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念磊
河南濮阳市红十字医院普外科 濮阳 457000
乳腺癌是女性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40~60岁及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其发病率可高达10%~15%[1],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适时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2008 -08—2011 -08,我们对40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并术后行早期放化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少,3年生存率高,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0~72岁,平均49.68岁。均在术中行快速病理诊断及术后病理证实。左侧16例(55%),右侧14例(45%)。小管癌6例,浸润性导管癌27例,导管内癌7例。临床分期:Ⅰ期26例,Ⅱ期11例,Ⅲ期3例。
1.2 手术治疗 术前依据肿瘤发病部位及乳房形态设计手术切口,切口距离肿瘤组织的边缘以>3 cm 为宜。切开皮肤后应用电刀游离皮瓣,皮瓣厚度以不保留或保留少许薄层脂肪组织为宜。上至锁骨下缘,下至肋弓处,内侧达胸骨旁,外侧达背阔肌前缘。自下向上,由内到外将乳腺连同其深面的胸大肌筋膜一并分离,直至胸大肌外缘。将胸大、小肌之间的淋巴脂肪组织彻底清除,至锁骨下静脉入胸处沿着锁骨下静脉下缘逐一解剖结扎切断所有向下分支。避免损伤胸神经外侧支。清扫腋窝淋各组淋巴结时保留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以及肩胛下血管。仔细冲洗创面后使用5 -FU 溶液进行浸泡冲洗,手术切口内留置2 根引流管,引流管接负压吸引,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每日定期检查患者皮下、腋下部位是否存在积液情况,确保引流畅通无阻及切口愈合。术后5~7 d 拔除引流管。
1.3 术后综合治疗 (1)CAF 方案化疗:即CTX 400 mg/m2,ADM 40 mg/m2,5 -Fu 500 mg/m2,通过静脉给药途径,3 种药物联合应用。术后1 周开始用药,3 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1 疗程,共3个疗程。(2)术后放疗:I、II 期乳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腋窝淋巴结阳性者行内乳及锁骨上下区放疗。病灶在内侧或中央,腋窝淋巴结阴性者行内乳区放疗[3]。
本组40例患者手术时间(156.30 ± 22.18)min,出血量(242.48 ±42.6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5/40),其中皮缘坏死2例,皮下积液3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出现胸肌挛缩及同侧上臂运动障碍病例,患者均获随访3~5 a,3 a 生存率87.50%(35/40)。
乳腺癌主要依据乳房内肿块、钼靶X 线摄片、B 超或针吸细胞学检查协助诊断。切除肿块组织病理检查是确定肿块良性或恶性的最有效方法。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出血量大,术后胸部外观形态改变较大,不符合女性美观要求,且术后并发症多。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保留胸大、小肌,不影响清除癌灶及区域淋巴结,对保持胸廓外形具有积极意义。但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特别是清除胸大、小肌之间的淋巴结时操作时易伤及支配胸大、小肌的神经支,可引起术后胸大、小肌不同程度的挛缩、短缩和纤维化形成,对上臂运动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该手术创面范围大,创面渗血、渗液量较多,术后引流不畅易形成皮下积液、积血而影响皮肤血供,导致皮缘坏死或切口感染,对切口如期愈合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术中要注意:(1)术前应依据患者肿瘤所在具体位置及乳房大小形态进行合理的设计,避免切口弯向腋窝,预防出现上肢水肿等[4]。(2)术中严格规范各项操作,仔细辨别神经的分布和走行。切忌盲目钳夹止血,避免损伤胸外和胸内侧神经支。(3)缝合切口前彻底止血,宜采用电凝止血。创面和腋下放置引流管或封闭式负压引流并加压包扎5~6 d,减少和避免皮下积液及皮缘坏死,促进切口良好愈合[5]。(4)术后早期化疗和放疗可控制潜在的微小转移病灶,消灭残存的癌细胞。防止癌细胞种植、生长、成瘤、转移。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近期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1]杜稼苓,路选,王颖,等.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4):286 -288.
[2]赵宏耀,陈旭君,张崇光,等.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2例疗效分析[J/D].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3,7(2):147 -148.
[3]郭仁宣.乳腺癌外科学[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5.
[4]廖祥巍,李文静,王远松,等. 乳腺癌手术方法的改进[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7):3 345 -3 346.
[5]佟金学,董新舒,张岂凡,等.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式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5):301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