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员干部践行“严于用权”的浅思考

2015-03-19 11:13陈震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用权依法导向

陈震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高校党员干部践行“严于用权”的浅思考

陈震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严于用权”是党员干部在新时期坚持党的宗旨,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遵循。高校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人才培养的重托,高校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手中最大最重要的权就是人才培养权。高校党员干部严于用权,就是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就是要依法、科学、民主地履行好用人权;就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严于用权;高校;领导干部;践行

“严于用权”是党员干部在新时期坚持党的宗旨,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权为民用,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得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这是党员“严于用权”的箴言,每名党员干部都要以“严以用权”坚定宗旨意识,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尽责履职。

严于用权,要知道权从何来,懂得权为谁用;要明白如何用权,要知道权即责。严于用权即是严以尽责,充分履好职;要习惯接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高校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重托,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担负着学生前途命运的重任,可谓责任重大。高校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就是人才培养权,就是要用职责之权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大权,要尽责履职,为国家培养堪以重用的人才。高校党员干部严于用权,就是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就是要依法、科学、民主地履行好育人权;就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现结合自身工作谈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牢记重托,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牢记重托即是教育工作者要知道权从何来,权为谁用。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高校党员干部要坚持宗旨意识,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到教书育人工作中。要牢固树立高职教育的新理念;创新高职教育的新途径。要始终牢记党员干部一举一动代表部门和学院的形象,一言一行维护师生的利益,手中的“权力”或大或小,都是为师生服务的,都是为学院发展服务的,都是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的,绝不辜负“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重托和期待。“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履行好人才培养、传承文化、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四大职能”,这四个方面说到底就是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每年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已经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作为一种类型但目前学历层次最低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必须首先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经受就业压力带来的严峻考验。要想在巨大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高职教育必须坚定地树立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理念。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定地实施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和改造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教学基础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有利于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方方面面的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就业率,让学生有一个教育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工作岗位。

牢记重托,严于用权。就是要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培养一大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二、尽责履职,依法、科学、民主地履行好育人权

严于用权,就是要明白如何用权。高校党员干部的职务之权是服务于育人之责,育人权是更大更重要的权力,严于用权就是要严于用好育人权。依法科学,民主用权是严于用权的本质要求。依法用权是严于用权的前提;科学用权是严于用权的核心;民主用权是严于用权的保障,充分履职是高校党员干部严于用权的最重要的内容。

(一)依法用权。“权由法定、权依法使”,有权不能任性,绝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依法用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应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常怀敬畏法律之心,努力提高依法管理、依法教育教学、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做到对上不越权,对下不揽权,同级不争权,恪守法律,在国家法律框架和学校制度边界内行使管理职权,严格遵守国家高等教育相关法律和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学校各类规章制度,依法用好权。

(二)科学用权。科学用权即是科学地用好权。作为教育工作者,科学用权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理清思路,坚持以学生为本,用新理论指导,加强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工作方法和路径,借助新媒体,全力服务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用职务之权服务于育人之大责,充分用好最大的权——育人权。

1、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先导,观念清楚才能有明确的方向。随着社会的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高职教育的观念需要转变。一是要从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的知识教育观念因为日久年深,代代相传,习以为常,而根深蒂固,不能适应大众化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转变。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里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不是培养工作机器的教育。它着眼于培养学生基本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定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要从实施大一统的教育转向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转变。大一统的教育是简单、高效的,必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泯灭个性的。个性是创新的重要品质,大一统教育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我们应该尊重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丰富校园生活,加强人文和科学精神教育;注重采取灵活的学生管理方法,尊重并鼓励个性发展。三是要从求稳怕乱,不作为向稳中有为稳中求进转变。随着高校扩招,生源素质明确下降,学生入学基本无门槛无准入要求,对于这样的生源,一线的教育管理者容易出现求稳怕乱,产生不愿不敢作为的思想,甚至把求稳作为育人的主要工作。而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素质缺失,素质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容易被忽视,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加强素质培养的顶层设计,加强教育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容易上手的乐于参加的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学生的素质素养。

2、加强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顶层设计,形成有系部的素质培养方案。高职学生群体中,学生的个体素质差异较大,学生素质的缺失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特点,要想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和培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摸清学生的素质状况,要通过问卷方式,开展科学的问卷调查,摸清学生的素质状况。明确学生的素质结构状况和学生的素质缺失情况;二是要明确素质培养的标准。根据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发布的跨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和教育部颁布的大学生素质培养内容及用人单位对人才核心素质的要求,理清素质培养的内容和方向;三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三个年级学生素质培养侧重点的差异,开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素质培养方案设计;四是要整合素质培养力量,形成素质培养合力。要整合教育、教学、党政、工团等各方面的力量,立足各自的职责,共同服务于学生的素质培养。

3、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工作难题。对于日常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学生素质培养中遇到的瓶颈和师生反映强烈关心的问题,要建立问题台账,要组织力量加以研究解决,不断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创新工作方法。

(三)民主用权。民主用权是严于用权的保障。民主决策有利于牵住权力任性的“鼻子”。这就要求在用权时,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要在决策,工作运行和工作评价全过程中广泛地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吸纳各方面的智慧,在充分吸纳有益的意见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定,科学地用好权。

三、接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权力具有天然的膨胀性,如果没有足够的约束监督,任何权力都可能会产生腐败,监督是最好的“防腐剂”。党员干部要习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乐于接受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要摆正个人与组织、个人与师生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党政联席会、党总支党支部会、分工会、团代会和民主党派的监督以及舆论的监督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行系务公开。只有自觉地接受监督才能切实地实现“严以用权”。

[1]龚正.努力在严以用权上下功夫[J].理论学刊,2015,(09).

[2]苗圃.严守纪律规矩与全面从严治党[J].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04).

[3]张洁云.领导干部要做践行“三严三实”的楷模[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5,(03).

G711

A

1671-5993(2015)04-0031-02

2015-10-21

陈震(1964-),男,安徽全椒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系党总支书记,高级政工师,讲师。

猜你喜欢
用权依法导向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立足岗位 严以用权
严以律已筑防线 严以用权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