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涛,王振兴,徐素繁
(大连海事大学 质量管理处,辽宁 大连 116026)
高校建立和运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吴桂涛,王振兴,徐素繁
(大连海事大学 质量管理处,辽宁 大连 116026)
阐述中国航海类高校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分析高校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总结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包括部分教师认识不到位、质量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尚不完善、管理重心过高、信息的效度和信度不能保证,以及全员参与意识不强等。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等教育;航海教育;教学质量;ISO9000族标准;过程管理;质量意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问题逐渐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条要求: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30条)(2012年)第十一条要求“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要求: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完善校内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以质量为主旋律”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最核心的任务。要办好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根本,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关键。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引入ISO9000 族标准,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旨在利用其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规范学校的质量管理,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高校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大连海事大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为例,分析高校基于ISO9000 族标准建立和运行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寻求一条科学管理之路。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中介组织认证为主的美国模式,另一种是高校、政府、民间机构多元参与的英国模式。在美国,联邦政府不直接参与评估活动,由联邦教育部认可的中介组织进行认证,包括整体的院校认证及专业认证,教育的市场化程度越高,这种组织的功能越明显。英国模式强调高校自身是质量保障的责任主体,外部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确认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
目前,教育部评估中心也在学习各种模式的优点,引导高等教育评估模式向高校、政府、社会多元参与的方向发展。教育部在新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中要求: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即“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估制度。新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注重学校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注内涵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提高。
本科教学评估是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院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2],它与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增进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运行能力,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评估可以看成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一次全面的外部审核,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符合性和有效性的一次体检。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要素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四大板块”的对照见表1。
表1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项目、要素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板块”对照表
与国外发达国家将ISO9000族标准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相比,我国将ISO9000族标准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时间较短,且主要集中在航海教育领域、各类职业教育领域及军事教育(军工产品研制)领域。目前,依据ISO9000族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有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其中,应用较早、经验较成熟、影响较广泛的当属航海教育领域。
我国教育质量管理引入ISO9000族标准,一方面源于ISO9000族标准先进的管理理念且在西方教育领域成功应用的魅力驱动,另一方面则是在“外部作用”的推动下不得已而为之。如我国航海类院校之所以率先引入标准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其主要原因是为适应国际公约的要求。1995年,国际海事组织从保证海上人身、财产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的使命出发,修订了《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国际公约》,并对公约缔约国政府的发证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明确提出了建立质量体系的要求,以保证其教育培训质量。为此,我国交通部于1997年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定》,规定要求我国航海类院校必须建立船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接受主管机构的外部审核。航海类院校建立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我国高校引入ISO9000族标准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3]
目前我国大多数航海院校根据高等教育和航海职业教育规律,把ISO9000族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的相关要求体现于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中。航海院校在识别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全部环节(见图1)的基础上,按照体系的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规定各个过程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明确各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关系,确定各个过程的合理接口和职责权限,建立了一套完整化和文件化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航海院校通过实施内、外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质量投诉等方法,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监控系统,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学校内部形成自我发现问题、自我纠正问题、自我完善管理的机制。通过多年来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完善,体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中发挥了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质量文化日益成熟,广大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逐渐加强,更好地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第三方认证,还实现了高等航海教育和国际接轨。
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从1997年开始,学校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教学过程管理为核心,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2005年2月,学校设置“质量管理处”,从学校总体的角度和高度对全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系统管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图1 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
为了利用第三方审核(外审)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进行系统的有效的质量控制,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体系接受挪威船级社和国家海事局的认证审核,非航海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接受中国船级社的认证审核。目前,大连海事大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所有与本科生培养教育过程直接相关”的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接受学校内部审核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学校所有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外部审核的全覆盖。
1.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识不深入、理解有误区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教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部分老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仍存在误区。
(1)国内许多一流大学没有质量管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就比我们差吗?
其实,一所好的大学没有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它一定有自己的质量保障体系。各高校的质量保障模式和体系结构虽然不同,只要体系健全且运行有效,都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不同的质量保障模式和体系具有相同的规律性:高校依照自身办学定位,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并建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同时提供相应的人、财、物条件支撑;加强过程管理,建立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制度;能及时搜集教学信息和反馈信息、调节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有相应组织保障机构。
(2)外部审核就是为了拿几个证书
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监控和测量,有时仅靠内部测量是不够的。只有放到外部,才能与同类院校有比较,从而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内审是关起门来自己找问题,外审是打开门来请别人来找问题,是“正面审核,负面报告”,外部审核能为学校建言献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审核准备工作就是补记录,是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审核本身要求“工作有依据、做后有证据”,通过要求有记录,来保证你要做这件事,这是覆盖性和符合性检查,只是浅层次的要求。较高层次的要求还要看做的效果如何,即有效性检查。目前,部分教师对审核的理解还没有上升到对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检查。
(4)质量管理体系和高等教育的创新要求存在矛盾
过于注重程序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与以创新为显著时代特征的高等教育发展是否存在矛盾,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素质养成、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等是否会构成一种束缚,这是许多反对者质疑的内容。其实,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是规范化、程序化管理,而非教育的内容。教育质量管理体系非但不会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素质养成和束缚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相反会在规范性和效益等方面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
2.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部分高校在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程式化问题,什么时间按什么程序完成什么事情,按部就班,缺少新意,执行标准一成不变,不能及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管理工作需要,根据社会、行业及区域经济等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学校发展对体系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降低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效益。同时,认证机构外审员缺乏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经验,而且外审的时间较短,未能深入了解学校的真实情况,外部审核工作的有效性不高,未能充分有效发挥外部审核的作用。
3.质量体系管理重心过高
由于目前大学办学规模较大,教学管理机构较为复杂,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也相对比较复杂,学校层面无法制定十分详细的质量文件。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目前二级教学单位还没有充分发挥“二级管理”的能动性,对学校层面制定的各种质量体系文件(如程序文件和岗位指导书等)没有制定更加细化的、落实到人的、与学院实际工作更为相符的文件。
4.质量信息的信度和效度未得到充分保证
质量监控取得的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影响监控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搜集到更为全面可靠的质量信息并对其进行筛选和提炼,确保信息的信度和效度,还缺乏先进的信息搜集、选择和科学分析的方法,对质量信息的两个维度的监控和评价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方法体系。
5.部分教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学习不够,“全员参与”意识不强
从多次内、外审情况看,年轻教师、新入职和新换岗位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学习不够,质量意识有待加强。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认为“教学质量监控只是职能部门或某些工作人员的事”的现象,而且在文件编写和修改时,部分教师考虑的不是怎样提高质量问题,而是尽量想办法“避责”,在体系的运行过程中仍是被动地按程序文件开展工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尚不能做到全员参与,还不能做到“个人习惯”自觉满足程序文件的相关规定。
1.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本科教学评估有机结合
本科教学评估和教学质量管理都是教学质量监督的有效手段,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的方法。学校应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与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融为一体,用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管理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真正起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作用。
2.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系统
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决策,是IS09000族标准的八项管理原则之一,也是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计划的制订、专业结构的调整、课程设置等,都应建立在对教、学、管三方面基本现状的了解以及对高校外部顾客(用人单位等)的需求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并依据客观质量事实做出正确决策。
因此,学校应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规定,在常态化收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要求上报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基础上,再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加各种反映学校办学质量的其他数据,形成数据信息更为丰富的数据库,实行常态监测。对数据分析后向学校最高管理层、各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反馈信息,为学校的各项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整合现有分散在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原始信息,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层次的统计与比较分析,开发研究教学质量监控与预警的数学模型,适时应用新技术,提高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从而获得更为客观、真实的质量信息。[4]
3.降低质量体系管理重心,推进体系的二级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二级教学单位质量管理工作,有效促进质量管理与日常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使管理重心下移,责任更细化、更具体,更大限度地发挥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质量管理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大连海事大学制定了《大连海事大学质量管理体系二级管理暂行办法》(连海大质字[2012]537号)。办法规定:各二级教学单位党委(党总支)书记、系(部)直属支部书记担任二级管理者代表,下设质量管理员(兼职)。具体负责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持续改进。目前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四个二级教学单位已进行质量体系二级管理模式的试运行。
4.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学校质量文化是学校所独有的、为学校所有成员共同持有的关于学校教育质量的价值观、信念、规范与行为形态等的综合体系,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质量文化侧重于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技法。学校最高管理层应成为质量文化的创始人,教职员工则是学校质量文化的主要载体。学校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更要依赖于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其参与的热情与程度决定了学校质量文化建设能否成功有效。所以要对他们进行质量意识、质量道德、以学生等为关注焦点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质量意识深深地融入他们的价值观体系。同时,学校应进一步加大质量管理体系宣传力度,加强对年轻教师、新入职和新换岗位人员的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力度。
5.师德教育常抓不懈
多年来的体系运行证明,仅仅依靠外界的监督和控制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真正持久的高质量应当是全体教工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师德教育应常抓不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将 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引入教学质量管理中,这种应用本身就是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创新。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率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体系运行,需要高校管理者和教育理论研究者进一步深入探索和总结,更需要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只有全体教职员工真正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1]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3-86.
[2]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49-152.
[3]覃翠英.ISO 9000标准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4]张海鹰.基于ISO 9000理念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015-10-22
吴桂涛(1968-),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轮机工程管理研究。
G64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6-8724(2015)04-00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