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与途径的模式研究

2015-03-19 01:50:44羊思慧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2期
关键词:抑郁质人际途径

羊思慧

自我认知与途径的模式研究

羊思慧

在人际传播中,一个人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以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为基础。自我认知,是人的意识的最高阶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正确地了解自我、评价自我主要有两种途径:通过他人比较来认知评价自我,以及分析活动的结果,进行自我观察来认知评价自我。以自我为例,结合韩乔窗口理论,通过比较、实践、心理测试、互评等四种方式探究自我提升的途径。

人际传播;自我意识;韩乔窗口理论;自我提升

[作者]羊思慧,上海交通大学。

现代人有很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但却少自知,而自知乃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y提出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在人际传播中,一个人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以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为基础。

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人的意识的最高阶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①薛可、余明阳:《人际传播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其中包括认知主体对自身外貌、身材、健康等物质机体的物质自我认知,个体对自己思想、智慧、能力、道德等内在精神素质的精神自我认知,以及对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身份、地位、名誉、财产及他人关系的社会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包括认知自己的价值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即使他在某方面的造诣很深,其对社会的危害性并不会锐减。相反,造诣越高,危害越大。自我认知包括认知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人生中需要做无数大大小小的选择,余秋雨有云,“我们行走在各自的朝圣之路”,每个人都应该为了自己内心理想的实现而奋斗。自我认知还包括认知自己的性格特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如李开复所言,“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为之奋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然,自我认知包括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原因等,及时发现,及时舒缓情绪,有利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形成。

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自我认知和自我觉察时进行清晰的自我定位的基础,也是个人职业与事业生涯开始的起点。

二、评价途径

正确地了解自我、评价自我主要有两种途径:通过他人比较来认知评价自我,以及分析活动的结果,进行自我观察来认知评价自我。

因为人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而生存于世。在互相观察的体验中,别人会对自己有一个评价,同时,自己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也会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而个体活动都是一个人内心活动的外化,活动的结果是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②薛可、余明阳:《人际传播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

心理测试法。下文在自我分析中将作更详细的陈述。

三、自我案例分析

以下将以自我案例为样本,做进一步详述。比较法即比较行为后的结果,它具有相对的标准,且标准是不可变的,比较的对象则是与自己相类似的人。通过和一位性格特征与体貌特征等均与笔者很相似的同学的比较,发现自己身上与之相比缺乏更持久的韧性,即为人处世她要比笔者更执着。

在课程初所做的同学互评,继而延伸至询问父母、长辈等对于自身的评价时发现,笔者身上所具有的“多愁善感”这一特质是长辈和朋友涉及较多的,其次是“小资”。另外,长辈与朋友们在笔者是否是个“安静”的人这点上存在明显的分歧。长辈认为笔者是个“热情、开朗、阳光、运动”的女孩,但一些朋友却认为笔者“内心很安静,有点小资,喜欢独处”等。

在老师给我们做的演讲技巧的实践课程中,笔者发现自己在同龄人当中表现还尚可,只是忘记加入适当的态势语言因此被扣了分,虽然最后结果不令人满意,但笔者发现自己在众人面前依然能较为淡定的讲演,但毕竟未经太多训练,还是有些紧张因素导致的遗憾。

笔者在做“气质测试”的时候发现自己更偏向于“抑郁质”,在进一步地研读相关书籍后发现“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抑郁质的人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①张曼华、杨凤池、周梅、刘卿、吕繁:《气质与注意力品质关系的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1999年第4期,第270-272页。

根据测试,笔者发现家长特别是熟悉的、亲密的家长,对笔者性格的评价更深层也更深刻。比如母亲会认为笔者“还是有些浮躁”,但其他人,亲友均未对这一点做任何陈述。而笔者自身并不希望自己依然浮躁沉不下心,但和“韧性”不够这一点还是很吻合的。

其次,不熟悉笔者的朋友会认为笔者有点闷,有点“冷”,这可能与笔者刚和人接触时,无法很好地融入其中,而是怀着一种戒备或者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及意识,导致自己被人误以为“不合群”相关,当然这也是“抑郁质”的体现。在以后的自我提升过程中,笔者会试着更放开自我,而不是让自身拘泥,更真诚地待人接物,更热情地对待身边的人。

第三,大部分朋友都会写他们眼里笔者好的一方面,比如才情,只有越是亲近的人,才愿意真正告诉笔者的弱点,比如情绪化、不太能坚持,等等。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笔者在与他人交往时还是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优势,但对于亲密的人,比如家长,可能会因为内心所形成的归属感而完全放松心理的戒备,表现出的也是最本色的自我。所以家长对于笔者的剖析是最全面的。根据家长的评价,笔者认为自己应该更注重对自身逻辑思维等理性思维模式的建立和培养,适当克制自己,为人处世不能太性情而为,才能拥有自己期望的一种“内敛”的气质的形成。

综上,不难发现无论是通过自身的实践与心理测试,还是通过与互评及与他人比较,还是能发现自身的一些共同性。并且,通过其他人的视角观察到的自身可能与自我评定下的角色估计未必一致,对于具有明显不同的或者呈鲜明对立的性格部分,笔者会做认真的反思和修正。就像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y提出的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乔韩窗口理论里所解释的:公开的自我,这部分自己很了解,别人也很了解;盲目的自我,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秘密的自我,是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部分;未知的自我,是别人和自己都不了解的潜在部分,通过一些契机可以激发出来。②苏尔茨:《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

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

猜你喜欢
抑郁质人际途径
编读往来
青春期健康(2021年6期)2021-12-04 07:01:12
太阳花在线
小读者之友(2021年6期)2021-07-29 19:32:01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搞好人际『弱』关系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气质化研究初探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2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剑南文学(2015年2期)2015-02-28 0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