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导师制与项目教学融合的探索

2015-03-19 18:17茆怡娟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技能

茆怡娟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231131)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作为培养高技能专业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生产方式变革的需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多是由中专升级而来,其人才培养还是沿袭原来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教学方法,在实践动手方面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单纯借助课堂教学理论、实训以及实习,很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参与实际项目的能力,并不能体现其职业特征。

一、导师制与项目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国家提出加强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利益需求,很难在不影响生产经营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能达到教学要求的顶岗实习机会。再加上学校本身的限制,也无法随时满足企业对临时用人的要求,客观上出现校企对接的困难。于是,出现了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诸如任务驱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而这当中,基于构建主义的项目教学法备受关注,并得到许多高职院校老师的重视和应用。但现有研究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围绕课程教学,设计项目,再通过分解项目,实施教学。其中心仍然是课堂,其环境的逼真度、学生的参与度仍值得商榷。因为这样的教学是项目围绕教学,很多情况下项目的真实性已经受到影响。因此,项目教学要从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出发,设计项目,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到项目中去,并通过项目实施的过程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其职业能力和素质。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起源于英国,导师(tutor)是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中指导学生学习、自修及写作论文的专门人员,tutor一词本身就含有“个别教授”之意。高职院校的班建制是无法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即在批量教学的情况下,授课老师很难也几乎不可能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一个班少则30-40,合班情况下多则百人以上。学生的学习本来就参差不齐,这种大批量教学,显然不能使学生发挥特长,甚至不能保证学生的“合格”,即达到高职的教学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在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显然不能像硕士、博士阶段那样,以理论指导及科研为主。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根本需求是技能的掌握和基本素养的修炼,所以高职院校的导师制主要是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掌握,同时通过导师的言谈、行为举止和待人处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从而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最大化的发掘自身潜能,成为合格的操作型人才。

因此,围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差距的问题,缩短学生就业的过渡期。导师通过实施真实的项目,结合学生的特点、特长,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及项目的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解决问题,最终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导师制与项目教学融合的探索

(一)选拔优秀导师,不断壮大导师队伍

导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在教学中,导师通过真实的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和提高学生的技能。导师在培养过程中是主导者,学生作为培养的主体,受到导师的知识、技能、素质和人格魅力的影响。[1]导师可以从学校和企业中进行选拔:第一,通过从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师中选拔导师。主要是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业务骨干等先进教师,他们在思想、道德、素养、知识和能力方面能够去指导学生,通过其主动报名和院系推荐相结合的原则聘用相关教师。同时一些积极主动的青年教师也可以作为导师助理,帮助导师一起指导学生,并使自身得到成长。第二,在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聘用部分骨干人员。现在多数职业院校都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学校成为了利益共同体,这有助于学校“走出去”,了解社会的需求,进行人才定向培养。同时,学校也应“引进来”,引进企业骨干人才培养学生,让企业为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提供支持和帮助,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发展。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学习,不断壮大导师队伍。为来自学校的导师提供赴企业锻炼的机会,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来自企业的导师提供理论进修的机会,增强其理论素养。同时,定期组织学校导师队伍的交流学习活动,让导师们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自身理论、技能和综合素质。导师选好后,要进行资格认定,并办理聘任手续,颁发聘书。导师聘任期为三年,根据综合考核结果可连续聘任。这一方面能够帮助导师形成身份意识,迅速进入角色。另一方面,帮助导师明确职责,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培养,从生活学习适应、学业精进到实习就业,从而形成对学生连贯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方向和个人爱好选择适合的导师,体现其自主性。

导师队伍建立后,应该根据项目合理配置导师。虽然导师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指导学生的方法和技巧是可以相互学习的。同样或类似项目的导师更应该加强交流,一起讨论如何能更好的指导和培养学生,也可以使后续的项目教学更加顺利,并能够给其他导师提供经验或建议,加强导师的团队建设。

(二)合理设计项目,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项目需要具有开放性,但是由于课堂的限制,缺乏真实环境的体验,教师不太可能展示其所拥有的技能。比如说谈判技能,教材上的案例很多,教师的经历也很多,但是即使相同的谈判对手,每次所用的技巧也是变化的。这时如果有个真实的环境,比如一次真正的谈判,而不是模拟,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从谈判前的准备,包括对手的了解、资料的准备、心理状态的调节、谈判重点、难点的分析,到实际谈判及谈判过程中对手的表现及准备工作是否充足的验证,学生均身临其境。其收获不仅仅是谈判技巧,而是了解和熟悉了谈判的全过程,包括程序、关键工作等。哪怕这个谈判是一次小型的,也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体验谈判应该具备的技能,以及老师在谈判过程中的可学之处。当然有些技能可以通过模拟让学生掌握,但是再逼真的模拟也代替不了真实环境。谈判从开始到结束,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作为主谈者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达到谈判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工作情况,加以指导,其身份就是一个导师。所以在高职教育中,通过项目进行教学,通过导师,才能根据不同的学生加以个性化指导。

在教学中,要以专业或者岗位群为目标去设计项目,不能仅仅以课程化教学为目的。若囿于课程教学,那么项目的意义就缺失了。项目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能力、产品或服务。[2]项目是学生学会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解决问题的载体。学校的导师限于校内有限的资源,不能实施真实的项目进行教学。然而,企业的导师在工作中有较多的资源可以实施项目。因此,导师们可以集合校企双方的智慧和资源进行项目的设计。学校也应在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下赋予导师们更多的自主权,给予政策、资金和人员的多方面支持,以满足项目教学的进行。

选择合适的专业开展项目教学,并确保项目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涉及到学校现有教学制度的调整及教学资源的协调整合,还要考虑到与以往教学的过渡衔接。对于已开设项目教学的专业,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缩减相关理论教学课时,以保证项目教学进行的时间。对于教学项目需要的教学资源积极配置,以提供项目教学进行的条件。教学项目要与之前的教学衔接好,这就要求对专业教学进行提前规划,以保证教学与项目的一以贯之。教学项目过小,不能满足要求。过大,学生不能完成。所以要找到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能实际完成的实体项目。同时,目前学校的教学,多是以课程划分老师的,所以要求教师在不影响其他专业的教学下,能够满足本项目教学的要求。

(三)完善薪酬与考核制度,夯实导师队伍

导师通过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还需要一定的物力和财力支持,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一些积极性高的导师开始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但时间一久,付出了很多却因为学生的成绩不佳而得不到认可和应有的薪酬,就会挫伤导师的积极性。薪酬是学校对导师付出的时间、知识、技能、经验与努力所付给的相应的回报或答谢。薪酬制度应该体现知识、技能、经验等因素对于收入的影响,对于导师而言,知识的发展、技能的提高、经验的增长是其完成项目教学最为重要的方面。在导师薪酬上,要保证导师对薪酬有发言权,可以请企业的相关专家指导,由于企业比较注重利用激励制度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导师队伍中也有不少的企业骨干,让他们有话语权,才能确保导师队伍的稳定。

加强对导师工作的考核有利于推动导师制工作的开展。如果导师的工作结果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客观反映,那么就无法进行评价,不能了解导师队伍的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导师的考核需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导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评价、职能部门的评价情况和互评情况等综合考评。考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并与评优、评先、评职等挂钩,激励导师工作,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经导师组商议后可撤销其导师资格。[3]通过表彰、宣传和推广优秀导师的指导经验,夯实导师的队伍,提升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另外,对于导师的工作应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与分配,不能将过多的工作压在导师的身上,要适当的“减负”。导师通过教学项目去指导学生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多方面的投入才能顺利实施。学校要适当减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科研任务和行政事务等,对于来自企业的导师,学校要出面帮助他们与企业进行协调,这样才能让导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学生实施项目教学。

[1]贾新华.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3).

[2]白华毅.在工学结合中实施项目教学管理的探索——基于左权县职业技术中学校的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3).

[3]陈冬妮.高职院校导师制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05).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技能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V eraW an g
劳动技能up up!
导师榜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画唇技能轻松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