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宁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公共外语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52)
【外语教学研究】
基于功能语法的函电被动语态错误分析
李 宁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公共外语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52)
被动语态用法的错误是外贸从业人员及在校学生进行函电写作中常犯的错误之一。这些错误不仅包括普通的语法错误,还包括人际沟通错误,即在对外沟通中还存在由于使用不合乎语境的语序和词汇而产生的跨国沟通误会。基于功能语法通过主谓不一致、提升结构、语序、时态和系动词这五个方面可以分析在函电写作中被动语态出现语法错误和沟通错误的原因。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在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及二语学习者在语言功能性方面的薄弱,导致了语言切换中的被动句的语法错误和跨文化沟通中被动句的理解、表达错误。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可以降低被动语态使用错误,使外贸业务人员在涉外沟通中显得客观、真实、礼貌,从而实现通过有效的沟通促进对外经贸活动开展的目的。
功能语法;函电;被动语态;错误分析
Davidson[1]31-47认为“结构标记性越强,话语越有可能传递意图隐含的意义”。她认为被动句可以传达一种幽默或贬义的意味。在商务中,通过使用被动语态,更强调的是一种客观性。外贸从业人员在涉外业务工作中经常使用被动句,进行产品、服务客观介绍或用来处理交易双方之间的纠纷等。被动句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函电写作中常犯的错误之一。针对这些错误,基于功能语法,笔者分析了产生的原因。
传统语法通过主谓宾来划分句子,如例句“The inspection bureau had estimated the losses”。主语是“The inspection bureau”,谓语是“had estimated”,宾语是“the losses”。Quirk[2]97-99等人认为句子由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构成,而谓语部分则可细分为助动词、操作词和述谓部分,如:主语是“The inspection bureau”,谓语是“had estimated the losses”,助动词和操作词是“had”,述谓部分是“estimated the losses”。
功能语法中悉尼语法的代表人Halliday[3]143-144将谓语部分称之为“谓体”,而谓体内部又可细分成限定成分、谓体和补语。如表1。
功能语法另一重要代表加的夫语法比较重视语言模式的理论生成方面(见图1)。
创始人Fawcett[4]56-57指出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词汇—语法 ”与Chomsky为代表的生成语法有相似之处,具有一定的“生成性”。 他认为该生成系统包括两方面:一是用来提供所能表达的各种意义的系统网络;二是用来将意义体现为形式的体现规则部分。在加的夫语法下,谓体分为操作词、助动词、主要动词和补语。
综上,无论是悉尼语法还是加的夫语法,要想保持句子的主谓一致,主要要保证主语和限定词或操作词保持一致。在被动句中,由于补语成分提前,替换主语,因此限定词或操作词要与新的主语保持一致。Halliday[3]将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过程分为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等。以例1中的(1)句为例,该句子表现的是物质过程,动作者是“the inspection bureau”,目标是“the losses”,动作是“estimate”,过程动词是“estimate”。在进行主动句向被动句的转换中,目标前移,过程词不动,由于次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动作者和过程动词之间的关系,因此第二语言学习者会被误导,忽视助动词的添加,从而导致主谓不一致。
例1: (1)The inspection bureau had estimated the losses.(√)
(2)The losses was estimated by the inspection bureau.(×)
普遍语法则是可以通过移位规则原理解释主谓不一致。在被动语态句中发生了NP移位。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写被动句时,重点关注NP的移位,经常忽略主谓一致,导致错误。
在提升结构中,尽管主语与动词在语法上一致,但是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却是间接的。特点就是,虽然主语和谓语动词保持主谓一致,但如例2中的第(1)句为提升结构,其真正语义关系可用外置位句子第(2)句来表达。
例2:(1)The losses were estimated to be $20,000.(√)
(2)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 losses would be $20,000.(√)
(3)It was estimated the losses to be $20,000.(×)
提升结构是客观的表达,第(1)句是别人估计的损失,而不是损失本身估算的。在这种结构中,下一级分句的主语从分句中提升,移位到更高一级的分句中,这种不同层级句子中成分的移位给第二语言学习者造成了困扰,导致了句子结构混乱,出现语法错误。
根据Morley[5]168-169对提升结构的解释,虽然从语义上来看关系很远,但“the losses”确实是动词“estimate”的主语,因此可以再加上一个音调符号表示,即“S^”。同时,“the losses”还是嵌入式从句β的介入点。在它约束的句子中,有自己的作用。嵌入式从句“The losses to be $20,000”是不连贯的,被上一级的动词成分“was estimated”所打断。如图2。
在第(3)句中出现了句子内部的指代问题,用it指代“the losses”。但在指代中出现了指代词和被指代词同时出现的问题,使得句子的理解出现困难。由于在提升结构中,主语与动词之间有间隔,导致二语学习者不能准确定位两者的关系,出现句子结构的混乱。
功能语言学中提升结构可分为三种:解释(elaboration)、延伸(extension)和增强(enhancement)。每一类的句子主动、被动句之间的关系都不同,如果二语学习者不能很好地区分,就会产生错误。在解释类句子中,无论句子是主动还是被动,及物性的功能都保持不变,如表2。
表2 解释类提升结构句子结构图
例1
例2
在延伸句中,主动与被动是不同的。虽然其中的意欲动词并没真实的构成另一个事件的发生,但却代表另一个行为过程,因此被动句与主动句是不同的,如表3。
表3 延伸类提升结构句子结构图
例1
例2
许多的增强型句子中的动词短语并不适合变成被动语态,它们表达的是实现过程的方法或角度,只适应于动作者(actor)而不适用于目标(goal),如表4。
综上,提升句可以划分成三种类型,每种类型有其特殊的情况。对于学习传统语法的二语学习者来说,辨别这三类句子有很大的难度,从而出现被动句使用的错误。
表4 增强类提升结构句子结构图
例1
例2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被动句时觉得困扰的问题是被动语态句子的语序,不能正确区分不同语序之间的不同,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调整被动语序[8]。如:
例3:(1)The inspection bureau estimated the losses.(√)
(2) The losses were estimated by the inspection bureau.(√)
(3) By the inspection bureau,the losses were estimated.(√)
按传统语法,第(1)句为主动句,第(2)(3)句是经过转换而生成的被动句。这三个句子看似意思相同,都描述了带有相同施事者的同一个事件,但仔细观察又会发现这些句子之间有些不同。
根据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这三句话的主位不同,沟通的起始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从而达到的沟通效果也不同。第一句中的主位是“The inspection bureau”,强调是检验局估计的损失。第二句中的主位是“the losses”,强调损失是由谁估计的。第三句中的主位是“by the inspection bureau”, 也是强调是检验局估计的损失,但与第(1)句有所不同,第(1)句的信息主体是“The inspection bureau”,而第(3)句则是“the losses”。主位一般是已知信息。主位为交际双方所明白,整个沟通的过程就是以双方的已知信息为出发点,说明未知信息,从而推动沟通进行下去。它是句子的出发点。通过使用不同的主位,可以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
Halliday[3]基于说话人的立场,提出了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两个概念。在例3的三个例子中,“the inspection bureau”和“the losses”都是已知信息,但却有很大不同。根据Halliday和Hasan[6]43-46的衔接理论,一个是外指,一个是内指。“the losses”是用来指代上文出现的具体的损失,也就是说这个成分的参照点在语篇的上下文之中。而“the inspection bureau”是用来指代在该语篇没有提到,但作为双方合约的一部分条款,默认双方都应该已经知道的事实。如例3第(3)句中的主位“By the inspection bureau”是标记主位,虽然双方知道“the inspection bureau”的所指,该句仍然是三个句子中交际动态程度最高的。例3第(1)句中的主位成分“The inspection bureau”传递的是在前文没有的信息,但由于双方知道它的所指,该句的交际动态程度有所削减,交际动态程度与第(3)句相比次之。而第(2)句的主位“the losses”重复前文的信息,交际动态程度最低。Firbas[7]69-70在进行主位划分时,把句子划分为主位和非主位部分,其中非主位部分由过渡和述位两个部分构成。这三个成分根据各自的交际动态程度,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如例3中的第(1)句和第(3)句为高主位,第(2)句为正主位。
可见,基于交际功能的句子的区分体现非常复杂,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是能很熟练地掌握相应的尺度,导致语序与要实现的沟通效果不能达成一致。
在主动句向被动句的转换中,第二语言学习者经常出现时态错误,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第二语言学习者频频出现这些错误呢?如:
例4:(1)The inspection bureau has estimated the losses.(√)
(2)The losses have be estimated by the inspection bureau.(×)
(3)The inspection bureau gave us the survey report yesterday.(√)
(4)The survey report was gave by the inspection bureau yesterday.(×)
中西文化有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在中西语言体系上可以窥见一斑[8]。中英两种语言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如时态表达、语序、词汇等。汉语不存在根据不同的时态变换动词词型和表达的问题,通常通过时间状语或虚词表达,如“检验机构已经估算了损失”“经验机构给了我们检验报告”。这种在时态表达上的差异使得,时态表达成为中国英语学习者最容易犯错的问题之一。汉语在表达被动语态时,多数情况下并不用被动意义的词就可以表达英语被动句的意思,有时会使用类似“被”“受”“给”等字。以例4中的第(2)句为例,在从第(1)句主动向被动的转换中,在汉语中只是简单地添加了状语成分“已经”。而在英语中则涉及了以下几个变化:①宾语的移位;②主语的移位;③被动语态动词be的添加;④在被动语态的基础上调整成原句的时态;⑤主谓一致调整。一旦中间某个步骤出现疏漏或错误,都会导致整个被动句的输出错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写被动句时,中国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Halliday[3]认为英语时态有两种,首要时态和首要——次要时态。如例4中第(3)句中的-ed(gave)是首要时态,第(1)句中的has…-ed (has estimated)是首要——次要时态,其中的has是首要时态,-ed 是次要时态。在转换成被动语态后,加入的动词be成为次要时态,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如第(3)句中的be需变成been。第(4)句的主要问题在转换成被动后,加入的动词be成为首要时态,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原首要时态动词gave变为次要时态动词,需变成过去分词。这种首要时态和次要时态中助动词、be动词、主要动词时态的不断切换,给第二语言学习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导致错误。
在传统语法中,系动词本身有词义,但不能单独用作谓语,后边必须跟表语,亦称补语,构成系表结构说明主语的状况、性质、特征等情况。由于系动词的结构与被动语态经常很像,因此,第二语言习得者经常将系动词使用在被动语态中。如:
例5:(1)The survey for the losses proved difficult.(√)
(2)Difficulty was proved by the survey for the losses.(×)
根据小句对主客观世界的描述情况,在及物性系统内将人类的经验分为六种: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存在过程和言语过程。在功能语法中所谓的系表结构通常用于关系过程。根据功能语言学,关系过程指的是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即可以是事物同某种属性的关系,也可是事物同环境因素包括原因、时间、地点、角色、方式等之间的关系。关系过程还可进一步分为集约型、环境型和属有型。在关系句中主语和宾语的角色分别为载体、属性;被识别者、识别者;标记、价值。动词与宾语的关系不是像物质过程中是动作和目标之间的关系,而是表现载体、被识别者、标记特征的一个载体。因此不能转换成第(2)句中的被动句。关系从句是六种句子中句子内部结构最复杂,最难识别的句子类型,因此导致第二语言习得者出现第(2)句中的错误。
语言系统是人类用来表达意义、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在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导致了语言切换中出现语法错误。由于二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的功能性掌握得不好,导致跨文化沟通的理解误差。如果二语学习者能够意识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练习,不仅可以纠正语法错误还可以改善人际沟通的效果。将语言的运用同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可以实现通过有效的沟通促进对外经贸活动的开展。
[1] Davidson,D.What metaphors mean[A].InSheldon Sacks(ed.),On Metaphor.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79.
[2] R.Quirk,S.Greenbaum,G.Leech & J.Svarvik.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2.
[3] M.A.K.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Published)Limited,1994.
[4] Fawcett R.P.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ocial Interaction:Towards an Integrated Model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and the Other Components of an Interacting Mind[M].Heidelberg:Julius Groos and Exeter University,1980.
[5] G.David Morley.Explorations in Functional Syntax[M].London:Equinox Publishing Ltd,2004.
[6] Halliday M.A.K,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7] Jan Firbas.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in Written and Spoken Communic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8] 李宁.基于普遍语法的函电被动语态错误分析[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1):17-18.
【责任编辑 贺 晴】
Analysis on Passive-voice Mistake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Based on Functional Grammar
LI Ning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52, China)
Passive voice is one of the common mistakes made by people in the trade line or college students. Mistakes of passive voice include not only grammatical errors but also interpersonal ones, which refer to misunderstandings resulted from improper word order or word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The paper makes analysis on the reasons for mistakes in passive voice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subject-verb disagreement, embedded structure, word order, tense and link verbs. The differences in syntax and the weaknesses of second-language learners in the functions of English lead to the mistakes both in syntax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rrect usage of passive voice under proper practices, the tone of writing appears to be objective and polite, which makes people more trustful and the company more reliable during business communication. Then the aim of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trade through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can be achieved.
functional grammar;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passive voice; mistake analysis
H315
A
1009-5128(2015)08-0060-06
2014-08-17
李宁(1979—),女,黑龙江勃利县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功能语法和专业英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