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让学习从浅表走向深入

2015-03-18 02:00张丽莉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探究学习学习兴趣

【摘 要】深度教学的价值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能感,而探究学习是政治课深度教学的一个根本策略。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情境设置、鼓励交流、意义建构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高中政治课上克服探究教学与学习的表层化现象,努力在“润物细无声”的自然状态下实施教师的探究教学,从而让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能感。

【关键词】探究学习;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深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6-0065-02

【作者简介】张丽莉,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00)教师。

深度教学的价值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能感。学习效能感高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活动及其内容具有正确的意义理解,学习过程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率、有收获、有成就。探究学习应该是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的一个根本策略。那么,教师如何来克服探究教学与学习的表层化现象,在“润物细无声”的自然状态下实施教师的探究教学与学生的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呢?笔者仅就此谈些实践策略及感悟。

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因此,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第一,情境设置要自然,有利于“煽风点火”,让学生感觉有兴趣探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1]因此,情境的设置不在于多么完整、多么完美,而在于能不能找到刺激学生心灵、引发其探究欲望的“点”,这个“点”最主要地来自于他的生活,可触摸的、真实的生活。例如:

学习《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教师以“老师的梦想”为主线设计情境。(1)老师最近梦想拥有一辆Mini Cooper,市场价为25.9万,但是手头只有10万元,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办法,如何才能梦想成真?(2)老师是一个谨慎、胆小的人,贷款还要给银行那么多利息,老师觉得心疼。要是今天谁能说服老师,等将来老师买了车就带他去兜风!(3)老师手头只有10万,不知银行肯不肯发放贷款?

本例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教师运用“老师的梦想”这一熟悉又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通常喜欢了解老师的生活,现在请学生为老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下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开动脑筋开展探究,然后在自然的生生交流和师生对话中不知不觉就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目的。

很多教师在设置情境时,也会坚持从生活出发,但是误以为只要是“生活”学生都会感兴趣。假如这堂课的主角换成“小张”等虚拟人物或者其他,效果都不会如此好。所以设置情境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精神需要,才可能点燃星火直至燎原,而切忌用他人的陌生生活、社会的个别状态替代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忌假大空。

第二,鼓励交流要自然,尽可能“故弄玄虚”,让学生感觉有必要探究。在很多课例中,学生需要探究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探究都是教师预设好的,到了这一教学环节,不管学生要不要探究、会不会探究,命令一下,学生必须马上行动起来,根据要求围在一起,开始讨论。讨论中不乏这样的现象:有学生茫然不知,还在问“讨论什么”;有学生漠不关心、置身事外;有学生抛弃论题开始“私聊”……这些现象都表明学生认为这样的探究“没有必要”。探究应始于问题,学生真正有疑才会想去一探究竟。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而让学生感到“有疑问,想探究”,必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例如:

学习《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师围绕班里某某同学家里种的“金顾山水蜜桃”设置情境展开教学。(1)设问:某某同学,你父母每年最大的心愿是什么?(2)设问:为什么某某同学父母盼风调雨顺,没有虫灾?(3)设问:丰收了,照常理就能多赚点……但是,丰收是不是一定能多赚钱?请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桃子丰收了生产者却反而赚得少了?(4)设问:请总结什么因素会影响价格的变动。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圈套”引发学生已有认知上的冲突,在一片疑虑中如愿以偿地引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主动开展协作、交流,最终顺利解决疑难。

“教学的艺术,大部分在于使新问题的困难程度大到足以激发思想,小到加上新奇因素自然地带来的疑难,足以使一部分学生得到一些富于启发性的立足点,从此产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的建议。”[2]教师不能想当然地设置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去交流协作,而是要想方设法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将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探究欲望,这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和学生能力逐步发展的动力。

第三,意义建构要自然,目的是“推波助澜”,让学生感觉有能力探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对既有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过于一目了然的问题或者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太多的问题都将中止学生的探究行为,只有“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状态才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因此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能够为学生探究问题搭桥铺路,帮学生扫除思维障碍,从而发展思维能力。例如:

学习《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学校艺术节活动正好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有一个活动是学生的最爱——跳蚤市场。教师就结合“跳蚤市场”开展教学。(1)请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班跳蚤市场做的什么买卖,为什么选择这个买卖呢?(2)也就是说生产者、经营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依据有哪些?(3)那如果用“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来解释这一过程的话,我们可以画出怎样的一个流程图?(学生经思考后在黑板板书)(4)师(总结):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市场主要通过价格和供求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正所谓“引而不发,导而弗牵,乃为师之道”。这一教学案例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合学生的真实经历,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理解新知识,把“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抽象过程具体化、实在化,从而达成教学目的。教师的设问要能够站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上,让学生觉得学习犹如爬楼梯,一级一级向上,学习驾驭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才可以让探究顺利地进行下去。

在教学问题和教学情境的设置上,笔者一直采用逆推法: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出发开始逆推,一直逆推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才能结束。而且这种逆推一般最好控制在三步左右,否则就是绕圈了,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将无法忍受冗长的推理、探究过程。

总之,探究学习是一种能够促进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能感的学习方式,但广大教师不能机械化、模式化地对待它,只有在深入研究其理论基础、研究学科教学目标、研究学生发展现状及目标的基础上,正确地认识它,巧妙地利用它,科学地发展它,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与魅力。

【参考文献】

[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06.

[2]奥苏贝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佘星南,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6.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探究学习学习兴趣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