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琳,米燕燕,杨海滨,高军红
(徐州医学院药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探析
安琳,米燕燕,杨海滨,高军红
(徐州医学院药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在社会各界都引起强烈关注,和谐校园构建面临严峻考验。辅导员在学生突发事件应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是对大学生安全的负责,更是社会各界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长期以来,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不完善或流于形式,导致大学生面对大型突发事件时心理应激能力差,安全自救知识匮乏。本文从辅导员角度分析高校安全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1.1 高校内部管理和服务问题
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高校管理的长期疏忽[1]。首先,管理体制滞后,管理者水平不能适应形势需要,意见反馈渠道不畅通,学生利益诉求得不到解决。其次,没有很好地树立全程管理理念,许多高校仍将应急管理当作偶然内容,将危机发生后的干预处理当作全部内容。高校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通识教育,不能满足大学生危机意识培养需求。我国高校占主导地位的应急管理模式是“事后动员型”而非“事先防控型”,不仅缺乏组织化的应急管理机制,而且日常预备防范、教育培训、危机演练等工作也很薄弱。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提供服务过程中,若因管理不当而影响学生切身利益,容易引发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
1.2 大学生自身问题
(1)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和应急能力匮乏。大学生被文盲拐卖、欺骗事件屡见不鲜,识骗、报警自救能力非常贫乏[2]。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对火场逃生、落水自救、应付歹徒、翻车避险等危险情况不知如何应对。(2)心理问题严重。有心理学专家指出,学生心理问题随学历升高呈倒金字塔排列状态,到研究生阶段出现“井喷”现象。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认知偏差导致的攻击性行为,是近几年大学生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3)易受周围不良环境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阶段,意志性格尚不稳定,容易受到社会一些不正风气的影响,做出不当行为,解决问题时冲动,易采取比较偏激的方式。
1.3 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信仰危机的挑战
伴随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的渗透、颠覆越来越频繁[3]。特别在出现重大政治事件时,学生思想单纯,容易采取过激方式来表达意愿,如集会、游行等,西方敌对势力趁机煽动学生,扰乱我国正常社会秩序,导致事态扩大,甚至制造暴力事件,嫁祸于学生。同时,少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没有形成正确价值标准,置法律观念、社会公德和学校纪律于脑后,容易发生突发事件。
1.4 网络信息难以控制
网络舆论的形成非常迅速,热点事件加上情绪化意见就可能成为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的导火索,网络已成为诱发高校突发事件的重要途径。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校园网,师生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取并发布各种信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校园网进行煽动、破坏、炒作,蓄意扩大事态,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些学校对校园网管理不严,对网络有害信息没有及时发现、封堵和清除,造成部分不明真相的学生在互联网上炒作、串联,引发突发事件。
2.1 突发性
高校突发事件在发生前没有症状和规律可循,令管理者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事前防范,与突发自然灾害一样难以预测。
2.2 危害性
高校突发事件会产生很大的危害,破坏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方面的正常秩序,给学校整体工作和学生学习带来影响,造成心理恐慌。同时也给学生和家长造成心理阴影,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事后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消除。大型突发事件还会引起学校间或社会上的连锁反应,客观上影响社会稳定。
2.3 扩散性
信息传播渠道的发达使每个网民都可以借助网络畅所欲言,一旦高校发生突发事件,部分学生就会把有关事件的图片或视频上传到网络引起社会关注。加之高校师生始终备受政府、公众和媒体重视,对外联系广泛,使得高校突发事件更容易引起社会反响,更容易与某些外在因素产生互动,成为公众热点,产生突发事件的“放大”或“辐射”的“涟漪效应”,极易扩散蔓延[4]。
2.4 主体活跃性
大学生属于活跃、敏感、易冲动的群体,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会立刻引起其关注,并通过网络、手机等现代手段传播事件过程,使得突发事件更加敏感。如果不能正确引导,极易导致事情恶化[5]。
3.1 认清责任,定位角色
辅导员在学生突发事件应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学生政治引导、思想指导、心理疏导、日常教导等方面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多,最容易掌握学生第一手信息,深受学生信赖。辅导员对学生综合信息建立相应的群体分类档案,为以后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有效依据。当学生发生突发事件时,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第一联系人,应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还要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对学生进行安抚,尽可能消除学生恐慌心理和焦虑情绪,配合学校各部门做好应急工作,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理。
3.2 掌握动态,积极预防
掌握学生动态是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构建畅通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渠道,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方面的动态。辅导员要加强与各班班委的沟通联系,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班委应定期向辅导员汇报班级事务和存在问题,与辅导员共同解决。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开展活动。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主动与家庭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交流聊天,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心理上是否存在问题。另外,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培养,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防止发生违法事件。
3.3 群策联动,积极应对
接到突发事件发生信息后,辅导员应立刻赶到现场,不能延误,要及时向学校有关领导汇报,这有助于凝聚全校力量做好危机事件的处理和善后处置工作。信息发布是应对危机事件的科学做法,通过召开学生会议以及利用校园网等网络载体准确地向学生传递真实信息。另外,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特别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这样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确保家长对学校的信任,不至于出现过激行为。
大学生作为特殊和敏感群体,备受社会和媒体关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及负面社会影响。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应以高度责任感将关注、关心、关爱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防微杜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杜晓达,吴云志.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4):135-136.
[2]张栋斌.试析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特点及成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10(4):16-19.
[3]吕明旭.高校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应对策略初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9(3):81-83.
[4]董立丽.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5]徐向峰.论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其应急管理[J].商业经济,2009(15):89-91.
G451.6
A
1671-1246(2015)05-0014-02
注: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11SJB63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