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雪琴
汉语教学中“使”字句与“把”字句辨析
邓雪琴
“把”字句与“使”字句是汉语中比较常用而且典型的句型。语料统计显示,民族学生容易将“把”与“使”混用,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辨析这两种句式的特点。
“把”字句;“使”字句;辨析
“把”字句表示动作行为的引发者通过某个动作行为A,使某个特定对象B受到影响,从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C,即“A使B产生结果C”,(张谊生,2013) “使”字句是以动词“使”为第一述语的兼语句,表示由于某种原因A而引起了某种结果C,如“你的话使我很高兴”。(叶俐丹,2014)新疆医科大学预科学生汉语口语语料库的统计显示,学生容易将“把”和一些意义相近的其他介词如“让、给、为、在”混用。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辨析“把”字句与“使”字句。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有关“把”字句研究的文章颇多。江燕(2008)等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汉语中介语的“把”字句进行了偏误分析和习得研究;崔希亮(1995)等学者,主要分析了“把”字结构的句法语义。关于使动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也有很多学者,如叶俐丹(2014)等作了分析和研究;还有金锦玉、尹英梅(2007)陈莹、洪源(2011)等学者分析了使动句的习得偏误并提出了教学构想,而有关 “把”字句与“使”字句辨析的文章只有李人鉴(1993)等四篇。他们或者证明了“把”字句与“使”字句的密切关系,却未作分析;或者从教学的角度分析了“使”字句的偏误问题,但没有分析两种句式可以互换的情况;或者只着重比较这两种句式可以互换的情况;或者详细论述了两种句式的差异以及可以互换的情况,但不适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课堂讲解。
基于这种情况,笔者简要总结出两种句式可以互换的情况,以期在教学中对学生辨析“使” 字句与“把”字句有所裨益。
1.“把”字句。“把”字句表示动作行为的引发者通过某个动作行为A,使某个特定对象B受到影响,从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C,即“A使B产生结果C”。如果将“把”字后边的宾语称作小主语,“把”字前边的主语称作大主语,那么在“把”字句中述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是由大主语发出,而非小主语发出。
(1)谁把这块毛巾弄脏的?
(2)他把嗓子喊哑了。
(3)你把问题搞清楚。
我们可以看出在例(1)(2)(3)中,述语动词表示的动作“弄脏、喊哑、搞清楚”分别由大主语“谁、他和你”发出,而非小主语“毛巾、嗓子、问题”发出。
2. “使”字句。“使”是现代汉语中重要的致使标记,“使”表示“致使”的意义,“使动”就是“使宾语动”。如果把“使”字后边的宾语称作小主语,“使”字前边的主语称作大主语,述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是由小主语发出,而非大主语发出。这与“把”字句正好相反。
(4)他的技术使我佩服。
(5)这样才能使群众满意。
(6)这话并不使人感到意外。
在例(4)(5)(6)中,述语 “佩服、满意、感到意外”分别由小主语“我、群众和人”发出,而非大主语“他的技术、这样、这话”发出。
在“使”字句中,大主语一般表示原因和方式,小主语才是整句话的施事主语。如果我们把这些句子拆开,可以看得更清楚。
(7)这个发现使他得了诺贝尔奖。——由于这个发现, 他得了诺贝尔奖。
(8)我的沉默使老张发现了问题所在。——因为我的沉默,老张发现了问题所在。
(9)我使小王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机会。——由于我,小王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1.“把”字句。因为“把”字句强调“使……产生结果”的致使义,所以要求其述语动词应该具有对某事物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特征。因此,能充当 “把”字句述语动词的基本上都是动作性较强的动词和一些心理动词 (如 “气、怕、吓、恨、高兴”等)。而判断动词、存现动词、趋向动词、能愿动词、关系动词、形式动词等,由于对别的对象不能产生影响,基本上都不作 “把”字句的述语动词。在例(1)(2)(3)中,述语动词“弄、喊、搞”都是能对别的对象产生影响的及物动词。
2.“使”字句。“使”字句是大主语支配和影响小主语,使小主语发出了某种动作或产生了某种情况和变化(杨凤清,1981),故句中的述语动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在例(5)(6)中,述语动词“满意、感”都是不及物动词。
1. 小谓语的动词结构具有变化或结果的双重语义特征。
(10)这一点儿酒就把你喝醉了?
(11)使落后变为先进。
(12)这些年的大锅饭把人都吃穷了。
2.小谓语的核心部分是动词和形容词的兼类词。
(13)这件事把我感动了。
(14)把你委屈了。
例句中的“感动、委屈”都是动词和形容词的兼类词。
3. 小谓语的核心部分是动态形容词。
(15)听到他的话,把我的心冷了半截。
(16)不要把好地荒了。
ITC[16]源于剑桥大学校园学生轨迹的可视化实验,是达特茅斯学院归档的无线自组织通信数据集之一,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例句中的“冷、荒”既表示某种结果或状态,又表示某种结果或状态产生的原因或过程,具有动态性。
4. 小谓语的结构中心为adi+得+……
(17)这一针把我痛得直咬牙。
(18)一阵奔跑把我累得满头大汗。
但是,“并不是所有含有致使义的‘把’字句的‘把’都可以替换成‘使’,‘把’字句的‘把’可以用‘使’替换,是‘把’字句与‘使’字句之间表义相同的偶发现象”。 刘培玉(2001)
如果说话人为了向听话人强调大主语的某个具体动作及给小主语带来的某种结果,即“A使B产生结果C”,则使用“把”字句;如果说话人为了向听话人揭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而不追究动作行为的执行过程,则使用“使”字句。(贺晓玲,2001)
(19)*打篮球可以把个子长高。
(20)*把他们的病情变得更轻松。
(21)*把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
(22)*把生命也长寿百岁。
(23)*把他们脱离伤痛。
1.看施事主语。例(19)中,述语 “长高”的施事主语应该是小主语“个子”而非大主语“打篮球”。 应改为:打篮球可以使个子长高。例(20)中,述语“变得更轻松”应该是由小主语“他们”发出的,应改为:使他们变得更轻松。例(21)中,述语 “恢复健康”应该是由小主语“他们的身体”发出的,应改为: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例(22)中,述语“长寿百岁”应该是由小主语“人”发出的,应改为:使人也长寿百岁。例(23)中,述语 “脱离伤痛”应该由小主语“他们”发出的,应改为:使他们脱离伤痛。
2.看述语动词。“把”字句中述语动词一般是表示具体动作的及物动词,但例(19)——(22)中的述语动词“长、变、长寿、恢复”都是不及物动词,所以都是错句。
课题基金:1.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课题号: 12XJJC740002;2. 2014年自治区十二五教育规划项目:课题号145052;3. 2014年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号:14BJYX029;4. 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号:2013XYSK31
注释:1.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近500名预科生口语语料,字数159 911。
[1]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6.
[2]张旺熹.汉语特殊句法的语义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李人鉴.试论“使”字句和“把”字句[J].扬州师院学报,1991(1).
[4]李大忠.“使”字兼语句的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6(1).
[5]王国兴,尽快走出“把”字句教学的误区[J].语言与翻译,1998(3).
[6]李遐.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把”字句习得偏误的认知心理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5(3).
责任编辑:丁金荣
G42
:A
:167-6531(2015)22-0071-02
邓雪琴/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讲师,硕士(新疆乌鲁木齐8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