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瑜 芬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外语教学与语言文化研究】
实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
魏 瑜 芬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高校人才培养应该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前提下,本着面向市场、实用的目的来进行,其中大学英语教学更应如此。对渭南地区涉及英语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并对陕西省四所新升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仅用一种考量办法来衡量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加上几乎一成不变的课程设置方案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我国各地区不均衡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水平的需要。为此提出了四项有效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方案,以期为高校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提供帮助。
人才培养;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高校的定位及其办学理念和风格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要求不尽相同,加之不同类型的人才对于英语能力的需求也有差异,这就对目前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提出了严峻考验。目前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制定中对英语教学的考量办法有欠缺,主要表现在一刀切现象太严重——仅用一个大纲和一种考试来统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这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我国各个地区不均衡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水平的需要。最主要的是,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2000年后“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近700所将逐步转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2014年2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就此做出决定,相关政策性文件逐步出台。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随后将会出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体系建设全过程。其中陕西省已有18所在转型之列。因此,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英语教学方面应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努力寻求能够与国内二三线城市、小城镇企业及教育行业需求相对接的人才培养计划与教学策略。笔者认为,此问题应该从源头上解决,即首先解决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问题,只有科学、合理、从实际出发,将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需求接轨,才能适应高校这一革命性的改革浪潮,才突出了教育为社会服务这一宗旨。
束定芳认为需求分析可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1]236。本研究所涉及的市场需求属于社会需求范畴。近年来,大量大学毕业生成批涌向社会,而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倾向于对实用型人才的录用。实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将系统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以及工作当中,而实用型英语人才则是指将英语知识应用到国际经济的贸易当中,并以此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2]142
地方本科院校所在的城市均属于国家二三线城市,其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了对此类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去向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本研究主要以渭南市及周边市区一些典型的涉及英语的企事业用人单位、国有企业、民营(私营)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制定问卷,深入进行调查,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明确了解大学英语的社会需要方向,继而反省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结果发现,90%以上的单位都欢迎英语突出的毕业生;超过76%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专业基础和英语基本功还比较过关,但和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却很差,尤其是听和说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洽谈业务方面;其次是翻译合同、处理外来邮件的能力方面也比较差。这个调查结果使人喜忧参半: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市场前景很广阔,专业水平和英语基础也比较过关,但应用能力不容乐观,这使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者们不得不从源头上——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上来思考其存在的问题,即学习者在大学阶段主要学到了哪些方面的英语知识。
大学英语教学对教师、教辅设备、教材、教法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如果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成果将大打折扣。因此,笔者对陕西省的陕南、关中和陕北四所1999年后新升地方师范本科院校就教材的选用、课时分配和专业英语的开设情况做了细致的调查并进行详细的分析。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陕西省四所高校非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表
调查发现:各学校都依据国家对本科大学英语的要求制定了各自比较具体的《大学英语课程大纲》,在大纲的指引下规划大学英语课程,表现各有异同,其中相同点表现在:(1)给不同类别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材;(2)每个学校均使用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课程均开设在前四个学期,每周4学时;(4)均开设专业英语且由本院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不同点表现在:(1)各自对相同教材的难易程度诠释不同。例如商洛学院认为《新视野大学英语》比较容易,因此将此教材应用于B级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者),而渭南师范学院则将其运用给除音、体、美以外的所有本科生。(2)课时分配有差异,主要表现在读写教程与听力课程分配的比例方面。(3)分级教学的实施:只有商洛学院实施了分级教学,其余均没有实施。
以上是本次对陕西省四所二类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的结果,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其反映出了这些新升本科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课程设置导向存在问题。大一、大二学生前四个学期全部开设大学英语,到了大三的第一个学期,只有个别学院的个别专业开设了双语教学。有90%的学生在问卷中提到: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国家公共四级和六级英语考试。除英语专业部分学生以外,很少有学生在等级考试过后继续训练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英语口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这样的学习又怎么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呢?怎么体现英语作为语言工具为各行各业服务这一基本作用呢?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太过于强调应试性而忽略了其作为工具的应用性,最终形成教师和学生简单地为实现考试目的而学习英语。显然,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机有误,短期功利性太强。其次,无论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前四个学期的英语学习根本没有突出其专业特点,或者说根本没有与所学专业接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四个学期均使用一套教材,四册教材的编写模式如同八股文,均一个模式。在学生对大学学习尚有新鲜感、学习兴趣浓厚的前四个学期全部使用此类基础性教材,学生不免出现以下问卷中所反映的问题:80%以上的学生一个学期后便懒于做课后练习,基本都是从网上抄袭答案;对于高中阶段英语基础良好的学生来说,两个学期之后已经厌倦了这种日复一日的基础英语学习,开始投入四级题海,准备过国家四级英语考试,接着过六级;基础差的学生也认为英语和他们的专业没多大关系,应付着、只要期末不挂科就可以了。因此,教材使用太过笼统化,没有专业特色,没有吸引力。最后,师资配备不足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效果。据调查,硬件设备方面:商洛学院和渭南师范学院听力教室、多媒体教室严重不足,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大量存在。教师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均来自英语系,这些教师之前专业均为英语语言学、翻译和文学等方向,只对自己所研究专业方向比较专长,对除英语之外的各专业却没有深入研究,造成英语课堂教授表现出明显的笼统性,其结果直接表现在大学毕业生不能很快胜任本专业与英语语言有关的工作。因此,师资配备也是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以上分析可看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从导向到教材的选用,再到师资的配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重视和改善。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关乎学生的学习生涯,关乎学生的就业,更深层次来说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此类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该做到:
1.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分阶段进行:基础教学阶段和专业教学阶段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尤其是2000年后新升本的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统一一个模式,即四个学期全部将学习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基础英语学习上,大三时有个别专业也只开设一个学期最多36个学时的专业英语,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这段时间,学生再没有英语学习的要求,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自然便出现了之前所出现的用人单位这样或那样的意见。因此,笔者认为,所有学生在两个学期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完成后,便开始开设本专业英语的学习,至少开设一年。因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英语基础知识已经比较扎实了,在大学只需要最多两个学期做好中学与大学英语学习的衔接工作,再整理夯实一下基础知识即可。目前,这些院校只对个别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例如计算机。实际上,像物流、经济、国际金融、动漫、法律等专业,都非常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基础英语中所学的知识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实际工作的需要。[3]
2.淡化英语等级考试,开发科学的评价体系
自1987年9月第一次进行英语四级考试以来,这类考试至今已经持续了28年。诚然,不能否认四、六级英语考试对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英语、评估英语教学质量所作出的贡献,但是,这些考试的确束缚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旨在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所需的信息。[4]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为本专业服务,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任务。但是,现在大多高校却本末倒置,自从学生进校门的那一天起,又继续了高中那种学习英语的模式:教师讲解—学生死记—模拟做题—等级考试。因此,建议四、六级英语考试社会化,独立于校园之外,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所从事的专业选择是否参加考试。在校期间,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学生的英语不一定都要求过四级,更不应该将这个作为是否授予学位的条件,或者英语级别可多设几个,比如一级到四级;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各类专业可以设置本专业相关的过关考试。这样做,首先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便于他们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其次,教师可以大胆尝试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改进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最后,集中凸显了语言作为工具这一特点,学生可以学到一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有用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3.教材的选择和教师培训
要想使大学英语课程得到彻底改革,真正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教材的选用和教师的培训也是关键问题。首先,本研究中所提到的这些地方本科院校,在进行两到三个学期的基础英语教学之后,应该精心为学生选择与本专业对口的、具有普遍应用意义的专业英语教材,至少供两学期教授;其次,原有的英语教师都只是纯语言教授类教师,他们精通英语语言文化,但是对于所教授的公共外语类学生的专业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所以,选派一些年轻教师到一些相关专业院校进行培训、进修是必要的,这样他们对专业英语语言知识的教授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才能更准确、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专业英语知识。
4.加强英语听说训练及人文知识的渗透
多年来,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阶段,由于功利思想严重,师生均急于过中考、高考关,很少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致使高考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依然不能顺畅地用英语表达他们的思想。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如何培养听说能力、怎样改变课程设置、投入多少学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人员应该加大研究范围与力度,探索出适合大学毕业生与社会人员英语听说能力的一套较完善的评价机制。其次,还应该加大人文知识的渗透。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考察人才的专业知识之后,对人才的人文素养,例如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开拓精神等等,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课程无论怎样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责任,传播正能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使他们成为专业过硬的全面发展人才。
经济全球化使人们明确认识到英语知识的重要性;市场“人才堆积”现象又使人们反思教育人才培养的同质化。我国的英语教学应该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前提下,本着面向市场、实用的目的来进行,而不是只制定一个标准、一刀切,导致针对性不强且教育资源太过浪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必须首先给自己定好位,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大学英语虽然只是大学教学课程中的一门课,但它的设置是否科学,却大大影响着很多专业的发展。因此,直面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大学英语课程势在必行。
[1]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Macalister J.Language Curriculum Design[M].London: Routledge, 2009.
[3] 崔刚,马凤阳.对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内容和原则的呈现[J].中国大学教学,2012,(2):33-38.
[4] 胡学文,吴凌云,庄红.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外语,2011,(5):12-17.
【责任编辑 贺 晴】
On Pragmatic Talents Training and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Arrangement
WEI Yu-fe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the level of national quality, the college talents training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face markets and to be practical, especiall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fter investigating some businesses concerning English and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in four newly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found only one common achievement evaluating method and an almost steady curriculum arrangement cannot meet the demand of the requirement of the unbalance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Scientific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nd evaluating methods are so important in training pragmatic talents, so four effective reform measure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hich aims to help academic colleges to develop more pragmatic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talents training;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arrangement
H315
A
1009-5128(2015)24-0067-04
2015-01-20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市场分析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对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研究(14SKYB15);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秦东地区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15SKYB07);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史记》英译过程中默认值的显化研究(15SKYB10)
魏瑜芬(1971—),女,陕西华县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论和语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