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
(上海大学,上海 200072)
在日常生活中,幽默话语的表达形式往往会因为说话人的性格特点而发生某些方面转移。它可能是荒诞的、夸张的,也可能是模仿的、虚假的,还可能是一语双关、隐含多种意义的。然而,无论哪一种形式,总是在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传递信息,以启发、激活受话人对话语意义的理解,从而实现幽默语义效果的生成。由此可见,整个幽默效果的实现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从“话语建构→信息传递→意义理解→效果生成”的循环过程。其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话语建构”阶段,而起关键性作用的应该是“意义理解”阶段。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幽默话语的研究也就离不开对话语意义理解的研究。为此,本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利奇(Leech) 的礼貌准则和布朗、列文森(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以及礼貌补救策略,以对冯氏电影中幽默台词的建构艺术作出一个较为深入,较为全面的探讨。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及其四条准则虽然可以解释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可以解释会话含义的产生和理解,但却不能解释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为什么有时遵守它,有时却故意违反它。为了解决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问题,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 (Leech)在《Principles of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了作为修订和补充合作原则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简称PP),其主要内容由六条准则构成,每条准则又包括两条次准则,具体表述如下[1]:
(1)策略准则(Tact Maxim):减少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a)尽量使他人受损最小,(b)尽量使他人受惠最大;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有于利已的观点。
(a)尽量使自己受惠最小,(b)尽量使自己受损最大;
(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对他人的贬损。
(a)尽量缩小对他人的贬损,(b)尽量夸大对他人的赞扬;
(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赞扬。
(a)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赞扬,(b)尽量夸大对自己的贬损;
(5)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a)尽量缩小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分歧,(b)尽量夸大自己和他人之间的一致;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a)尽量缩小自己对他人的厌恶,(b)尽量夸大自己对他人的同情。
上述六条准,人们在交际时一般都应遵守,但它们的地位却又各不相同,何兆熊先生认为:“或许我们只需一条礼貌准则‘使自己受惠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损最大,使他人受损最小’便可以解释语言中的礼貌现象了。”[2]由此可见,策略准则应该是运用最广、最不可少的准则。利奇的礼貌原则虽能解释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一些语言现象,但它也有自身的不足。如徐盛桓先生就指出利奇礼貌原则中有关六对“尽量多,尽量少”的说法就太过绝对化和理想化了,因为这六对准则 “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符合人们言语交际的普遍心理。作为描述性的语言运用原则,毕竟只是对现状的概括和规范,不必过于理想化。过于理想化,反而降低了普遍性而减弱了规范作用。事实上,无原则地,不问环境条件一味'尽量多贬低自己',不是人际交往的普遍性准则”[3]。所以后来布朗和列文森(Brown&Levinson)二人针对利奇礼貌原则的不足,提出了著名的“面子保全理论”(Face-saving Theory),主要包括面子、威胁面子行为以及礼貌策略等。布朗和列文森认为,许多言语行为在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着重表现为:(1)威胁听话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需求的言语行为;(2)威胁说话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需求的言语行为。因而,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会尽最大努力寻求一些有效的方式来避免面子威胁行为,或者减轻其威胁程度。在此基础之上,布朗和列文森结合言语交际的实际情况,又概括出了五种补救策略,即:直接性策略(bald on record without redressive actions)、间接性策略(off record)、积极礼貌策略(positive politeness)、消极礼貌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和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Don't do the FTA)[4]。
实践证明,无论是利奇的礼貌原则还是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保全论”,它们作为描述性的话语运用原则,毕竟只是对较为理想环境中的话语交际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追求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总是有意或无意违反礼貌原则的某些准则,来维护或者威胁说话人的面子。冯氏喜剧电影中的人物台词作为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话语形式,其幽默艺术的建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然而稍加分析我们就能发现,用刻意遵守礼貌原则及其某些准则的话语运作方式,来维护说话人或受话人的面子,是其惯用的制笑策略。为此,本文拟将从刻意赞扬他人、刻意贬损自己、刻意维护说话人的面子以及刻意维护听话人的面子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冯氏喜剧电影人物台词建构的幽默艺术。
在利奇礼貌原则的诸准则中贯穿着一个中心内容,那就是尽量使他人得益和尽量使自己吃亏。所以,人们在交际中一般都应尽量多尊重、多赞扬别人,多给别人一些方便,尽可能多让自己吃一点亏,从而使交际双方都感到受尊重,与此同时也使对方获得对自己的好感。但在日常交际中,礼貌原则也常常受到会话语境、会话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会话目的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在某个特定的话语环境里,在具体的两人之间进行话语交流时,要特别注意话语内容的礼貌级别,如果一味刻意遵守礼貌原则,刻意赞扬他人,超越了正常礼貌语境的标准,就可能让人觉得滑稽、可笑,甚至会使谈话双方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正因如此,在冯氏喜剧电影中,编剧们便利用刻意赞扬他人这一话语运作规律建构出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经典台词。如在电影《甲方乙方》中就能找到类似的用例:
导购:您好!
姚远:哎,你好!
周北雁:哎呦喂,你看人家这家具店啊,真大!真气派!进来就是不买东西,看着,心里头都痛快。
姚远:东西好坏那是其次,导购小姐好那才是千载难逢的。你们都是退下来的空中小姐吧?
导购:不是。
姚远:肯定是,还说不是?
在上述用例中,为了贯彻他们“好梦一日游”公司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活在快乐之中的工作宗旨,姚远与周北雁便在大街上见谁夸谁,夸完一扭秧歌的老太太后,又来到家具店里,开始你一言我一句地刻意赞扬起导购小姐的美貌来,姚远说“东西好坏那是其次,导购小姐好那才是千载难逢的”、“你们都是退下来的空中小姐吧”。这种刻意赞扬,虽让人觉得有几分虚假,但正是因为这种蓄意的虚夸,才能让导购小姐觉得愉悦,让观众觉得幽默、可笑。
礼貌是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一种社会规约,是用来维系人际关系和谐的有效工具和手段。正因如此,利奇的礼貌原则告诉我们:“在许多言语社团中,交际双方为保持良好社会关系,使交际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顺利地实现交际目的,就要选择适当的交际方式,尽量使用礼貌语言。”[5]因而,人们在正常的、真诚的话语交际中,就应共同遵守礼貌原则及其各条次准则,要尽量缩小对自身的赞扬,尽量夸大对自身的贬损,让他人在谈话中觉得受到了对方的尊重,有优越感。但在冯氏喜剧电影中,编剧们为了追求幽默效果,往往在设计人物台词时打破常规,偏离正常的礼貌原则,用刻意贬损自己的话语策略来博取观众的掌声。这种创作技法在电影《不见不散》中就有所体现,如:
李清:我能吃苦,不象你想象的那么脆弱。
刘元:光能吃苦有什么用?问题是你能干什么?你连人家这儿的话都不会说,骂你都听不懂,脱衣舞不用说话,你去吗?
李清:我要是你妹妹,你会让我去跳脱衣舞吗?
刘元:你要是我妹妹,我就不让你到美国来。脱衣舞怎么了?你以为光不要脸就行,都得会劈叉、倒立,一条腿轻轻松松一抬就一人多高,你行吗?就你这柴禾妞的身子骨,谁看你啊!……太晚了,睡吧。你里边我外边,好好想想我跟你说的话,想通了明儿我送你上机场。我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半夜我要是摸你床上,千万别手软。美国不好玩!
在上述台词中,刘元为了劝李清回国,说了一些违背礼貌原则的话,先是贬损李清,说她什么也干不了,随后又刻意贬损自己,说自己不是“正人君子”。刘元的言语虽让李清感到有些不太愉快,可他刻意贬损自己的那句“我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半夜我要是摸你床上千万别手软”也足以让观众开怀大笑了。
布朗和列文森指出,面子实际上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the public self-image),它分为消极面子(negative faee)和积极面子(positive faee)两类。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6]。一般说来,人们在交际中都会互相配合,努力给对方留面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一方面子的保留取决于另一方面子是否保留,因为,当自己的面子受到威胁时,人们都会采取行动,以保全自己的面子,而保全自己的面子,势必会伤害另一方的面子”。[7]所以,为了使双方交际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缓解对听话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构成威胁的话语行为程度。但事实上,正如布朗和列文森所说,面子保全理论必须首先假定参加交际活动的人都是具有面子和理性的典型人。因为只有这样,交际双方才能运用一定的模式进行实际推理,才能从交际目标出发,确定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最佳表达手段。可在现实生活中,交际双方常常很难成为布朗和列文森假定的典型人,他们往往为了追求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总是刻意维护听话人的面子。在冯氏喜剧电影中,便有不少运用刻意维护听话人面子这一话语策略建构起来的幽默台词,如电影《甲方乙方》中就有类似的用例:
姚远:你听这锣鼓点儿,多好听啊!这民族的就是有魅力。这位大姐,您有四十吗?
大娘:我都七十八了。
周北雁:那可不像,您要是再穿得艳点儿,说您三十八都有人信。
大娘:谢谢你!
在上段台词中,姚远与周北雁为了给市民们送快乐,他俩在大街上碰见谁就夸谁,刻意维护对方(听话人)面子。当遇见一位扭秧歌的老太太,姚远便故意问:“这位大姐,您有四十吗?”老太太回答说已经七十八了,而周北雁为了让老太太高兴,刻意夸她说:“那可不像,您要是再穿得艳点儿,说您三十八都有人信”。这不仅逗乐了老太太,也逗乐了观众。
一般而言,说话人应尽量采用以接近为基础的说话方式,如采用避免不和、假设有共同点、寻求一致,表示伙伴关系、提高听话人的兴趣,注意听话人的需要和夸张自己对听话人的兴趣、赞同、同情等说话方式来补偿可能出现的威胁面子行为。但是如果说话人一味地刻意维护自己的面子,选用一些违背礼貌原则的迂回表达,就会让人觉得滑稽可笑,从而营造出较为浓的幽默气氛。鉴于刻意维护说话人面子能产生幽默效果的这一特殊话语功能,冯氏喜剧电影的编剧们便常常驾驭此话语表达规律,设计出了许多经典台词,为影片增添了不少幽默性与趣味性。此种人物台词建构技法在电影《手机》中就有很强烈的表现,如下面是严守一主持节目时的一段台词:
大家晚上好!这里是有一说一,我是严守一,让我们从心沟通。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结婚几年是个坎儿?在讨论之前,我先向大家做一个检讨。在上次打电话节目中,我把电话的发明者说成了瓦特。我们节目的总策划费墨先生严厉地批评了我,他说电话不是瓦特发明的,是贝尔。我刚才给瓦特打了个电话,他说电话很平常,要发明咱就发明蒸汽机。看来我是错了,在此我向广大的电视观众表示深深的歉意。
上段用例中,严守一因在前一期“打电话”节目的主持中犯了个常识性的错误,把“电话的发明者说成了瓦特”,所以在此次期节目开始之前他要向观众作检讨。他为了维护自己(说话人)的面子,便喜剧性地说:“刚才给瓦特打了个电话,他说电话很平常,要发明咱就发明蒸汽机”。这样的检讨不仅显得机智可笑,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感觉到了说话人(严守一)刻意维护自己面子的语言痕迹。除此之外,这从另一个层面上又再次证明了“幽默通常需要人们迂回曲折地绕着弯说话,将可能不可能联系起来,将现实同非现实结合起来,从而使听者从中发现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和统一,感受到其幽默所在”[8]的语言运作规律,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以及布朗和列文森(Brown&Levinson)的面子保全理论和礼貌的补救策略对幽默话语的建构和生成过程具有强大的阐释力。从宏观的角度看,礼貌原则和面子保全理论是社会各群体、各阶层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一种维系人际和谐的有效工具和手段。从微观的角度看,礼貌原则和面子保全理论及礼貌的补救策略既是话语双方共同遵守与维护的交际法则,也是话语交际活动得以持续进行下去的“能源剂”和解析话语表达方式的“手术刀”。正因如此,在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中,编剧们为了追求良好的幽默效果,便常常采取刻意遵守礼貌原则和面子保全理论及礼貌的补救策略的方式,在话语交际者之间建构出了一系列蕴含丰富生活哲理的人物台词。这种运用话语规律来指导话语创作的艺术技法,不仅为冯氏喜剧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效果,也为幽默话语的再创作带来了一种崭新的理论视角与艺术范型。
[1]Leech.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132.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22.
[3]徐盛桓.礼貌原则新拟[J].外语学刊,1992,(2):2.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30-235.
[5]吴清.礼貌原则和情景喜剧中的幽默[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2):96-97.
[6]Brown,P&Levinson,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In Goody,E.(ed.),Questions And[1]Politeness: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63.
[7]陈融.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 [J].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6,(4):17.
[8]刘乃实、熊学亮.浅析言语幽默的维护面子功能[J].外语教学,200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