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晶鑫
江晶鑫/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重庆404100)。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涉外商务迅速发展。商业的持续繁荣、贸易的急速扩张急需具有较强英语交际能力和国际商务贸易专门知识,适应国际商务和涉外服务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必然需要一支既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岗位行业所需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然而,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并不乐观。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对重庆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调查发现,重庆市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距《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提出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还有一定的距离。
根据崔宏利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一文中的表述,“双师型教师是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拥有高等学校讲师及以上职称,并取得相应的行业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或行业特许的职业资格,经常性的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并取得良好业绩的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即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过硬的教育教学功底,集中体现在中级职称上;其二,要具备实践工作能力,并“经常性的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并取得良好业绩”。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双师”概念模糊,认定制度不明。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具备扎实的英语交际能力,具有国际商务贸易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熟悉国际商务业务流程和操作程序,拥有良好的涉外服务能力,能适应国际商务和涉外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备英语和商务的复合型知识,同时还须具备很强的岗位实践能力。为了达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就必须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建设具备“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但目前的高职教育界对“双师”的概念还有一定的争议,大部分教师以及院校认为“双师”即“讲师+技师(职业资格)”,商务英语专业的“双师”即“讲师+国际商务师/报关员/跟单员”等,而各种职业资格的集中体现即为行业资格证书。因此,对“双师”的认定最终变为对“双证”的认定。然而,由于目前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体系并不完善,在证书考核过程中也多重理论而忽略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证书的获取并不能完全证明持证人具备该行业岗位要求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双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很多院校片面强调“双证”的重要性,导致很大一部分教师为了考证而考证,忽略了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概念上的模糊,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上也常有失偏颇。很大一部分院校在认定“双师型”教师的时候也简单地以中级职称加行业资格证书作为标准。在对重庆市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调查当中发现,在目前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占总数的36%)中,仅有60%持有中级及以上的行业资格证书(包括BEC、国际跟单员、国际商务师、涉外高级文秘等);而根据崔宏利在文中的表述“双师型教师是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拥有高等学校讲师及以上职称,并取得相应的行业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或行业特许的职业资格,经常性的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并取得良好业绩的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所持的行业资格证书应该在中级及以上。而且,这部分持证教师里真正“经常性的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并取得良好业绩”的比例还有待查实。可见,在“双师”认定的过程中,各院校的认定方法还有待商榷。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单一,用人机制僵化。在对商务英语教师学源结构进行调查时发现,我市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多来源于普通本科院校,仅个别教师具有行业工作经验。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就英语专业而言,理论知识学习在整个本科以及研究生的课程当中占绝大部分比例。教师们在职前阶段,主要学习的是英语听说读写译等专业课程,主要获取的是英语语言交际能力。除了毕业实习一个月以外,学校一般不会组织商务实践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通过学历教育,教师们虽然已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但对于将来任教的商务英语专业所涉及的国际商务贸易行业的实际情况,国际商务业务的实作流程都缺乏基本的了解。那么,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也就无法得心应手,在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阶段更是困难重重。然而,由于我国尚没有专门的职业教师的师资培训基地,也不具备与之匹配的职业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加大了职业院校遴选人才的难度。
目前重庆市高职院校大多数为公办院校,即意味着在遴选人才时也必须受相关制度的约束。职校教师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政府人事部门主导的教师招考;二是学校根据需要自聘的兼职教师。二者皆使校方陷于两难境地。就社会招考而言,往往是学校想用的“技能型”、“实践型”专业人才要么受到学历限制,要么很难通过通用科目考试,而擅长考试的大学毕业生考进来又在实践教学中派不上用场。学校聘用兼职教师受到政府各部门的诸多限制,即使聘用,工资待遇问题又不得不违纪违规操作。这是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上的瓶颈。瓶颈不破难以实现“双师型”教师补充机制的良性循环。
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受阻,在职培训困难。要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教师的实作能力,亲身实践将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一般做法是通过企业顶岗实习以及在职培训两种模式。然而,教育主管部门目前尚没有制定校企联合办学的政策,也没有制定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专业建设的激励机制,同时基于保护企业的客户信息、产业技术、维系人员稳定等多方面因素,企业也不愿接受教师的企业顶岗。就商务英语专业而言,进出口公司的业务竞争激烈,同时外贸流程繁复,各环节皆要求精准,为了维护公司的正常运作,一般也不愿接受外来人员的短期顶岗。因此,真正能通过顶岗实习这一途径提高自己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也属凤毛麟角。同时,由于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培养模式的不断细化,使得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承担的课程开发、建设等教学任务不断增多,即使找到愿意接收顶岗的企业,也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在企业进行锻炼。
在职培训也是目前各院校采取较多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教师职前教育阶段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缺失,在职培训则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调研中,几乎所有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都有参加各种培训的经历,然而各类培训中真正与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直接相关的还不到30%。调查发现,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参加的培训主要包括出版社教材培训、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社会其他组织举办的培训。其中出版社的教材培训占50%以上,其次为学校组织的培训。出版社的教材培训多以教材内容为主,而学校组织的培训也多以理论培训为主,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而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所组织的培训实践性虽强,但大多针对本公司或者本行业职员。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建设“双师型”教师时遭遇了一系列困境,如概念不清、制度不明;选拔机制单一;教师个人顶岗实习以及培训进修困难等。涉外商务的持续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繁荣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以及师资的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高职院校急需厘清“双师”概念、优化用人机制、大力促进教师顶岗和在职培训等多渠道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促进教师发展,从而应对市场和行业的需求。
[1]崔宏利.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2]刘晶辉.高职院校“双师型”英语教师的立体化培养策略[J].鸡西大学学报,2012(8).
[3]田文菡,丁国钰.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之探讨—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0(8).
[4]申厚坤,朱恒章.高职“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5]盛新华,曹永谊.西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2(3).
[6]谭立新.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方法、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10(4).
[7]王建成.浅析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双师型”教师的课堂角色[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8]王淑敏,荆蕊.高职“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回顾与反思—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团队建设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9]邹丹,曹祥英.江西省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