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武河北省高邑县教育局教研室
论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王爱武
河北省高邑县教育局教研室
再拿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话题来讨论,似乎是有点老生常谈,但对学生而言“课业负担重”似乎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么造成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去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此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1.现状。
一是作业量多。据我的调查了解,目前学生的作业量仍然较多,除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有时家长也会给孩子额外布置作业,以至于学生做作业做得头昏脑胀,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二是教辅资料多。学生书包里的课辅资料除了开学初与课本统一发放外,还有其它相关的学习材料,种类繁多,数量不一。这些教辅资料有学生自己购买的,也有家长自行购买的,不管是怎么来的,最终都要在或老师,或家长的督促下完成。
2.原因。
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应试教育在作怪。一方面,确有部分教师在思想上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认为要想让学生学得牢、考得好,就要多背、多写、多练。另一方面,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多是满堂灌的填鸭式,不能因势利导到,因材施教,也无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再加上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年终测评,不得不通过重复繁琐的“题海战”,用接二连三的考试来力求提高学生的分数,从而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此外,一些教师缺乏心理学知识,缺乏爱心和耐心,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
1.制度改革。
改革现有的毕业升学统考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真正实现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把以成绩论英雄的考试制度改革为考核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而教育评估制度也要逐步遗弃排名次的做法,使评估走上科学化轨道,建立综合性评估体系。只有把应试教育真正转变为素质教育,才能拨正学校的管理导向和教师的教学导向,从而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
2.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这一主阵地的主导者,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课业负担的轻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要根据学生个体智力的差异以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的差异采取因材施教,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试想,如果教师的讲课呆板、生硬,缺乏创新,那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导致学生受课效果差,学生受课效果差势必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反之,一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师生交流起来也融洽,学生学起来就会轻松快乐,效果必然会很好。所以每个教师都应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案,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兴趣,再难再枯燥的东西,也会变得美好起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劳,搞实验、搞研究,他的一位朋友对他说“你每天这样辛苦工作不觉得枯燥吗?”这位科学家笑了笑说:“你不知道,我是多么热爱我的工作,我工作的时候,那就是一种享受,怎么能说枯燥呢?”是啊,一个人如果对他做的某一件事情感兴趣喜欢干这个事,那他就不会觉得是负担而是享受了。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一但他们的对学习感兴趣了,在上课和做作业时就不觉得枯燥了,就会变苦学为乐学。如:在教学中设计一组适合各种能力水平的练习题,在课堂提问时照顾一下差生,给他们提一些稍容易一点的问题,在他们回答正确后,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让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快感后,产生强烈的不满足感,稳定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多鼓励,变厌学为好学。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考得好有“奖励”,考得不好要被“修理”。每一位同学开始都希望有好分数带给父母,教师也会要求孩子把成绩(或试卷)带给家长,因此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既希望考个好成绩,又怕考砸了,自然就有了“考前焦虑症”的现象。一旦考砸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就会将课业视为负担,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可能会直接导致有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事实上,有很多学生也正是由此走上了厌学之路的。因此,给予学生及时,必要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再日常教学中给予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以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不再将课业视为负担。
5.正确考试命题。
有些试题由于命题不当,结果造成学生不是不懂也不是不会思考,于是都“错了”当一个年幼的孩子认为自己“对了的”都被判为“错了”,他们幼小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会失去对自己的信心,这样的经历被重复若干次后,他们就会“害怕”考试了,继而就会“厌倦”这个学科,事实上,当学生开始“害怕”的时候,学生的心理负担就真的重了,因为再没有比失败和挫折所引起的精神负担更能使人丧失斗志了。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教研员在考试命题时,一定不要出偏题、难题和怪题,从心理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6.各方搞好配合,共同减负。
教师布置作业要适量,不随意考试,多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家长要有颗平常心,真正尊重孩子,关心孩子,而不是以“为了孩子”为借口追加学习时间,强迫上补习班。看到孩子成绩好,就恩宠有加,物质刺激;看到孩子成绩差就横眉冷对,“板子”伺候,从而造成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学习负担。只有学校和家庭加强沟通,齐心协力减负,为学生创造一个建康、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总之,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上学得活,学得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课业负担真的减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