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管理毕业生追踪问卷的调查分析①

2015-03-20 14:04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朱江
中国商论 2015年2期
关键词:连锁毕业生校企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朱江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连锁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应用,中国的连锁经营有了20年的起步和快速发展,在现代零售业、百货、餐饮等行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世界500强的零售巨头均是连锁化发展,21世纪的零售市场也必然是以连锁经营为主要标志的市场,同时,零售业的发展伴随着大量零售人才的需求。然而,虽然政府在不断出谋划策,增加就业机会,但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再加上2013年以来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1 调研问卷分析

1.1 调研问卷分布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毕业后的发展,及时反馈全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办学效果,特从近四届毕业生中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做调研样本,主要学生数量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调研问卷样本分布

1.2 企业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浙江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5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少部分人在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中外合资/外资/独资等单位就业;就职连锁企业的行业类型主要是零售业,其次是其他、制造业、综合类、物流业以及食品行业。

1.3 连锁企业岗位群设置

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就职于零售行业的毕业生所在企业的经营业态主要是其他、专卖、专业店、标准超市以及百货店,另外,大卖场、便利店等零售业态也有涉及。

近四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于门店基层管理、门店基层营运两大岗位,另有部分学生分布在营销管理和其他岗位,只有少部分人在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通过调查以及对部分毕业生的访谈发现,零售连锁企业岗位设置基本趋同,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不同企业对岗位名称的界定及岗位编制设置上。

1.4 门店扩展和人才需求

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连锁零售业基础岗位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报告》显示:随着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快速增长,连锁门店的需求量每年将递增30%,大部分毕业生就职的企业拥有50家以下门店,连锁企业未来两三年都计划拓展新店,并且门店增长数量和扩张速度将超过20%,最多的达200%。随着连锁业态的迅猛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井喷式增长。据《2013年中国连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显示,由于行业发展过快而人才培训机制不足,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用工荒,其中尤为稀缺的是高技能应用型管理类人才。

根据预测,目前全国连锁经营行业的管理类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如何解决连锁企业迫切的人才需求,加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连锁经营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一个人才需求巨大的新兴专业。按层级分,基层一线管理人员最为缺乏,成为连锁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企业人才储备的主要方向。

1.5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企业、社会及家长满意的,掌握连锁经营理论与专业技能,能够胜任连锁企业总部、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以及连锁门店经营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健康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情商、符合现代连锁业发展特点和需要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调查发现,毕业生对于学校培养目标的认识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

1.6 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

目前,各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有物美集团、苏宁电器、世纪联华、欧尚超市等,逐步形成了以工学交替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机制。校外实训基地用于开展专业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分为阶段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训两种形式,主要包括企业认知实训、门店开发与设计实训和企业经营实训。通过层层递进的实习实训,让学生在连锁企业完成“感性认知-上岗操作-顶岗实习”的实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毕业生普遍认可短期顶岗实习、订单班、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三大校企合作方式,希望顶岗实习的时间控制在三到六个月;在企业工作的同时,希望企业参照劳动市场上的薪酬标准给予一定的实习补贴,补贴金额不少于1500元。

1.7 能力素质感知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连锁企业对于从业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主要有学习能力、执行力、勤奋踏实、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所欠缺的技能主要是专业知识匮乏、人际沟通能力不足和业务操作能力不足,毕业生普遍要求学校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强化职业素养、与人合作、专业技能等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学校培养中,应注重策划营销和商品陈列等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8 偏向的工作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主要是缺乏发展空间、报酬过低、工作辛苦等问题,少部分学生则认为领导不重视、人际关系不好、师傅不积极,毕业生倾向于发展潜力大、工资待遇高以及能学到较多知识或技术的工作。

2 意见和建议

2.1 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践行“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理念

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将自己的培养触角往前延伸,全面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计划,而学校以企业的生产实际来引领教学,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始终关心的是人才成长的规律和如何协助企业的实际问题,无论学生是否留在实习企业,这种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连锁经营业输送了一支现代化的生力军。对学生而言,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增加社会实践,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对学校而言,有助于树立人才培养的品牌形象,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大大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对企业而言,可以扩大人才储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推进校企对接,进行校企深度融合,有助于学校、企业实现双赢。

坚持以学校为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政行企校” 四方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职业院校服务连锁行业发展,促进专业和产业的无缝对接,科学组织教学、生产和实践项目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专任教师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真正做到专业依托产业,共同探索创立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互利共赢”的办学体制机制,不断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2.2 构建“身份互认、角色互换”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校企合作共育“双师”,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专业教研室主任与连锁经营企业部门经理、专任教师与连锁企业师傅之间的身份互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一方面,学校积极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造,将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为连锁门店店长,紧跟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对接相应的专业链和产业链。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和师资培养协议,企业参与专业规划发展,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校内教师深入企业,丰富企业经历,掌握企业一线新技术、新方法,共同开发科技项目,承担横向课题,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角色互换,达到企业和学校共赢的目的。

以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为核心,让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全过程,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全过程监控。适时引入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将毕业学生就业率、创业率、升学率、总体满意度、教师教学水平满意度、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就业服务满意度、月收入、离职率、专业相关度等指标进行量化,增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进行持续跟踪,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既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2.3 强化实践育人,进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改革

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理念, 围绕连锁专业职业能力基本要求,重视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营造仿真型、全真型职业环境和浓厚职场氛围,建设集专业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较强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中小零售企业、大型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积极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合作,结合连锁经营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要求,兼顾三个连锁专业拓展方向,根据岗位核心能力要求调整课程,按照“干什么学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确定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必须以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出发点,根据连锁经营管理师、国家高级营业员等职业资格标准,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围绕连锁专业的职业需求,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对真实的连锁运作案例共同进行讨论加工,调整教学内容、配置教学设备、开发教材,完善教学资源。根据企业专家的建议以及连锁及相关行业新的发展动态,及时将连锁领域新的理念与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根据对企业现场运营的观察以及企业专家的建议,将部分在连锁企业中常见的操作训练纳入专业实训体系中。

[1] 陈小云.“人才荒”下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2012(10).

[2] 刘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07).

猜你喜欢
连锁毕业生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有壹手——重新定义快修连锁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