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中学化学作业交流功能的实践与思考

2015-03-19 01:33叶永谦张贤金吴新建
化学教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

叶永谦+张贤金+吴新建

摘要:对化学作业的交流功能进行界定,阐述了研究化学作业交流功能的意义,分析了当前作业交流功能存在的问题。以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共价键 原子晶体”第一课时校本作业设计为例,介绍了校本作业中增进作业交流功能的栏目设置、优点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好这些栏目。最后构建了教师整合信息、反馈信息流程图,就作业批改后教师如何将交流功能反馈到教学中作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作业;交流功能;作业应用;作业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7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作业的功能,从其与课堂学习的内容关系出发,可以分为巩固功能、应用功能、发展功能和延伸功能等。其中,延伸功能具体表现为:(1)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有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4)有助于促进所有学生尤其是课堂上不积极的学生参与;(5)有助于实现情感态度目标与心理健康目标等。通过作业的延伸功能,最终要达到提高自信、培养习惯、促进参与、培养情感等目标[1]。但是,目前作业的功能主要局限在巩固功能、应用功能、发展功能上,很难达到延伸功能方面的要求。如何在现有校本作业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优化,达到作业的延伸功能目标,是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

笔者在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2]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在校本作业的栏目和版面上做适当的优化和设计,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效果。本文以“共价键 原子晶体”第一课时校本作业设计为例,介绍笔者的一些实践,希望在增进作业延伸功能特别是交流功能的探索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研究化学作业交流功能的意义

1.1 化学作业的交流功能

作业的交流功能是作业的延伸功能之一。很多文献在论及作业的功能时都提到作业的交流功能,或者作业的反馈交流功能。但是,暂无学者对作业的交流功能的内涵进行专门的论述。基于笔者的实践,对中学化学作业的交流功能作如下界定:中学化学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作业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或作业栏目和版面形式的设计与优化达到学生个体与教师交流、教师与全体学生交流,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的功能。

1.2 研究化学作业交流功能的意义

化学作业的交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问题交流,包括知识、方法、难点、重点等的交流;二是情感交流,包括教师的鼓励、表扬、情感的引领等的交流。化学作业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互动形式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学生个体与教师的交流,主要包括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提问主动向教师暴露自己的思维障碍,以及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二是教师和全体学生的交流,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有可能是教师教学不到位造成的,利用下一节课的机会,及时进行补救和改进。通过这两种形式的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互相了解教和学中各自存在的问题,并促进问题的解决。

1.3 当前化学作业交流功能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国内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教辅材料作为学生的作业,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都取决于教辅编写者,教师很少花时间去进行作业的选编与设计。而教辅编写者更关注的是作业的巩固和应用功能,很少关注作业的发展和延伸功能。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作业的交流功能,很多教师批改作业也往往只有“√”和“×”,作业的交流功能基本处于最低层次。近几年,国内很多学校开始自编校本作业,但是校本作业主要在内容上进行选择,作业的交流功能并未在其中得以体现。

2 增进作业交流功能的栏目设置

由于“√”和“×”无法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使师生的交流遇到障碍。为了让学生的问题、想法、思考外显出来,可以在校本作业的栏目和版面上进行优化与设计,引导学生将存在的问题表达出来,并养成及时记录问题、会问问题、爱问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2.1 增设“疑问交流”栏目,引导学生交流思维障碍

在校本作业中的“练习实践”每道练习题的右侧,留足够大的空白,用于学生进行解题过程中的“疑问交流”(图1)。对于交流的内容,应就学生答题障碍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你知道这道作业的设计意图吗?作业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你能从教材中找到答案吗?你能从教师的课堂授课中找到答案吗?你的思维障碍是什么?

对于每道作业,都请学生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思考,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思考这道作业题中设计者的意图、课堂教学的要求[3]是什么,自己能从哪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出在哪里?

通过增设“疑问交流”栏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根源,并将思维障碍表述出来,是增进作业交流功能的首要步骤。经过长期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及时记录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和胆量,有助于暴露学生的思维障碍,也有助于教师全面解答问题。

2.2 增设“自我诊断”栏目,引导学生交流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练习实践”检测本节课所要求掌握的过程与方法之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有了全面认识。此时,增设“自我诊断”栏目(图2),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再次明确指出,由学生根据掌握的情况进行“自我诊断”,可以培养其反思的习惯,并为教师判断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及确定下节课的教学方向提供依据。

2.3 增设“意见建议”栏目,引导学生交流教师改进方向

“自我诊断”栏目中学习目标一般编制得比较简练,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只能提供大致的方向。通过增设“意见建议”栏目(图3),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听不懂的地方及下节课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调查,可以使问题更加细化。教师可以根据所提的意见建议确定下一节课上课的内容和方法,对于个别性的问题,则可以采取单独辅导的方式解决,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增进作业交流功能的实践探索

通过在校本作业中增设“疑问交流”、“自我诊断”、“意见建议”等栏目,引导学生将存在的疑问甚至潜在的疑问挖掘出来,呈现在教师面前。疑问出现后,教师如何处理这些信息以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成为提高交流功能的关键过程。

3.1 以“自我诊断”为依据确定习题讲评课教学目标

学生在“疑问交流”、“自我诊断”、“意见建议”等栏目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疑问交流”栏目中提出的问题,实际就是在“自我诊断”栏目中未能达成的学习目标,并会在“意见建议”栏目中提出相应的对教师的建议。统计时,关注学生的“自我诊断”栏目情况,明确学生在哪些学习目标上不能达成,再从这些学习目标的角度,结合“疑问交流”和“意见建议”的统计情况,决定哪些题目重点讲,哪些知识、技能重点训练。

就本节课而言,经过统计,“自我诊断”栏目中学习目标1打“√”的学生有35人,占班级学生总数的95%。学习目标2打“√”的学生有30人,占班级学生总数的81%。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对于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掌握较好,而对于共价键的分类及运用,还有较多学生未能很好掌握。在习题讲评课中,教师要以通过复习教会学生共价键的分类及简单运用为教学目标,再制定讲评的具体内容。

3.2 以“普遍性问题”为依据确定习题讲评课教学重点

从“疑问交流”、“意见建议”栏目中反馈的问题一般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大多数学生都有疑问、错误率高的问题,即普遍性问题;一类是大多数学生基本做对、只有少数学生有疑问的问题,即个别性问题。对于个别性问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即可。但有些个别性问题对全班学生具有启发性意义,需要仔细甄别,并充分重视。普遍性问题代表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是新授课的延续和补充,应作为习题讲评课的教学重点。以本节课为例,在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教会学生共价键的分类及简单运用”后,结合“意见建议”栏目第一个问题中有6人(16%)在叁键的成键方式和其中共价键的种类判断上存在着疑问,再分析“疑问交流”全班错误率高的5道题目,全部涉及到共价键分类及运用,明确教学重点是共价键的分类及简单运用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有意识地选取一道题目(图4)进行深入讲解,再结合学生在“意见建议”栏目中的疑问(图5)进行训练。

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择其他选项的有8人,错误率达22%。由于本题考查的是共价键的分类,且学生在该学习目标有7人打“×”,在接下来的习题讲评课上将本题作为重点全班讲解。具体讲解要点如下:

要点一,学会共价键的分类方法。一种以成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异同为标准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成键原子相同的一般为非极性键(AA型),成键原子不同的为极性键(AB型)。另一种以成键原子轨道重叠的方式不同为标准分为σ键和π键,“头碰头”的为σ键,“肩并肩”的为π键,一般单键为σ键,双键、叁键中只有一个是σ键,其余为π键。

要点二,学会从一个共价分子中判断共价键类型。如题,必须先写出乙醇分子的结构式,然后再找出其中共价键有C-C、C-H、C-O、O-H四种,再根据两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根据第一种分类方法,C-C为非极性键,其它为极性键;根据第二种分类方法,四种共价键全部为σ键。

要点三,学会举一反三。请判断乙醛分子、乙酸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有哪些?

在进行举一反三训练后,学生对共价键类型的判断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但是,对于为什么“一般单键为σ键,双键、叁键中只有一个是σ键,其余为π键”的描述还是存在疑问,具体从以下“意见建议”可以体现出来,教师结合该问题,再进行深入讲解。

根据统计,有6人在这个方面存在疑问,由于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实际是叁键中σ键、π键的成键问题,属于本节课知识,根源还是在于共价键的分类及运用上的问题,再次验证了学生在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统计是合理的。教师根据这个问题,在图4问题讲解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描述乙炔的成键类型,并通过动画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认识叁键的成键过程。

3.3 以“启发性问题”为依据确定习题讲评课教学难点

对于启发性问题,虽然提出疑问的学生很少,不是其他学生都没有疑问,而是他们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这类问题很具有代表性,有的是涉及到思维的严密性问题,有的涉及到教材文字的表述问题,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具有启发性意义,应作为习题讲评课的难点进行突破。

如本节课中,第2题(图6)涉及到共价键成键数目问题,正确率100%,但有一位学生提出计算共价键成键个数时要不要考虑配位键存在的问题,这是教师在设计习题时未曾考虑到的,其他学生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这个问题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启发性,讲评中应作为难点进行剖析。

本题的答案是B,正确率100%。

学生的疑问:有学生提出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4的原子可能是氧原子,如果是氧原子,是否要考虑其可以形成配位键?如考虑,则答案应该为C。

教师的解答:由于题目中有“一般”二字,可以不考虑氧原子形成配位键问题。但是如果题目给出的是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4的原子可以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一定是2对,则错误。

教师的反思:如果没有“疑问交流”栏目,学生正确率100%的情况下,教师一般不会就本题进行讲解。从教师角度,也很少考虑到配位键这种特殊情况。通过交流,有利于提问的学生进一步理解题目的意图,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对于全班学生而言,通过教师的讲解,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竟然还有如此的深度,大家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对于今后解答类似简单的题目更不敢掉以轻心。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后,为将作业的交流功能反馈到教学中可按以下流程图(图7)操作。

经过实践,在校本作业中增设“疑问交流”、“自我诊断”、“意见建议”等三个栏目,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更加顺畅,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作业的延伸功能特别是交流功能的发挥除了作业内容的设计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作业的栏目和版面结构编排。有意识地在作业栏目和版面上进行优化,可以使一份普通的作业发挥更大的功能。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作业交流习惯。即便没有在栏目和版面上特意编排,也同样可以发挥作业的交流功能,达到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成功转变。

参考文献:

[1]张新宇,占小红.优化作业系统 强化功能发挥[J].化学教学,2014,(1):7~11.

[2]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化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
浅议初中数学的发展性作业设计与应用
中职德育课程作业的设计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