究逐渐升温,对高校新教师相关问题给予了关注和研究。郭丽君、吴庆华分析了美国新教师发展的状况,认为美国新教师发展包括教师教学发展、教师职业发展、教师组织文化适应、教师学术成长、教师个人发展五部分。[1]周亚新对高校新教师特点、新教师发展性评价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提高新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的条件和原则。[2]乔南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提出从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三个层面分析如何提升高校新教师的职业素养。[3]

虽然主流文献从高校新教师的职业角色转换、岗前培训、教学成长等方面进行了关注和分析,并取得了可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但其并没有对高校新教师现有的结构特征以及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为此,笔者在分析高校新教师现有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问题,以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图1 “高校新教师”主题研究的学术论文统计情况

二、高校新教师结构特征剖析

高校新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表现出如下结构特征:

(一)高校新教师知识结构不平衡

教师专业化知识是教师职业成长的知识基础,高校新教师在专业理论学科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知识通常包括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学习特征知识、教育环境知识、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4]根据教师专业成长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高校新教师在学科内容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等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相对比较熟悉。但是,由于高校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在对待学生及学习特征知识、教育环境知识、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知识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这些知识属于一种实践性知识,需要新教师在相对较长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这些知识吸收消化,并内转化成其自身的知识,从而有效地将教师所掌握的专业化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所能容易理解的显性知识。

(二)高校新教师以高学历青年教师为主

为了提高和优化高校教师的学历结构,目前高校普遍实施“教师博士化”学历工程。其中一个重要做法就是通过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这样,高校教师队伍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具有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和相应的学位。还有,高校新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中青年教师,年龄结构分布在25~40岁之间,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最具有活力的一支力量。以中青年且具有高学历为特征的高校新教师为推动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动力源。

(三)高校新教师的职业功能存在层次差异性

不同层级和类型的高校所承担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能偏重程度有所不同。教学型高等教育学校更注重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研究型高等教育学校在承担培养专门人才的同时,将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也作为其重要的职能范畴。由此,高校新教师在不同层级或类型的高校中的知识结构、科研基础、社会服务能力以及教学的学历学位要求也不尽相同。

截至2017年底,目标公司在塞尔维亚资源储量委员会备案的矿石总资源储量为25.56亿t,其中:铜金属量1029万t,平均品位0.403%。该项目为低品位斑岩铜矿,与紫金山金铜矿矿床类型相近,紫金矿业在低品位难处理方面有丰富经验。

(四)高校新教师的教学实践积累不够

高校新教师通常具备新知识、新思维、新方法的执业素质,但是缺乏将这些新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应用于实践,并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的经验。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处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权重关系等方面缺乏经验。由此,高校新教师的成长需要建立一种有利于新教师发展的相关制度安排,同时高校新教师也应随着角色的转变而不断作出适应性调整。还有,高校新教师缺乏教师教学知识的专业训练。高校新教师很大一部分并非来自师范类院校,虽然这部分新教师在专业知识领域方面参加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但是他们缺乏教育教学知识的专门训练和学习。这就意味着,高校新教师在上岗之前必须接受教育教学知识方面的培养。

三、提升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选择

教学活动是高校所有活动的核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主体。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成长、受教育者的知识接受程度、学校发展的声誉。基于目前高校新教师存在的结构特征,现就如何提升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夯实高校新教师培养,加快新教师角色转换

作为高校教师,除了满足基本的学历要求外,还需要满足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能力。对高校新教师培养的首要任务应是加快新教师实现角色转换,使其具备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能力,能适应教师这个角色。虽然来自师范类高校的教师在入职前接受过教师培养内容,但是教师行为不同于学习行为,还需要实现由学习行为向教师行为转变。而绝大部分教师并不是来自师范类高校,所以,除了要接受如同师范类教师一样入职前教师培养内容,还要接受从事专门教学活动的基本素质培养。教师的成长是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一,需对教师给予职前培养、入职专业培训和在职业务培养等可发展的、持续性的教育过程。高校新教师培养更适于教师成长的初始阶段,即对新手阶段、熟练或优秀新手阶段的教师。

成功的角色转换,是有效展开教学活动,培育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前提。加快新教师由非教师角色向教师角色转换,首先,通过培养或接受培训,使新教师降低新旧角色的冲突,包括行为冲突和心理冲突。其次,通过角色学习,在接受培养的过程中培育出适应新角色的职业意识、职业思维,在角色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新角色的行为能力和行为素质,从而加快角色的有效转换。最后,通过培养或接受培训,使新教师能培育和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职业意识、教学行为等。

(二)鼓励高校新教师加强交流沟通,推动知识共享与扩散

高校新教师虽然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具有优势,但是日常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具体教学环节、课堂课程把控、学科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受教者及其学习特征、教育活动内外环境、教育理念和教师职业价值观等教学实践性知识的了解还是不够熟知和系统全面。但是,这些实践性知识又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提高教学能力不可或缺的知识内容,所以为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受教育者认可其教学效果,就需要新教师认真学习和掌握实践性知识内容。

学习和掌握实践性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激励高校新教师加强交流沟通,推动知识共享与扩散的方式来实现。通过交流沟通方式实现知识共享和扩散,一方面可以节约新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学习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知识关联性、互补性、外溢性等特征来丰富和优化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具体而言:(1)高校新教师应有意愿主动向经验丰富的教师保持沟通和展开交流,遵循传帮带的方式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教学实践性知识。(2)高校新教师之间需保持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3)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高校新教师需要积极与不同学科和专业新教师保持沟通和交流,实现知识的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共享和扩散。但是,由于知识类型、知识所有者对知识共享动机意愿和能力、组织环境和激励机制等因素会影响知识共享[6]和扩散,所以高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应该制定激励高校新教师加强沟通交流的专项制度安排,通过新教师知识共享和扩散来弥补和丰富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性知识,提高其教学能力。

(三)建立适应高校新教师职业成长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教学活动评价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指标性反映,是受教育者和高校组织对教师教学活动绩效好坏的判断和认可。笔者认为,教学活动评价不能局限用于教师人事决策,它更应该服务于教学改进,服务于教师职业发展,服务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服务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7]对于新进高校教师,他们正处于教师角色转换过程,教师职业发展的前期阶段,它仅是教师职业成长过程的一个发展阶段。所以,新教师教学活动评价应有别于对教学经验丰富教师或者对已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建立适应高校新教师职业成长的教学活动评价,其主要目标就是调动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快教师角色的转换,并有利于新教师的职业成长。

传统的高校教师教学活动评价是一种刚性评价、管制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惩罚性评价,这种评价不利于调整新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新教师的职业成长。为此,结合高校新教师的结构特征,从服务于新教师成长角度构建高校新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笔者认为,成长性教学评价是适应于高校新教师发展的一种服务性教学评价制度。构建成长性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第一,应该放弃刚性评价,对新教师教学活动选择弹性制评价,允许新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试错,并在试错过程中改进其教学能力。第二,将管制性评价调整为服务性评价,相关教学职能部门工作重点在于提出规范新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意见,不对教师具体的微观教学活动进行干预,同时通过评价考核来规范新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的客体不是教师本人,而是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第三,在结果评价的同时注重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的好坏其实质是教师教学过程把控的结果。新教师对复杂的教学环节的理解,对教学过程的把控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对于新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其教学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新教师各个教学环节的理解程度,对教学过程的把控能力进行判断并作出评价,以调整新教师的教学行为。第四,激励性和惩罚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新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性行为,甚至出错,教学效果在短期内未能得到受教育者、同行和职能部门的认可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但是,为了激励新教师成长,对新教师教学活动评价一般不采用直接式惩罚,不用于人事决策,而是通过建立一种信息反馈机制,对新教师教学活动进行信息反馈总结,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

高校新教师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是学习成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积累、知识创新和教学实践锻炼。高校新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应该是一种成长性、发展性和服务性的考核制度。通过对新教师的教学活动考核和评价,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

四、结语

培育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新教师发展的核心内容。分析表明,加快高校新教师角色转换,通过加强新教师交流沟通实现知识共享和扩散,建立适应高校新教师职业成长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是提高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然而,高校新教师发展是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深入剖析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育的基础上,还应对高校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心理需求、教学方式方法等内容给予剖析研究。

[1] 郭丽君,吴庆华.浅析美国高校新教师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2,(7):69-73.

[2] 周亚新.新教师成长策略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7):68-70.

[3] 乔南.提升高校新进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4):44-46.

[4]ShulmanL.S.KnowledgeandTeaching:FoundationsoftheNewReform[J].HarwardEducationalReview,1987,57(1):1-22.

[5] 文庭孝,龚蛟腾,张蕊,等.知识关联:内涵特征与类型[J].图书馆,2011,(4):32-35.

[6] 陈世平,胡艳军.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69-72.

[7] 刘名远.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及教学效用提升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2014,(2):13-15.

【责任编辑 马小侠】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he New University Teachers Based on Its Structure Features

LIN Li-da, LIU Ming-yu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versity teacher body, to improve and cultivat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he new teacher become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new teachers’ development. After deepl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ructure features of the new teachers, there puts forward to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and cultivate their teaching ability through strengthening new teachers occupation training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acher role,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 to promote the knowledge sharing and diffusion and establishing a new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hat adapt to new teachers’ growth.

new university teachers; structural features; teaching ability; occupation development

G645

A

1009-5128(2015)08-0039-04

2015-01-08

福建江夏学院教改课题:新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和完善(J2013B012)

林立达(1978—),男,福建福州人,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研究;刘名远(1978—),男,江西吉安人,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高校教师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