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瑞 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呼和浩特 0100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
杨 瑞 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呼和浩特 0100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主要开展形式是课堂教学。但是,新时期环境发展的变化以及90后大学生呈现的新特点都使该课程的课堂教学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其中学分最大、学时最多的一门课,其目的是要让青年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同时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和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1.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持续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取得的实践成果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切身体会到的,也是令世界为之惊叹的,指导实践并从实践中得以提升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也体现着其时代性和生命力。党的十八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就依法治国提出新的治国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这些新思路和新政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我国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开设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当然要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做出相应调整和改革,做到与时俱进。
2.新时期青年大学生呈现的新特点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不断改革创新
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来讲,大学时代既是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最为美好且重要的时代,同时也是他们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1]我国社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在这一优越而伟大的时代中成长,他们几乎享受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成果,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接受教育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日益增多,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和机会也远比前辈们更好。但正是在充分甚至过分享受物质充裕的同时,加上对外开放过程中外来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甚至扭曲,很多时候不知如何确定自己的奋斗方向。他们对国家政策及社会发展充满关切却又对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鉴别力,容易被社会舆论误导甚至被利用。[2]因此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来迎合国家和民族的时代发展和青年大学生成长需要,使其教学切实有效。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来讲,虽然该课程的理论性和政策性较强,但也必须改变以往以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从时代环境和学生特点出发展开教学,做好理论、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工作,把党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我国国情现实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从思想深处理性地、科学地看待社会现象,并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从教师角度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思想上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各高校承担公共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能够把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有机结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和意义,认可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选择。只有在教师正确的理想信念基础上展开教学,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具备生命力和感染力。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进而确立理论自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思想深处真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坚持科学精神和理性态度,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现实去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以及所有教学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和实质,理解其对我国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之上树立理论自信,以正确且严肃的教学态度和理论信仰展开教学。切忌因为个人片面情感对社会个别领域的消极行为和不良现象持有偏见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怀疑态度,那样不但不能在课堂上准确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主观上的偏见往往会对这一理论本身带来无形伤害,并且会歪曲大学生的认知。
第三,任课教师要深刻理解当前我国各领域社会主义制度的背景及其客观性,确立制度自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出的符合历史和国情的选择,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实际教学中深刻认识这一制度的本质和意义,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客观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比如课程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实践中的运行本身就有利有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肯定其对我国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改善中起到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之上,同时客观分析其存在弊端的原因(既是市场经济本身特性所致,也有我国发展落后、制度不成熟的因素在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一现象,让学生明白这些弊端需要通过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去解决,要相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而不是怀疑或者全盘否定。
2.课堂教学中要把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放在首位
第一,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从简单的理论宣讲升级为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教材理论的宣讲层面,很难超越理论讲解而真正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开设,其目的之一就是要让青年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的,以理论讲解为基础,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升级,达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
第二,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每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都必须树立与时代环境发展相适应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进步中找到立足之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这一代人不可逾越的时代大环境。只有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顺应时代事业潮流去奋发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时代环境为背景,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信念,以促进其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广大青年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的伟大使命,也是关乎亿万中国人民福祉的巨大工程,其建设和发展当然需要广大青年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这就要求所有青年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及扎实的专业功底投入到伟大事业的建设中。所以我们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从宏观上把握好政治方向,让青年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进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1.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国情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科学认知力并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一,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现状展开教学。理论源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以我国具体国情为基础、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的;具体的发展现状比单纯的理论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现状,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感召力。如果把当前收入差距大、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等现实问题摆在课堂上定能吸引大部分学生关注,在深入剖析其根源的基础上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让学生明白这些现实的问题或者困难的存在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理解相应的理论恰恰是为解决问题而形成。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又能让学生客观认识国情,进而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实现教学效果的升级。
第二,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诸多挑战,要想通过课堂教学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必须把社会热点问题融入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思想上把受网络言论影响而形成的直观质疑转变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性认知,进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社会热点问题既是最为关注和最有争议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对青年学生信仰信念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不能回避,只能面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入和分析热点问题,发挥其“热点”的意义和价值,为课程教学目标服务。如果教师把诸如腐败现象这一类素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既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通过剖析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其客观性,帮助学生消除之前产生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这些社会问题,从而能够激发青年学生内心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实现良好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逐步实现弹性化、多样化,改善教学效果。
由于师资队伍和学生人数比例相差悬殊以及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依然是大班教学且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程的实效性发挥,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使其实效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是当前各高校共同面临且亟待解决的问题。[4]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给任课教师一定的自主教学空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是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课时最多、学分最大的一门课(共96学时,每周6课时),如果只有单一课堂形式,无疑会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一大负担,而且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学校及教研室应该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原则,给予教师灵活安排大班教学课堂授课形式的权限,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本课程学时多的优势,进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教师可以以自己的专业特长及研究方向,再结合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特点,灵活设置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专业特点展开相关竞赛或辩论,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且更有吸引力,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扩大学生的课堂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学生本来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更大主体性,而不是当前处于被动状态。[5]因此在课堂教学形式方面,需要在改革创新中回归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使教学确有其效。鼓励学生与教师就教学内容共同设计和选择课堂教学形式,比如讨论或主题演讲并布置相应作业,给学生预留收集资料和准备讨论发言的时间;在具体操作环节,由于大班教学可控性和效果不好把握,可以以一到两个自然班为单位来开展,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可以很好地掌控学生方面的发言,同时小容量近距离的亲和力便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选择适合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预留课堂空间,以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把信息技术新元素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基于当前信息技术及信息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大学生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这一平台,把它们利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6]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社会科学,本身具有开放性,即其中的很多理论、思想和观点具有时效性和社会性,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讨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论点,正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相吻合。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建立相应的微博空间,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这样既能实现师生的便捷交流,同时在相应微博空间还可以实现学生之间思想观点的碰撞和交流,推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为保证微博参与交流的切实有效,教研室可以设计布置专门的教学课题,同时留出相应课时进行课堂微博交流碰撞,有效构筑互动参与的桥梁,改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效性。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国家、民族发展意义重大,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又是重中之重。思想理论课程的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也必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学校、教研室及所有任课教师依据时代发展、环境变化及党和国家的政策思路的调整不断探索。尤其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新技术必然能给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期待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
[1] 刘东梅.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6):52-53.
[2] 卢景昆.高校思想政治生态课堂的形成[J].教育评论,2013,(2):75-77.
[3] 徐兰,刘凤波,卢洪雨.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130-133.
[4] 边和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回顾与前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45-147.
[5] 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6] 赵若淇.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2):78-80.
【责任编辑 贺 晴】
A Study of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New Era
YANG Rui-xia
(School of Marxism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22, 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is the main fie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Its principal route is classroom teaching.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an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90s college students made the teaching facing new problems and new challenges.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eory and the Theory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on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with the longest study period and the highest school grades. The aim of the course is to lead college students to firm ideal and belief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must emphasize the ideal and belief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reform traditional ways and search new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dea
G641
A
1009-5128(2015)24-0079-04
2015-01-15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共同课教学改革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公共课为例(137161)
杨瑞霞(1980—),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