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2015-03-18 13:07黄春梅高静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就业指导思考

黄春梅 高静

摘 要: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校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指导。

关键词:就业指导;实践探索;思考;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4-0171-02

引言

随着的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目前中国很多高校逐渐把就业工作提升到学校教育与发展的突出重要的位置,加强了对就业工作的人力与资金的投入。而有学者认为,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有着直接关系,虽然近年来各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服务,但这些服务大多流于形式,只能解决部分学生“获取工作”的问题,却很难使学生真正“进入工作状态”[1]。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质量水平业已成为迫切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就业指导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的学生在即将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时往往是盲目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仍不能分清生计型工作和事业型工作的区别。大部分学生仍然是把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并愿意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因而在择业时过分关注薪水、待遇等物质利益,而把是否符合个性兴趣和特长摆在其次。不能将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相结合[2]。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往往过分注重眼前的实际利益,而不能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看到当前严酷的就业形势会有一种逃避的心理,觉得就业是毕业后的事,在校园里一天就但愿轻松一天,甚至觉得就业指导就是一种多余,车到山前必有路,毕业总会混口饭吃,当然这属没有上进心的表现。鉴于此,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情形不容乐观,学生不在乎的心理居上。同时就业指导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上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怎么讲都由教师自己来决定,缺乏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

二、高校就业指导的思考和创新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及时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及需求,及时了解、掌握职业和职场的发展动态,研究分析并预测就业市场的趋势和职业发展,为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课程培训、专业化测评、咨询和辅导;创建专业化就业市场,疏通就业渠道,提供供需信息服务与咨询,办理各种就业手续[3]。同时,也为企业人才的选拔提供咨询,为社会求职人员提供指导、测评、培训和咨询。通过指导和服务,探索思考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新途径,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综合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和教育学生对职业观、价值观和就业能力的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定位目标,自觉履行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一)加强毕业生职业认识指导,打好就业指导基础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学校对学生能否找到工作以及有多少学生找到工作这样的事情比较关注,而对学生是否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并没有太多关注。而做好职业认识,是搞好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任何一个职业都对就业者的个人素质以及个人实际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在毕业之际并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对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职业也没有很深的认识,在就业中都是“我能够做什么”,而不是“我想要做什么”,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当第一步迈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选择并不理想,这就造成学生心理的落差。因此在就业指导和服务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情势分析和职业介绍工作,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每个职业的基本要求以及发展的方向,这样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人生设想来选择自己职业[4]。

(二)加强个体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目前大学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普遍侧重于就业管理以及就业服务方面的工作,而实质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基本停留在集体性的就业指导层面之上,这样的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足,缺乏对每个学生或者是每类学生的就业指导,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分化越来越细,对于人才基本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笼统的集体性就业指导解决不了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往往导致学生看着职业与专业相适应,就盲目地就业,当工作开始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工作与自己最初的认识并不一样。因此在就业指导中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的个体化工作,针对每个学生在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特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能力培养,方便学生在就业之初完善自己职业水平,定位自己的职业理想。

(三)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四化”标准的就业指导队伍,从而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庞杂、信息多样、技术难度不断加大,要面向市场,又要面对学校的办学实际,同时还要兼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深入到学生的意识形态。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新时期,无疑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职业化、专业化、专门化、信息化”的符合“四化”标准的就业指导队伍,才能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通过座谈、问卷、走访等形式,就业指导人员应经常开展对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就业期望、就业需求等专项调研活动,跟踪调查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表现、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以及新形势下对学校专业学科设置的建议,为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构建“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就业指导一个极为关键的作用是要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提供切实的指导与服务,如果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只停留在就业政策说明、信息提供、应聘技巧指导的模式上,就很难使就业指导工作持续而有效的开展,也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而,高校应当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拓展就业指导的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以及模式框架,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就业指导工作个性化。个性化指导,既包括对学生个体进行指导,也包括专题性的指导。就前者而言,从学生入学开始,高校就业指导专任教师就要对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跟踪调研,根据市场人才供求状况,结合大学生个人的专业、性格及兴趣特点,积极有效地帮助大学生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的职业倾向;就后者而言,就业工作人员在对毕业生个体进行指导的同时,还要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化,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能力、习惯、择业方式、对所选择工作的适应状况及满意程度,加强对一些特殊群体(如女大学生、贫困生、性格内向学生、冷门专业学生、自主创业学生、考研学生等)的指导。通过了解、调研,分析与预测用人单位及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力求将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择业指导、社会实践指导、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等方面贯穿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为个性化指导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形势下,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构建完善的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是缓解就业压力、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关键环节。新形势下,我们将继续加强探索研究,在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方面实践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 严立,赵吉鹏.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70-171.

[2] 黎清旦.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4):54-55.

[3] 徐颖云.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途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2,(3):73-76.

[4] 罗静.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66-67.

[责任编辑 安世友]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就业指导思考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