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借鉴

2015-03-20 03:14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灌输教化民众

廖 丹

廖丹/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在读硕士(重庆401331)。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严格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我国古代是没有的,但是没有概念不代表没有这样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的。

由于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人们忙于基本的社会生产活动,教育还没有从生产活动中独立出来,集体实践和宗教活动是当时主要的德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得到提高,劳动出现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较之以前更明显,加之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了维护君王的统治,统一民众的舆论与思想,上层阶级通过建立学校进行 “礼教”“诗教”“乐教”。到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诸子百家,由于与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相符,加之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儒家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本文中提到的古代德育教育方法主要是指儒家的教育方法。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社会教化法

“教化”这个词语,换句话讲也叫教育感化。社会教化法有很多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教育灌输法。教育灌输法是社会教化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规定民众学习上层阶级大力推崇的儒家经典如《礼》《易》《论语》《孟子》等,教化他们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内化为自身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积极践行。另一方面,上层阶级还通过在民间著书立说等方法让他们推崇的思想观念逐渐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

第二种是化民成俗。化民成俗就是通过教化百姓,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上层阶级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其一通过官方设置一些机构来强制性地教导百姓需要如此遵循,类似于现代制定法律让人遵守一样。其二,通过舆论风俗习惯、乡村民约来教化民众。“相约”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是人们自动自发地制定规约,处理人们生活中面临的治安、经济、社会教育、礼俗等问题,突出表现就是乡里邻间共同制定的,约束大众的道德规范,以促使民众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自我塑造法

每个人都既是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教育的客体。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别强调自我修养,主要是通过学习、交流、实践和反思等途径实现。自我塑造法主要包括慎独、身体力行、三省吾身和克己自律等。本文着重介绍慎独和身体力行这两种自我塑造法。

慎独,就是指即使在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像有人监督着自己一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而不要在人前人后表现的行为有巨大差异。慎独是十分考验自身道德修养的一件事。在有人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行为,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能做到,但在没人的时候也同样能够一如既往地规范自身的行为却是多数人都做不好的。正如《礼记·中庸》中记载的一样,“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是一种品德的提高,更是一种境界上的提升。

身教重于言教,就是指不仅在口头上主张、赞同或接受,而且也要努力在行为上去践行。这个成语出自《淮南子·论训》:“圣人以身体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极重视让人身体力行,不仅口头上说,真正行为上表现出来才是最终的目的。身教重于言教也就是这个道理。从中可以看出,言行一致之人才是有道德素养之人。

二、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几大特点

(一)灌输占有主导地位

为什么灌输法会在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呢?原因有三。其一,任何事物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而来的,人的思想观念也不例外。由于受劳动分工的限制,很多民众忙于生计,缺少闲暇时间来钻研一些东西。这时候脑力劳动就分离出来,脑力劳动者专门从事教化民众的工作,方式也多数是采用说教灌输。其二,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口头灌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方便快捷、效果显著等特点,这也是其在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众多方法中居主导地位的原因。其三,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与其专制的制度相匹配,其教育方法理所当然会带有强制性,必然不允许其他非主流文化普及。而灌输式教育法,在当时能最大限度地教化民众。

(二)注重内化

孔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意思就是说,对待百姓要用道德来教育他们,要用礼仪来约束他们,那么他们就会有归附之心。如果用政令来教导他们,用刑法来整肃他们,那么他们就会有背离之心。其实换个角度来理解就是指要让人服从,光用武力强制性的手段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民众在心理赞同和认可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内化于心、内化为自身的思想理念,这才是真正显示所学的东西在他身上起了作用。这些方法在道德教化上是有借鉴意义的。

三、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当代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反映了人类某些共同的生活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当然随着时代的推移,也有一些与时代发展潮流不相符合的内容,所以对待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用批判的态度去继承。

(一)古代的灌输法是值得借鉴的方法之一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法是主要的德育方法,同时也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灌输法与其他教育方法相比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随时随地用最短的时间教授最多的知识,但是任何事物均有两面性,灌输法最大的劣势在于:其一,在灌输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一味地扮演教育主体,而学生则是从始而终充当客体角色,与我们现阶段所倡导的创新教育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理念有所偏差。其二,教师即使向学生灌输了各种知识,如果不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实现内化,那么这些理论永远是空于言论。因而在教育中只有把灌输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才能发挥灌输法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

(二)榜样示范法与环境熏陶法是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升华与借鉴

所谓榜样示范法,是指教师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和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体化、人格化,以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影响学生心理。使教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样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口口相传的经典之说皆是当代榜样示范法所借鉴的精髓之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体现了古人认为的环境对人格塑造有极大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金句名言,与当代的环境熏陶法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内省与外化的统一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

所谓内省,是指要经常自我反省与反思。论语《学而》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不是尽心?和朋友相处是不是够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没有复习呢?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才能不断地在反省中改进自身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0.

[2]王媚.儒家道德教育方法的现代启示[J].理论学习,2002(12):29—31.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创新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9-12.

[4]孙晓华.从古代教化方法窥见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理论,2009(25).

猜你喜欢
灌输教化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论恩格斯灌输思想的理论特色与当代价值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