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全程考试模式构建研究
——以公共管理类课程为例

2015-03-19 11:13王野飞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全程考试考核

王野飞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综合性全程考试模式构建研究
——以公共管理类课程为例

王野飞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公共管理类课程独特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全程考试模式的构建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构建公共管理类课程全程考试模式需要克服的障碍进行了探讨,在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安排、评价主体等方面需要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的设计和安排:考试内容综合化、考试形式多维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考试安排全程化、相关课程修正化。指出公共管理类课程全程考试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止出现考试流于形式、教师评价过于随意等情况。

公共管理;全程考试;模式;构建

一、全程考试模式简介

有学者指出:“综合性全程动态考试模式是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合理应用多种形式进行全过程、多形式、立体式、动态的考核。”[1]还有学者认为:“综合性全程动态考试模式就是在经管类课程的教学中建立全过程、多形式、立体式、动态的考核体系,其宗旨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考核重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反映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达到对学生能力的全方位考核。”[2]

我们认为全程考试模式是一种科学的、动态的、多元化、立体式的教育评价体系,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设置相应的考核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多方面测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全程考试模式与传统考试模式的比较

(一)传统考试模式的缺点:

传统考试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客观性试题比重过大,试卷内容还是重理论要点、轻实际操作,试卷答案过于呆板;[3]考试内容陈旧、考试方式单一、考试评价机制缺乏、考试管理不得力;[4]盲目应对考试、阅卷评分有失公允。[5]

除了存在以上问题以外,传统的考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创新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存在明显的弊端:

1、考试的功能单一,考试的创新太少。传统的考试模式下,考试内容拘泥于教材和考试答案的标准性、唯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学课程考试应具有的预测、引领、激励、反馈等功能根本无法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2、评价主体过少。传统的鉴别性考试评价主体过少,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往往只有所授课程的任课教师,容易出现主观、片面的评价,常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二)全程考试模式的优点

全程考试模式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学生的诉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考核评价中来。这必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全程考试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公管类课程全程考试模式通过诸多环节的考核、测试,能较全面测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应变能力和实践中的动手能力以及个人的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有效地引导他们高效率、有针对性地学习,促进其全面协调发展。

全程考试模式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同时,在这种考试模式下,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不得不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甚至必须要到企业、政府部门去锻炼,从而有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公共管理类课程全程考试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我国现行的大学考试模式需要改进,这种考试模式难以培养出具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大学毕业生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0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出台。2015年10月,李克强在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做出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大学毕业生甚至于在校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甚至是主力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下,部分在校大学生休学去创业而有的学生则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打工。反观我们的考试模式,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一张试卷决定所修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所修课程的学习效果,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脱节。很显然,这种考试模式不利于具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大学毕业生的培养。

(二)公共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考试模式不能一次考试定成绩,而应该是全程考核

全程考试模式是管理学这一独特学科特点的内在要求。管理类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很强,公共管理类课程更是如此,很多课程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掌握实际工作中必备的一些能力。传统的考试模式仅以一张试卷的测试成绩为准,平时成绩很少计入,也没有相关的要求和标准来指导教师计入学生平时的成绩。传统的考试模式难以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更难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程考试模式设置了诸多环节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习,全方位锻炼他们,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各种科学、合理的考核能提高他们适应实际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笔者所在的学校和二级学院对学生的课程成绩实行形成性评价,虽然较以前一次考试决定成绩的考核方式有所改进,但仍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能迎合公共管理专业对学生培养的需求,更不适合公共管理类课程的特点。

四、全程考试模式构建需要克服的障碍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

多年来,教师、学生都已经习惯一张考卷定成绩。考试模式的改革需要教育者、教育管理者积极转变观念、同心协力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考试模式,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重要的目标,对学生的课程成绩应从多角度进行全面的考核评定。学校领导及教学主管部门应该带头转变观念,并在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中大力宣传全程考试模式。教师要敢于实施,教研室其他老师要配合。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考试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二)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该在经费、教学安排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全程考试模式的科学设计、严格实施都离不开学校领导和教学主管部门的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对于实行全程考试模式的课程,学校在教学、各个考试环节都应给予其优先安排。

(三)考试各个环节的设计、衔接务必科学、合理

全程考试模式的各个环节必须设置得科学、合理,还要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全程考试模式才能有效避免传统考试模式的诸多弊端,优点也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五、公共管理类课程全程考试模式的构建

笔者在对本院09、10、11、12级的《卫生政策》《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成绩考核时,改革了考核办法,尝试着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和考核。在对这四届学生的考试改革实践中,虽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比传统考试模式要科学、合理得多,也受到了学生不同程度的欢迎。笔者在这两门课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设置的考核包括课堂回答问题、案例分析、写作练习、角色扮演、案例、情景再现等内容,从这些方面对学生课程成绩进行多角度的考核。考核试题的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比较强,增加了考核学生应用知识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题比例。考试安排也不仅仅局限在期中、期末,而是贯穿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一)考试内容综合化

传统的考试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不足。公共管理类课程全程考试模式要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因此,考试内容必须是综合性的。

(二)考试方式多样化

考试可以有开卷,也可以有闭卷。课堂问答、讨论,课后作业、小论文、案例分析、角色体验、在实践教学基地实习(见习)

等等不同形式的考核在公共管理类课程全程考试模式中同时存在,互为补充、完善。对于平时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后作业、小论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要合理确定每一指标的评分标准、所占比重、考核形式等。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考试的评价主体是单一的,就是所修课程的课任教师。公共管理类课程全程考试模式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可以是所修课程的课任教师、学校的其他教师、实习实践基地的教师甚至包括一起上课的同班同学等其他有关人员。

(四)考试安排全程化

公共管理类课程全程考试模式的考试可以安排在平时、期中、期末多个不同阶段。课堂出勤、问答、讨论、角色体验、小论文等作为平时考核。期中为阶段性考核,可以是闭卷的考试,也可以采取平时的一些考核方式,具体要视所修课程的特点来定。期末是课程终结时的考核,一般应采取闭卷考试。

(五)相关课程修正化

相关课程修正化是指相关课程成绩的修正,具体表现为相关后续课程的考试对前面已经结束课程的考试成绩进行适当的修正,包括有益的正修正和“有害”的负修正。正修正的目的在于通过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部分在低年级没有认真学习的学生看到希望,有助于他们努力改正以前未认真学习的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鼓励他们用后续相关课程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来提高原来较差的成绩。原来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为以前的课程锦上添花。同时,负修正的存在,让学生对于学习始终不敢也不能掉以轻心。即使以前的课程已经顺利通过考核,甚至取得较好成绩,但如果后续的相关课程成绩不好,会对以前的相关课程成绩进行负修正,原来取得的成绩还要打相应的折扣。这样的举措必然会极大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全程考试模式要预防形式化随意化

为了避免全程考试模式流于形式,学校、学院、教研室应该对教师和学生加强宣传,加深教师和学生对全程考试模式的认识,提高他们参与其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对全程考试模式设立相应的检查监督机制,在各个环节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

全程考试模式相对于传统考试而言,教师在给学生打分上面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为了防止教师在考核评价时太随意、太主观,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研室应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和严格的执行标准,报请院部批准后报学校教务处、高教所等相关部门备案

教研室应该组织相关教师制定课程详细的考核办法、程序和具体的执行标准,多方论证,经所在院部批准后,报学校教务处、高教所等相关部门备案。

2、日常的非试卷型考试成绩的评定工作应由非该课程任课教师来完成

教师在评定平时论文、答辩、讨论等非试卷型考试时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为了保证评分的客观、公正,尽可能让该课程任课教师以外的同教研室其他教师来进行这些方面的成绩评定。

3、对教师执行考核办法和执行标准进行考核

院部定期对教研室执行全程考试模式的各项考核情况进行检查,学校教务处、高教所等相关部门不定期抽查全程考试模式的执行情况,严格奖惩制度。

[1]其木格.高等学校综合性全程动态考试模式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112-115.

[2]沈月琴,黄水灵.经管类课程综合性全程动态考试模式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考试改革与实践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

[3]杨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考试模式改革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25.

[4]杨字飞.改革高校考试模式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5):16.

[5]杨继昌.改革考试模式促进学风建设[J].高教论坛,2007,(06):153.

G640

A

1671-5993(2015)04-0024-03

2015-11-16

基目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教研课题《管理类课程全程考试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yb201009)

王野飞(1972-),男,安徽霍邱人,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全程考试考核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手工制鞋全程LOOK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