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泽鸿,全克林
文化差异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探析
——以广西的东盟来华留学生为例
梁泽鸿,全克林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本文研究了广西东盟来华留学生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指出当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大多仍是以语言教学为主,教师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却忽视了文化内涵的教学;提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还应根据东盟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学习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文化差异;对外汉语教学;东盟留学生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的持续升温,来华学习汉语已经成为一种热潮。2014年广西的东盟来华留学生人数已经达到8332人,广西已成为东盟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与人才交流也日益密切。我们应利用这一时机吸引更多的东盟学子来华学习汉语,并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推向东盟各国。因此,如何提高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汉语语言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消除因文化差异给学生带来的交际障碍,都有待教育工作者去探索。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需要通过语言来传承,没有语言也就没有文化。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996)指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反映在其语言上,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汉语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它也是中国华夏民族文明的载体,只有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才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因此汉语教学必须是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同时还是文化教学。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也影响到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升和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程度。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汉语语言发展走向国际化的一种必然。
当前我们的对外课堂汉语教学仍停留在以语言教学为主的模式,教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能力训练,以学生对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教学目的。这种模式忽视了文化内涵的语言教学,通常会使学生缺乏对汉语言语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容易在交际中引起文化冲突,导致交际失败,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误解。
总体而言东盟学生汉语水平要优于其他国家来华留学生,很多学生来中国以前就有一定汉语基础。然而不少留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并不全面。比如有人约留学生在“老地方见面”时,他有可能不知道“老”还具有“原来的”含义。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的了解,留学生们很难把握一字多义的正确使用。
在教学方面,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还很单一,缺乏系统性、实用性。东盟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方面都要高于其他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他们希望得到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广的语言训练。当前教材的内容丰富程度、知识的深浅度都还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对外汉语教材需要更具交际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且形式和内容应当更具丰富和多样化。
课堂上,教师只是通过黑板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输出与课本相关的汉语知识,这种缺乏与语境相关联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常常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学生学到的是与生活脱节的、缺少文化内涵的汉语知识。很多教师缺乏对东盟文化背景的了解,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之间也会产生文化冲突,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少,开展课堂活动也少,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指导;课堂学习缺乏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训练和提高。缺乏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教师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留学生也无法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
吕必松(1981)指出,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应当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且认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教学中相当重要。张占一(1984)认为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有些字、词会使人产生误解,并提出“交际文化”概念。这被学界视为对外汉语教学导向文化研究的开端,为对外汉语教学开辟了一条文化研究的新路。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寻找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把中国文化与汉语语言知识结合起来,使汉语教学向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并举的新型教学模式发展。
1.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学之重,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融会在汉语课堂教学当中。东盟来华留学生对广西本土文化缺乏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经常会出现误解而导致文化冲突,这使他们觉得很难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学习。因此在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向留学生介绍中国以及广西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帮助留学生正确地认识当地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风土人情等非常必要。留学生们只有理解了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这一交际工具进行交流,才能真正地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
2.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教师应当熟悉教材内容,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步骤,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教师要了解东盟留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实际汉语水平及其学习动机和目的,在课堂上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课堂用语尽量简洁明了,普通话发音准确;教师要采用正确的纠错方式,使学生的汉语语言运用更加规范;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及其文化,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要包容和理解他国文化,要以兼容并举和博采众长的心态去传播中国文化。
3.教材的合理选用。教材的选用要科学、合理,针对东盟留学生的教材除了要涵盖语言知识,体现中国文化的内涵,也应适合东盟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知道东盟来华学生有一定的汉语语言基础,但是在读、写方面能力相对欠缺,而他们来华不仅想学好汉语口语,也更想让自己的汉语写作能力和汉语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加强。因此教材要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求,内容上要充实,知识讲解全面,并且要有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渗入,让学生明白汉语语言的文化内涵。
4.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手段,通过图、文、声、像并举把大量汉语知识和信息融入课堂,让东盟留学生们在时空有限的汉语课堂上体验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教育学家刘正国(2000)说过,“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化教学能给学生带来视听上的新感觉,让教师摆脱枯燥无味的口头讲解;它们可以充实课本知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5.课堂活动的开展。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交际能力要在会话练习中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应多开展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活动,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肢体语言表达以及情感的交流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辩论,互相交流,促进他们学会用汉语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开口说汉语,在课堂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面对文化背景各异的东盟来华留学生,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同时还要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调整课堂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汉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适时引入中国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交际能力和运用能力,同时也让东盟来华留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汉语语言的魅力,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中国文化。
本文为2015年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跨文化视域下广西的东盟来华留学生管理和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项目编号:2015C368)的阶段性成果
[1]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 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张占一. 谈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4(3).
[3]刘国正,刘征. 文集(卷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亓华.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评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6).
责任编辑:苑莉
G42
:A
:167-6531(2015)22-0067-02
梁泽鸿/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广西桂林541004);全克林/桂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广西桂林5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