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峨县中学 任常青
曾经,多媒体离我们是那么遥远,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个熟悉的“陌生人”。不用说在农村学校了,就是在城里的学校,也只有一套设备。平时,想到多媒体上课,得看好年日,预约签单。所以,大部分老师,也只知道有那么一种可应用于教学的设备,至于实践操作,少之又少。而现在,这已不再是奢望了,每个班都配备了一套这样的教学设备,在教室就可以实现上网、演示课件和视频节目的播放,多媒体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生动了课堂,丰富了课堂,优化了课堂。
我们学校的“班班通”应运用于教学已有两年了,现就个人对“班班通”的运用来浅谈一点体会。
第一,“班班通”的使用促进了教学的便利与发展,实现了教师备课的资源共享,缩小教育差距。过去许多需要人力亲为的事情,现已不再,“班班通”的设备一改过去较为原始的操作方式,便利于教育教学,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到相关的教育网页上查找教学资料,经过加工整合,为自己所用。教师可以把自己已备好的课案或已制作好的课件放到统一的文件夹,以供同组教师参考使用。“班班通”的使用有利于实现集体备课的优势,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教学资源共享而言,可以缩小农村与城镇的教育差距,可以缩小发展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
第二,“班班通”的应用,教师的教学手段得以改变。一是教师的备课方式改变了。从原来的手写转变到键盘文字的输入,超越了原始的纯文本方式。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的资源共享,可以通过电子备课系统进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通过“服务系统”达到资源共享,便利了集体备课,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二是教师上课的手段得到了改变。多媒体,有更强大的吸引力,有更强大的优越性,有更强大的发展空间。它直观、形象、生动,是原始教学方式不可与之相比的。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比如说,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用动画形式展开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又便于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就能利用这一优势,更好的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班班通”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过去,我们的复习检测大多时候无法当堂完成,现在有了多媒体,这就变得不是个难事了。教师需要进行复习巩固,只要把内容制作成课件,就以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只需要轻轻一点鼠标,文本就会根据你的需要弹出窗口,学生就会得到当堂的训练,无线鼠标更便捷,教师还可以走下讲台,入深学生集体,检查当堂课的教学效果,还便于教师查缺补漏。我们的学生还可以通网络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比如,在课堂拓展延伸这方面,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更宽、更广、更深地联系生活的真实,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文本知识,学以致用,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些学习方式,都是以前原始教学方式所达不到的。
第四,“班班通”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了“班班通”促进了教学的便利和发展,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当然也就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班班通”便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文字、声音、画面,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实现了多渠道信息传递,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吸收率,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知识向能力方向过度和发展。事实证明,两年来,从“班班通”的应用开始到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师对“班班通”的操作运用,也在不断的熟练之中精益求精。
第五,“班班通”的应用丰富了学校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渠道。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安全教育是学校和班主任长抓不懈的工作,没有了安全,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些工作,过去我们在做,今天我们还在做,今后我们还要做,不管什么时候做,都要讲究方式方法。过去,照本宣科,现在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个平台,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富于情感,在德育上让学生看到了榜样的力量,在安全上让学生看到鲜活的事例。主题班会,多媒体更是必不可少的传递教育之工具,班主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形不一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学生的行为品性,构健学生有力量的人格,让学生在德育、学习和卫生上向榜样、标兵看齐,安全上,警钟长鸣,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目前我们使用的“班班通”,亦有他的缺点,屏幕太小,白板不能移动,位置固定,安装在黑板的右边偏上角。屏幕太小且右靠,让学生视力不及,白板不能遥控移动,需使用黑板时,白板占据了一半的位置。这些只是“班班通”的瑕疵,当然们更期待更先进的,在各个功能方面更完美的“班班通”设备。
总之,“班班通”已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备课方式,改变了我们的教学课堂,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他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导航,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班班通”已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初见成效,现在的关键是我们还要继续参与到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研究中去,深入扎实地开展教研活动,直正做到合理、高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班班通”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