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探析——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2015-03-20 11:16萍,邹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实践模式专业建设商务英语

马 萍,邹 莉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重庆 400067)

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探析
——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马萍,邹莉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重庆 400067)

摘要:2008-2014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专科到本科的快速发展,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从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学生实践模式改革等方面分析总结,以期为同类高校探索商务英语学科建设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模式

作者简介:马萍(1981-),女,四川自贡人,硕士,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邹莉(1977-),女,四川安岳人,硕士,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6390(2015)02-0150-04

收稿日期:2014-12-1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2年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594);亳州师专校级重大招标课题(BSZB201206)

重庆市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下辖38个行政区县,人口3100余万,从人口上看,重庆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近几年来,重庆国民生产总值(GDP)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2011年,重庆在金融危机逆境中,GDP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5%,增速居全国第一。重庆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投资机会,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2012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达100亿美元,跨上了历史性台阶,同比增长66.1%,总量进入全国前十,中西部地区第一。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在渝直接投资总数超过200家,位居中西部第一[1]。近年来,随着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的通行,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建立,两江新区的挂牌以及“一江两翼三洋”国际贸易大通道战略的确立,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具备较强英语交际能力,熟练掌握国际商务知识,可从事谈判、报关、跟单等具体业务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越来越成为本地急需的人才。

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先后批准了近200所高校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但此类院校大多集中在京沪等沿海传统进出口行业密集的地区,而在中西部外向型经济重镇重庆,18所普通本科院校中却仅有3所开设此专业,并且无论是在招生规模、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尚在摸索阶段,本区域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和商务英语相关人才存在着质与量的缺口。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因势利导,紧抓学校“专升本”、向“应用型本科大学”转型的良好契机,先后于2012年完成商务英语专升本,2014年完成本科英语专业下设置国贸方向,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试办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并设置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商务翻译、跨境电子三个方向。在正式的全国商务英语本科教学大纲、学位论文管理条例、专业评估办法全部缺位的情况下[2],如何从本地区域经济和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学科建设中突出自己的特色,是本专业开办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下面笔者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最近制订的《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探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思路。

一、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优化课程体系

重点本科院校强调学生知识系统化和深度化,高职高专院校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作为新成立的二本学院,与前述二者均有所不同。学院的培养方案明确提出,其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为系统的商务知识,善于跨文化交际,具有较强的运用英语进行商务贸易、商务谈判和企业管理等综合能力;适应外经贸部门、涉外企事业单位、第三产业等领域要求;有较强的涉外贸易行业基本操作技能,能从事外经贸活动、涉外商务活动、涉外旅游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该目标强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系统性的商务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外经贸活动中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3]这样的定位,既符合教育部的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和本校自身定位与转型需要,又进一步明确了该专业的办学方向,为该专业日后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较强的竞争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科专业长久发展的有力保障。而课程体系的构建,不能是简单地对兄弟院校进行复制,照本宣科,也不能闭门造车,凭空想象。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制订,来自对国内众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考察研究,来自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分析,以及多次邀请重庆本土外贸相关协会及业内人士座谈讨论的结果。在此过程中,针对专家们提出的“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环境下的语言欠缺”“毕业生普遍表现出情商较低”“难以遇到拿来就能用的人才”“重庆汽摩、电子、化工等行业亟需外贸人才”“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商贸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我们不断对课程设置做出修改完善。

在语言知识与技能模块方面,我们更加强调学生在商务语境中夯实语言能力,更看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工具性,而不是“商务”和“英语”的简单算术叠加。因此,为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与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同[4],我们删减了诸如“阅读”“综合英语”“听力”“口语”等普通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了“商务综合阅读”“高级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口译”“商务函电写作”等课程。同时,我们也删掉了诸如“语言学”“词汇学”等强化学生学习深度和层次的课程,代之以“英语国家概况”“商科经典选读”“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影视欣赏”等文学文化、语言运用类课程,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方面,我们强调学生商务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开设了“国际商务入门”“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国际商法”等11门必修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商务基础知识。另外,我们还开设了“信息技术基础”“跟单员实务”等20门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国际商务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其中包括针对重庆特色产业设置的“机电行业专题”“化工行业专题”“汽摩行业专题”“电子行业专题”“医药行业专题”等,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适应择业后的职业要求。

同时,我们打破学科藩篱,将课程分门别类,打造“语言课程”“技能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三大课程群,并依据师资力量、课程地位等分别在每一课程群下细分核心课程、重点课程和一般课程,集中教研室力量重点打造核心课程,积极推动重点课程的建设,从而以点带面,核心、重点课程带动一般课程。其中,担任核心课程和重点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定期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内容,统一制作PPT,收集学生作品,课程资源统一上传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逐步实现核心课程和重点课程的网络化和共享化。

二、挖掘本校和社会资源,合力打造本土人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开办商务英语专业的软肋就在于缺乏商务背景,一是教师多为语言学或文学专业出身,缺乏商务知识,二是本系与社会联系较少,是象牙塔里做学问的典型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系深挖本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大力拓展合作办学渠道,多样化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由系领导、教师、市内外相关行业的专家、企业家、行业协会负责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制订相关工作章程,集中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帮助学校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践基地等,使人才培养具有科学性,更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避免闭门造车、千校一面的尴尬局面。

(二)根据教师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动态地结合各种专业发展模式培养师资力量

针对原来教授英语语言专业的教师商务知识不足的问题,学校引导他们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学校和系部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本系教师以多种方式学习商务知识,使其具有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素质与能力,比如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去高校进修商务类课程,到企业实践锻炼等。针对新引进的教师实际授课经验和商务实践不足的情况,学校对他们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方式来培训教师的一种校内在职培训”[5]。本系充分利用校外专家讲座、教研室活动、教学观摩,教改和精品课程申报,老教师带新教师等多种方式帮助新教师尽快成熟。

(三)与业内人才开展合作教学和研究

系部邀请企业实战人才开设系列讲座,使学生能够在校园中接触到第一手的行业资讯,同时,在偏重实践的课程中,聘请业内人员与本专业教师共同商订教材、教案、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分章节同台授课。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行业第一手资料,确保教学不偏离实践需要。

近年来,开关柜局部放电的检测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一些检测方法也应运而生,例如弧光检测、超声波检测[3-4]、超高频检测以及音频声事件检测等。高压开关柜在封闭的环境下运行,因此,为检修工作不会影响开关柜的正常运作,广大学者都更加倾向于采用非侵入式检测。局部放电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电晕声甚至击穿声,这一过程便可以按照可听声的范围,利用音频事件检测的方法进行开关柜的检修与维护。同时,根据声音信号的传播特点,利用音频事件检测还可以准确定位故障源[5-7]。但是,目前的研究的特征主要是MFCC特征。MFCC是语音识别的常用特征之一,但是用于非语音识别上,实际效果还需要验证。

(四)与行业协会合作,建立商务英语职业资格认证考点和商务英语师资培训基地

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从事外贸、文秘、翻译等工作,这些岗位均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而获得这些职业资格证书,是许多用人单位招聘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建立相关考点和培训基地,有助于师生掌握最新的考试信息,扩大本专业的社会知名度,也方便学生报考相关科目。我们现已联合外经贸合作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等行业协会,在本校建立了一系列的商务英语及职业资格报名点和培训点。

(五)深化校企合作,对口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工作室

要培养本地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就要与本地企业全面接轨。为了给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本系先后与重庆对外贸易进口有限公司、重庆网商发展促进会等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并授牌建立国际贸易商务实践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实践基地、商务英语“产学研”结合研究基地以及教学实践基地。

(六)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们主要通过教研室内部说课的方式,使教授类似课程的老师互相学习交流;向本系师范教研室教授教学法的老师取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去外校观摩优秀的商务英语课堂,帮助教师了解本专业最新的教学趋势。我们还采用了由同行交叉听课、督导组和教研室主任评课、学生每月教学反馈构成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合力促使教师主动进行教法改革。

(七)善借外脑,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大部分院校商务英语专业都存在商务类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缺口,且短期内无法完全解决,本校也不例外,甚至矛盾更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聘请本校或外校经管系专业教师为商务专业部分课程授课,消除专业教师资源不足的短板。

三、创新学生实践模式,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之一。多数商务英语专业都面临着缺乏针对性的实训计划和功能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不严格等问题。自本专业开设以来,我们就创造性地提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用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发展。

软件环境上,我们率先打造“三课堂联动教学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强调以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以社会实践创业激励学生自觉成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系统打造规范化的学生实践模式。通过打造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建立实践课程标准,编制《学生学业指导书》和《专业实训指导书》,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每一学期须完成的实践内容和自主学习内容,并分别指定相应的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专业实训活动和学业训练。

第二,改革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求教材贴近行业,不脱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倡导教师使用任务型、案例、项目等教学法;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第三,科学策划专业竞赛活动。学校在本校范围内定期举办专业类比赛,如“国际商务活动策划大赛”“进出口单证比赛”“国际礼仪与跨文化交际大赛”等,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创造参加全国商务类比赛的机会,如“商务英语实践技能大赛”“全国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竞赛”等,为学生搭建展演平台。

第四,充分利用实习周。学校从学生的第二到第六学期定期开展“综合实训周”活动,形式包括校内外的职业类讲座,语言类技能训练,国际会展实习,企业见习等。实习周集中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可作为课堂教学和第七学期顶岗实习的补充。

四、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语系的商务英语专业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常态化的校内外实训机制

校内外实训基地虽已搭建起来,但学生在校外的实训尚未进入正轨,季节性、偶然性因素影响比较大,未来亟需与企业建立常态的实训机制,规范实训管理,加强校企沟通,使校外实训更加规范有效。

(二)探索教师挂职进修的新形式

虽然已有部分教师考取了行业资格证书,或拥有了到企业锻炼的经历,但仍亟需具备较丰富商务实践工作经验的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系部已经出台教师挂职、进修的鼓励政策,也引进了相关专业的新教师,但由于课时太多,专业教师数量仍然不足,能够脱产挂职进修的教师名额尚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还需探索教师挂职进修的新形式,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加快教师的转型步伐,使师资队伍素质尽快得到整体提升。

(三)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专业特色的必然要求。我们下一步还需紧紧围绕学科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加快推进改革,从根本上提高专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本校商务英语专业成立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当前重庆对外经济快速发展和本校转型之期的时代背景,又为本系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立足社会需求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开拓创新、因地制宜,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培养出贴近本地需要、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重庆投资环境宣传资料[EB/OL].重庆新闻网.http://www.cq.chinanews.com/A/20140803/445296.shtml,2014-08-03.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小组.论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06(5):4-8.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

[4]平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外语,2009(4):18-21.

[5]原庆荣.加强商务英语师资建设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05-506.

[责任编辑亦筱]

猜你喜欢
实践模式专业建设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初探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