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1世纪书籍设计的情感交流

2015-03-19 23:49:53鄢凤娇
传播与版权 2015年9期
关键词:书籍文字色彩

鄢凤娇

论21世纪书籍设计的情感交流

鄢凤娇

现代书籍不仅仅单纯为了文化信息的传达,更需要体现对艺术表现力的情感交流。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封面、插图、色彩、文字等内容表现出书籍的视觉语言、个性化互动、情感投射,做到对人的心理及精神需求的完美结合。在此从图像、色彩、文字等方面阐述21世纪书籍设计的情感交流体现,以探求书籍设计新的切入点。

书籍设计;情感交流;视觉语言

[作 者]鄢凤娇,硕士,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现代书籍设计由装帧发展而来,包括与书籍相关的各种因素的整体设计,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整体设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并不断向前发展,无论是人们的生活节奏还是各方面的高科技都得到了迅速的量化和飞跃,使人们的生活重心逐渐倾向自动与机械化,方便生活的同时却忽略了与周围事物的情感交流,导致人性化及个体自我认同感的不断丧失。长久以来,纸质书籍在历史上扮演着记录人类生活信息并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角色,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而对于这样的文化产品,在购买、挑选、赠送、翻阅的同时,血液中流窜的情感是无比真实与富有魅力的,它吸引着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究,更重要的是能有体现出书籍本身的文化底蕴及其与读者的情感交流。书籍不应仅仅是我们的文化加油站,同样也应该是情感加油站,这就需要书籍作者及设计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到读者的情感因素及个性化、人文化需求,通过书籍与读者交流,传递情感。

一、眉目传情——图像

最古老的图像是在原始文化的发展时期里记录语言信息、事迹的主要符号,也是人类对世间万物的模仿与再创造,是为了情感交流的实际需求而创作。而当今社会,图像依然是情感传递最简单、直观的元素,可以超越语言、文字等一切障碍。通过自身独具的视觉魅力形态向人类传达最朴素、生动的视觉信息,使人们在心灵上感受到图像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世界文化交流不断加深,文化的多样性交融及创新技术的发展促使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书籍及图像艺术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亦愈发富有魅力。

(一)书籍的封面

翻阅书籍是人们当下生活中的一个状态,人们希望能在看见封面图像时就能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经历,所谓“人在画中游”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么看来,封面图像的艺术效果是吸引和传达书籍情感的关键要素。

在这样一个新兴事物层出不穷的社会里,时代要求发展出不同性格的书籍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这里需要诠释不同的内容和艺术情感,喜悦抑或悲伤,清新抑或浪漫等,在封面排版设计时,具象或抽象地表现出书籍的时代背景及方向等各方面信息。封面图像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它更像是一部电影开头的画面,需要对内容理解分析、情感投射,才能设计出有创造力且能打动读者心灵的图片。封面图像的风格能够体现出书籍的气质,整体提高书籍阅读的品位,能把阅读气氛渲染得更加到位。这就需要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有“出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传神而有深刻的立意,正如清朝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所述“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一个好的书籍封面设计不仅需要充分把握其精神内涵,更需要体现其艺术品位,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读者,让其一见倾心,避免流于平庸,淹没在浩瀚的书籍之林。

(二)手绘插图

手绘插图作为书籍正文的说明性图像,穿插在文字内容之中,作为文字的补充,是对文章内容及情节的可视化解说,是从属于文字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创作形式,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并丰富联想,更好地吸引读者。人性化的插图设计表现的内容需要紧扣书籍主题,独特新颖、冲击力强的图像穿插在文字语言之中,更好地阐述相关的故事情节,引导读者深入其中。可以说插图是为文字服务的,也可以说是文字的另一种艺术创作形式。

随着社会高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插画的品质需求已从低层次转向高层次的情感满足,手绘插画不单停留在某种艺术表现形式,而是包罗万象的,例如彩铅、线描、水彩、动漫、摄影等,这些创作手法也都被插画所运用。而电脑及互联网的强大,多元素的制图软件,将插画的魅力不断地推向更高和更广的传播及应用领域。

在整体创作过程中,手绘师通过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插图进行创作。正如吴冠中在艺术创作中反复的强调,绘画时要学会表现出自己的感情,不择手段,择一切手段表达出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感[1]。插图的创作不单是对普通画面的绘制,同时是对整本书籍的一个高难度概括,使整套插图对故事情节做周密的安排和完整的表达,对书籍可起到点睛作用,使插图完美地映衬出书籍的内容,二者相得益彰。

二、以情动人——色彩

视觉艺术中的色彩表现如同人们的情感表达,是书籍设计的必要元素。书籍设计中的材料、图像、文字等元素均需要色彩来渲染。当代美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墨曾经说过:“色彩能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情感,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心理感受。”[2]生活在这样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色彩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丰富了人类的心灵,自然而然在人们的心理上有了情绪的条件反射,从而刺激引起联想和共鸣,以至于色彩和人们之间产生了妙不可言的情感纽带。

色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具有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尽显其中。白色则干净清爽、纯洁无瑕,红色则热情奔放、跳跃出彩,绿色则健康向上、生命力顽强,蓝色则神秘静谧、忧郁浪漫。特定的颜色对于某些环境和某些人来说会有特定的情感,同时也深深地印在人们心里,影响着人们的心情和感受。因此,不同风格的书籍都撰写着各自的主题内容,完美地运用色彩来表达书籍的思维是最好不过的情感方式。

色彩对人类视觉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较之形象能够更快且更有效地达到交流情感的目的。在翻阅书籍的过程中,呈现给读者的就是要这样一个页与页之间的色彩效应,超越时空的立体视觉感受。在不同的书籍里,通过色彩对人们的心理捕捉与渲染,将会成功地把读者带入与书籍的艺术交流中。

三、交流互动——文字

生活中,人类通过阅读文字来获取信息,这些赋有生命力的文字与人们的心灵碰撞后产生了无限的魅力。文字设计的发展是为了进一步与读者交流,而每个文字就像一颗颗精致动人的珍珠,吸引人们停留驻足。

其次,除了文字的意思,字体本身也是一种设计元素,可视作为一种图案、概念、符号等放在书籍里,让读者对这样的字体有一种重新的认识。文字设计的编排中,通过利用个性化的字体,创作出各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可以是生动鲜活的,也可以是情感细腻的,如黑体的敦厚沉稳、宋体的精美秀丽、幼圆的轻松活泼、行楷的逸气洒脱,又或者卡通字体的俏皮可爱、POP字体的爆炸个性等。各种字体都包含了不同的情感和性格,通过张扬的个性去诠释自身特点。信息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文字不只为了信息传递,更是情绪宣泄及情感表达、交流互动的工具,它透射出创作者对书籍主题的把握及感悟,具有理性的导向性。书籍内容前后顺序的相互关联、层次的丰富、特殊的表达手法,使文字之间不再孤立。

四、结语

书籍设计中的情感交流体现至关重要。设计师通过封面、插图、色彩、文字等情感设计来柔化书籍带来的片面性,实现对人们心灵的抚慰和关怀,使读者获得更大程度的情感互动和灵魂满足。同时,设计师必须对文学作品感同身受,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把文字内容的理解真实而强烈地反映在各环节的设计元素中。而这些正是给消费者带来情感记忆及认同感并打动其为之消费的必要前提,在同质化及竞争日益明显的现今社会第一时间获得消费者的倾心才能脱颖而出并赢得市场。科特·科夫曼(Curt Cofman)曾经说过,“情感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任何人如果无视它,都将蒙受经济损失。综上,在21世纪的今天情感交流在书籍设计中的体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吴冠中.笔墨等于零[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196.

[2]卡洛琳·M.布鲁墨视觉原理[M].张功钤,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

猜你喜欢
书籍文字色彩
鲁迅与“书籍代购”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10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新产经(2018年6期)2018-07-04 00:39:24
神奇的色彩(上)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春天的色彩
环球人物(2016年9期)2016-04-20 03:03:30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