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集团模式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析——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的思考
翁嘉晨
摘要:在校企合作条件下开展实践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职教集团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更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从课堂到岗位的“无缝”对接。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积极借力职教集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9.2
作者简介:翁嘉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行税制和高职教学管理(安徽 滁州 239000)。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3148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项目(20101426)
收稿日期:2015-03-05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以下简称经管类专业)由于受专业“显性”技术不强、校企合作机制不畅等因素制约,实践教学质量不高,亟待走出困境。
一、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设计缺乏实践支撑,实践教学根基不实
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需要通过具体的专业教学计划及其实施体现出来,而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必须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应具备哪些知识、素养和技能,是职业院校教学设计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或修订一般由专业教研室组织实施,尽管专业教研室在教学设计时进行了一定的社会调研,但调研的时间、空间和程度有限,调研手段和方法简单,不能很好地体现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实践教学计划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
(二)教师缺乏专业实践,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来自于相关院校毕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缺少专业实践经验或经历。学校自身努力打造“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经管类专业教师也都积极取得经济师、会计师、营销师、统计师等专业技术资格,但总体来看,教师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且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资格证考试理论性较强,实践性不足,教师的“双证”往往不能体现“双能”。很多学校强调教师寒假暑假深入企业实践或到企业挂职,但个人自主联系的短期的、非系统性的社会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缓慢,实践教学能力明显不足。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多年来,经管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以会计、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为强化实践教学,采取了“手工模拟”“案例教学”“软件模拟”等形式,力求突出能力培养。这些实践教学形式具有高仿真的特点,扭转了经管类专业教学的纯理论化倾向,成为加强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仿真毕竟是模仿,无法代替本真,真正的能力仍然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中磨练和提高,而真实的经营管理环境或社会环境是无法模拟的。总体来看,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多还停留在校内模拟阶段,实践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生胜任岗位工作仍需一定的时间。
(四)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各方利益协调不畅
目前,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普遍存在浅层化倾向,缺乏深度融合。究其原因,除了专业因素外,一是缺乏制度约束,行业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未赋予企业必须参与校企合作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层面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缺少政策支持,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性较大,一些企业对合作育人积极性不高;二是缺乏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存在浅层化倾向和利益协调不畅。作为社会管理者或利益协调者的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普遍缺位,疏于指导或引导,合作各方没有找到共同利益的切入点,在培养人和使用人上存在节奏失衡和需求短视问题。一方面,学校的教学计划缺乏灵活性,未能想企业之所想。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过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人才需求行为短期化倾向严重。
二、职教集团在促进校企合作发展上的优势
(一)职教集团及其功能
职业教育集团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合作化教育模式。它是一定区域内的政府机构、职业院校、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机构和单位组织,为了实现人才及信息技术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开展横向联合和纵向沟通而形成的合作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团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整合职业教育办学力量,推动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利于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借力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职业教育专家马成荣教授对职教集团做出了“三位一体”的内涵描述,即自由联合体、功能集合体、利益共同体。这一描述明确了职教集团的主体、功能和目的。职教集团突出“抱团”发展,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发挥主体作用。各类主体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本区域产业结构特点,面向区域内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其他产业,培养或培训行业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共同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实现区域内劳动力和信息技术等资源的最佳利用,进而实现各个主体的自身利益以及社会共同利益。在职教集团里,政府为媒,企业招贤,院校借力,各方合作。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者和利益协调者的职责,综合各方需求,引导区域内龙头企业和人才需求迫切的企业,发挥院校办学优势,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可以说,职教集团是地方政府发挥职业教育主导作用的重要平台,是行业企业人力资源来源的最佳渠道,更是职业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型模式。
(二)职教集团促进校企合作的优势
1.团队合作优势。目前我国的职教集团一般都是政府主导,高职院校牵头,以职业教育的教学和科研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教育联合体。由于职教集团将区域内的职业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众多的机构和单位整合在一起,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人才培养,谋求共同发展,因而,集团的团队合作优势得以凸显。合作研发、合作创新、合作管理、合作育人等多种形式和多方面的合作,正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成为高职院校加快发展的助推动力。这一团队合作优势,为高职院校实现深度校企合作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2.资源共享优势。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相互之间基于共同利益的内部合作,打破了以往各个成员利益主体单枪匹马的单打独斗局面,有效实现了集团内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职教集团的共享资源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上。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的管理专家、技术专家、业务骨干、科研人员等高技能人才,不仅可以为高职院校专业委员会的建立提供人员保障,也可以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师资支持。同时,集团内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管理经验的共享,也为高职院校合理设置专业、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加强课程建设提供了实践支持。
3.区域开放优势。职教集团突破了成员单位原有的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传统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共同开发、合作发展等方式,形成了从分散到集中,从单一到联合,从“小我”到“大我”,从自我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共赢的新格局,搭建起了区域开放的大舞台,为高职院校有效利用职教集团的区域开放优势提供了重要帮助。高职院校不仅可以通过集团内联合招生,扩大招生规模和范围,也可以通过与集团内各类企业的校企合作,促进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实践锻炼,还可以通过合作培养人才,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区域开放优势,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借力职教集团,提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品质
职教集团的最大功能在于发挥集团优势,实现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多方共赢。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积极借力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品质。
(一)发挥集团人才优势,提升师资水平
职教集团作为一种自由联合体,具有1>1的功能。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集团内各类企业、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建立一支稳定的、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一方面,以集团内行业企业为平台,建立教师定期赴企业实践或挂职制度,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邀请集团内行业企业管理专家加入专业委员会,参与实践教学的设计和指导,建立一支稳定的实践教学专家队伍。
(二)针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推进专业共建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充分基于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思考,坚持专业与产业的契合,紧紧围绕集团内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主动与行业企业对接,做好人才需求调研和分析。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高职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而专业建设也应随之并行并力求发挥前瞻作用。通过校企合作、校企互动,推进专业共建,优化专业设置,增强专业的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度。
(三)围绕岗位知识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在合理设置专业的基础上,围绕行业企业典型岗位的需求,进行知识、能力和素养的需求分析,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以“素质为重,知识够用,能力过硬”为指导,紧扣岗位,构筑“强素养、重能力”的课程体系。从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素养入手,到岗位关键能力,再到岗位所需要的拓展能力,全面而适度地搭建起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同时要注重课程体系的层次性、阶梯性、典型性与全面性,即从理论到实践、从单项能力到综合能力,从服务能力到管理能力,从岗位能力到综合素质,力求课程体系科学合理。
(四)借助集团平台优势,实现理实对接
职教集团是一个合作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有助于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与实践对接。高职院校在合理设置专业和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应积极借助职教集团这一平台,与集团内的人才需求企业保持深度合作。一方面,通过合作设计开发课程,将更多的企业元素引入教学计划,融进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实施教学计划,如课程实践、定单培养、职业培训、阶段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实习等形式,有效落实实践教学计划,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融互通,推进人才培养从课堂到岗位的“无缝”对接。
(五)立足集团共同发展,提供社会服务
高职院校应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为地方行业企业尤其是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培养适用人才,积极营造合作发展、合作育人的良好氛围。经管类专业应坚持以科研、管理、信息、决策、咨询等服务于集团内成员单位。坚持以素质培养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职教集团的功能优势,最大限度地关注集团内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为行业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而促进院校自身发展,实现校企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露静. 职教集团模式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研究. 教育与职业,2012(20).
刘秀琴,楼世洲.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自学考试.咸宁学院学报,2004(5).
责任编辑:刘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