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自媒体舆论阵地的构建

2015-03-20 06:40:32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2期
关键词:阵地舆论校园

吴 婷

浅议高校自媒体舆论阵地的构建

吴 婷

高校舆论宣传阵地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自媒体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掌握校园舆论动态,构建高校自媒体舆论新阵地是必然趋势。了解高校自媒体舆论阵地构建现状,明确构建目标,是当前高校宣传教育工作必须重视的一项课题。

校园舆论;自媒体;阵地构建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自媒体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在自媒体的推进方面势头强劲。高校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主要阵地,在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发展、思考认识社会上,责任重大。对校园自媒体舆论场的构建进行探讨和研究,意义重大。

一、构建高校舆论新格局的必要性

当前,新兴的媒介终端正在迅猛扩张,并迅速吸引了大批青年学子的关注。不同于传统媒介终端的设备要求和职业门槛,通过个人电脑、手机等进行自我传播变得便捷和简单。据《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49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 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平板电脑上网使用率达34.8% ,手机上网使用率为85.8%;新增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为38.8%,而学生群体的上网场景多为学校、家庭。由此可见,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对新事物抱有极大兴趣的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使用电脑、手机,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传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态度。

网络是在校大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校园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载体。但是,这种规模庞大、随地即时互动传播的舆论信息的生长,很大一部分是零散的、随意的、浅显的,影响时效也很短,亟待整合、引导。接受和传播“校园网络舆论”的学生,多数生活环境单一、思维方式单一、思想单纯。生活阅历的欠缺和理性思考的不足,使得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危机事件、社会热点时,容易被引向极端。在自媒体众多、舆情集中聚集的高校,如不能及时、主动处理和引导校内网络舆论,将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在大学生个人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校园自媒体舆论场已经成为一股实实在在的“力量”,正以不可小觑的力量生长起来,并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传统校园媒体,如校报、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所的宣传舆论影响力减弱。强化校园舆论宣传阵地建设,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必须要构建舆论宣传工作新格局。

二、构建自媒体舆论阵地的尝试和探索

校园舆论场是社会舆论场的一部分。相对校园媒体的封闭、被动,社会媒体在自媒体舆论阵地的建设上,姿态更加主动,行动也更为积极。如《南方日报》通过《微南音》《众议》等栏目,用微评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自2012年7月22日开通的《人民日报》微博,拓展了媒体融通空间,以微博为平台对传统媒体进行网络新闻传播,其影响力长期居媒体之首;各政府、企业等也纷纷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相关民众“圈子”……在校大学生是高校最大的群体,面向这一群体,教育部和一些勇于改革创新的高校,在自媒体舆论阵地的构建上不断探索。2007年8月诞生的上海大学生在线e-class(易班),搭建了全国第一个高校网络交流平台,实现了上海各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社区互动。不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在全国推广的“中国大学生在线”平台。目前,由东华大学开发的智能教学软件“秋波”正在试点、推广。有的科技企业也瞄准了大学校园,开发了“超级课程表”等专门针对大学生市场的校园应用。

在新舆论阵地的内容设置上,许多资深社会媒体开发了即时通讯、新闻、互动社区、应用等多种功能。同时,“以内容为王”,通过权威发声、微评引导等弘扬主流价值观。如《深圳特区报》在2011年8月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舆论营造中,主动联合市交警局、深圳通公司,在新浪、腾讯、特网等平台的官方微博发起“绿色出行,微博助力”活动,得到众多网友和市民的支持。不仅在信息发布上全力报道,更是主动从市民发布到新媒介平台的声音中,找出热点、焦点、难点,迅速做出反应,对政府、市民个人在此活动中有价值的表达进行深度挖掘。结果,该报以内容的权威、深度和亲和力三大“武器”,有效地延伸了主流舆论场的辐射范围,增强了主流舆论阵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高校的自媒体舆论阵地建构,目前一般都在内容的“高度”和“温度”两方面做文章。如根据90后大学生情感表露直接、爱批判等特征,采用“卖萌”“自黑”的文字和图片重构舆论场,以轻松活泼的舆论环境来吸引他们,增强新舆论阵地的亲和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和改造。一些高校通过转载热点事件的深度评论来引导学生,如精选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的评论文章,对热议事件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

三、构建目标

无论是平台的选择还是内容的革新,高校自媒体舆论阵地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很不成熟和稳固。在构建过程中,高校能借鉴的社会媒体的创建经验只是有限的一部分。高校的基础舆论环境与社会不同,目的和要求也不一样。大学生吸收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对新信息技术的掌握比较快,思想情感丰富,容易被激发。因此,不当的舆论引导很容易引起校园群体事件。自媒体的兴起,让舆论阵地变得广阔,也变得“脆弱”。准确地把握大学生丰富多元情感诉求,确保新建舆论阵地的坚固,难度不小。

高校从事舆论阵地建设的人员的技能、水平也不及社会媒体。形式上的平台搭建可以借鉴社会自媒体,但内容的学习,需要强大的编辑队伍作支撑。校报编辑、网站编辑普遍只有1-2个编制,承担了大量的新闻编辑、写作工作。个人的独立运作导致在构建自媒体舆论阵地中,相关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潮流中,申请构建新媒体舆论阵地的校园媒体编辑主动性欠佳,在内容的安排上,速度、深度、广度和力度都不足。

高校自媒体舆论阵地的建设,需要应对不断变换的网络环境和复杂的大学生思想意识,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因此,构建自媒体舆论阵地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构建的目标有三个层次。首先是知识层面。通过自媒体平台开展政策理论宣传和调查研究,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常识,构建基础理论知识环境。二是素质层面。切实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者能力,强化网络舆情引导。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引导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具体问题,提高他们科学判断和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三是信仰层面。学生通过自媒体舆论阵地,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积极践行舆论阵地所代表的主流价值观,并将该宣传辐射得更广、更远。

综上,高校和自媒体都是思想交流非常活跃的地方。构建高校自媒体舆论阵地的目标就是立足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巩固校园内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构建高校自媒体舆论阵地,既符合历史潮流,也是高校宣传主流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高校的领导干部、教职员工都必须认真研究校园自媒体的发展情况,牢牢占领新的舆论阵地,不断推动高校宣传工作向前发展。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www.cnnic.net.cn,2015-1.

[2]杨子文. 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个性化情境信息需求初探[J]. 今传媒 ,2015,5.

[3] 王宇 ,童兵. 微传播:当代媒体的新集群——2014年微传播发展扫描[J]. 新闻爱好者,2015,1.

[4]陈寅, 王椿. 拓展主流舆论场的有益探索[J].新闻战线 ,2011,10.

[5] 王勍.高度 深度 温度———浅谈以“三度”新闻塑造主流媒体形象[J]. 中国地市报人 ,2014 ,1-2.

责任编辑:丁金荣

G47

:A

:167-6531(2015)22-0117-02

吴婷/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校报编辑,硕士(湖南长沙410217)。

猜你喜欢
阵地舆论校园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2:14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36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