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015-03-17 18:51:11姜洪芹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课程设置

姜洪芹

(无锡开放大学 经济管理系,江苏 无锡 214011)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姜洪芹

(无锡开放大学 经济管理系,江苏 无锡 214011)

摘要:依托束定芳教授的需求分析模式,调查无锡地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社会需求及学习者个人需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四个原则:参照“岗位群模块”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处理好不同类别课程之间关系,加强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明确分工、相互协作的课程设置团队。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需求分析

多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无法胜任国际贸易相关工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才输出质量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和矛盾。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是提高人才输出质量有效途径之一。对外语学习进行需求分析至少有四大重要作用,其中之一便是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依据[1]。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细致需求分析研究,探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措施。

一研究理论基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NA)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源自国外,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2]。国外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需求分析模式,但普遍认同的ESP需求分析内容应是目前情景需求(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和目标情景需求(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在国外学者研究基础上,国内学者也提出不同模式。严明总结众多专家对需求分析定义后指出:狭义上讲,需求分析就是针对学习者个人学习需求进行分析[3]。余卫华介绍了目标情景分析和目前情景分析两种模式[4]。倪传斌和刘治对外语需求特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六大特性[5]。

束定芳教授需求分析模式并非从专门用途英语学习角度出发,而是着眼于外语学习。他较为宏观地将“需求”分成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类。其中,社会需求包括:一是政府外交或其他政治目的需求;二是社会机构,如公司、学校和其他用人单位需求。个人需求包括学习者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客观需求涉及学生目前外语水平、年龄、教育背景、学习经历等;主观需求指学生对课程期望、学习目标、学习安排和希望采用的教学方法等[1]。

鉴于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特点,本研究拟以束定芳教授需求分析模式为基础进行调查分析,探索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二研究设计

研究内容:较为全面了解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社会需求包括:政策研究;专任教师客观信息、对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反馈和建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任职满意度,知识、能力、技能期许度,专业课程设置认可度。个人需求着眼于学生主、客观信息,包括现有专业知识和语言水平、对专业学习态度及期望,对现有课程设置满意度等。

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定量研究工具包括文献研究和问卷,定性研究是在定量研究基础上以访谈方式进行。

三结果分析

(一)社会需求

本研究中对社会需求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政策研究,对外贸公司职员、部分管理者、无锡地区几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问卷、访谈。

1.政策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之一就是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实用性人才。专业设置紧密联系着市场需求与高职教育实际教学。《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根据社会有效需求设置专业,要善于发现和预测新的社会需求。

《意见》还提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地”,“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三点要求,说明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突出课程实用性,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作用,要增加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比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按照职业能力要求确定学生能力结构,重视实践教学,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内容、形式及课时。

2.用人单位需求

建设农残检测室,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建立农残检测室是海南省委2015年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福山食品药品监管所积极响应号召,全力投入到福山农贸市场农残免费检测室的建设工作中。该所加强沟通,多次赶赴现场了解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了农残检测室的建设。目前该检测室已投入使用,配备两名专业检测人员,一台农残快速检测仪,其他配套用具齐全。检测室每日固定抽样量10个,消费者可通过LED屏了解所购买的蔬菜农药残留情况。

用人单位需求主要表现为三方面:(1)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相关英语知识、技能、个人能力有待提高;(2)需求多样化、复合型人才;(3)提高商务情境下英语“说”的语言应用能力。

受访外企人员50%以上认为,应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根本无法满足工作要求,认为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4.4%。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初期表现不乐观,英语表达能力欠佳,商务活动中操作生疏、缺乏应对策略,心理素质差等。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人才类型需求呈多样化状态,对销售类、秘书类、单证、报关、报检类人员需求均在10-20%左右、对翻译等岗位也有一定需求。

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是商务英语毕业生综合应用能力,占37.6%。可见,培养复合型人才方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在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高达77.8%受访人员认为“说”最重要,员工在向上级汇报、与同事交流、与客户谈业务,一般要求使用英语。商务类课程重要性调查表明,强调商务英语“说”和操作能力的四门课程排前4位,占22.3%-13.2%。究其原因,应是“说”的技能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率最高。说得好与不好,能决定业务成功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方面能力水平。

3.教师反馈

教师调研结果表明,一方面,高职商务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及技能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专业课程设置亟需优化改革。

(1)专业任课教师商务英语知识、技能不足。在受访教师中,68.6%教师有5-10年英语教学经验;54.3%教师具有5年以上商务英语教学经验,但其中仅有22.9%教师毕业于商务英语或外贸英语专业,很大一部分教师处于边学边教状态,缺乏足够商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实际商务情境在教学中无法体现。

(2)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复杂,主要包括:语言类和商务类课程关系模糊、实践课程流于表面;课程设置欠缺多方面综合考虑。65.7%受访教师对所任教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满意。71.7%教师认为商务类和语言类两类课程同等重要,商务英语类课程应该在学生掌握一定英语语言基础和商务基础理论知识前提下开展。商务实训课程调研显示,教师们对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孰轻孰重看法不一,42.9%教师表示二者同样重要,37.1%认为商务实训课程较为重要,20%表示理论课程较为重要。受访教师认为目前商务英语实训课程教学存在多重问题,主要有:缺乏实训设备和有经验教师、实训项目缺乏实用性、课时不足和开设时间不合理。另外,对于实训课程开设时间,受访教师建议第三学年集中开设和开设在相关理论课程之后的比例均为40%左右。

问卷中有关于课程设置应考虑的因素、参与者和改革措施等3个主观问答题。受访教师认为,考虑因素应包括就业市场需求、外贸单位需求、学校师资力量、学校特点、学生就业需求、学生语言水平、教材情况;参与者应有教务部门、教务部门、教研组、专业任课教师;改革措施可考虑以下几方面:师资引进、教材建设、增加设备、教师企业实践、宏观规划课程类别和科目等。从教师反馈可以看出,课程设置不是一个简单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经过细致调研才能开展。

(二)学习者个人需求

作为教学主要参与者,学习者个人需求分析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不容忽视。

1.学习者客观需求

受访者均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3年制在校学生。对学习者现有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者现有知识、能力、技能与专业培养目标差距大。约50%学生已经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27.1%学生已通过六级考试;还有19.9%学生通过了A/B级考试;6.1%学生尚未取得任何等级证书。可见,大多数学生已具备了一定水平英语语言能力,能够为商务英语专业学习奠定语言基础。虽然有了一定英语语言基础,但72.4%学生表示尚未熟练掌握商务英语任何技能,仅有11.0%学生表示已能够较好阅读商务类文件,而认为能够熟练进行商务英语听说任务的只占9.4%。

2.学习者主观需求

(1)对专业学习的期望

问卷中关于专业学习后希望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问题设计为多项选择,调查发现学生期望专业学习后能掌握多方面知识和技能。98.3%学生希望在专业课程学习后能够掌握商务英语操作能力;95.6%学生希望具备商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87.9%学生表示期望掌握商务专业知识;80.1%期望学会跨文化交际能力;24.9%希望学会人际交往能力。但当初选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目的迥异、对今后就业方向模糊。50.8%受访学生出于他因选择了商务英语;剩余受访学生目的包括将来就业考虑、对商务英语的兴趣、满足交流需要,获得商务证书等。对于将来就业目标,43.6%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够在外贸或外企工作;其他学生则希望毕业后创业,成为翻译人员或能够进入政府或事业单位从事商务相关工作。学生们对于为什么学、学什么和今后做什么,观点不统一,而专业课程设置如何满足这些不同需求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2)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受访学生对专业现有课程体系满意度低,对开设课程难度、时间看法不一。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实训(实践)类课程重要性,但也认为存在问题。54.1%受访学生对现有专业课程体系表示不满意;认为所开设课程困难的占42.5%;还有19.9%学生认为难度不一;认为适中的仅占25.4%。63.4%学生认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应于第2学期开设,也有25.4%学生认为适合从第1学年就开设专业课程。在对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关系调查中,48.1%受访学生表示实训较为重要;32.6%认为二者同样重要,但学生对实训类课程开设时间体会不同,较难统一。34.3%认为应于第3学年集中开设;28.2%表示应紧接理论课程之后开设;26.5%认为应在3学年分布开设。实训课程是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是否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人才。

四对策

通过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习需求分析,有助于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计应以需求分析为依据,综合考虑用人单位、教育政策及教师等对人才培养需求和学习者个人需求。

(一)依据“岗位群模块”设置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要求,高职院校所培养人才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地方经济发展决定就业市场对人才具体需求,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依托,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规划课程体系,设置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求课程。无锡地区高职院校在设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课程具体内容过程中,需与无锡经济产业结构和技术要求联系起来,建设与无锡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特色专业。

随着无锡地区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对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实务的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广泛就业岗位群中,尤以销售人员、秘书等相关岗位需求量为大。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体系过程中,应以岗位群为导向,依据就业岗位需求类型来设计岗位模块,并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中应处理好不同类别课程之间关系

商务英语需求分析应考虑到商务英语两重性,既要培养基本听、说、读、写、译的英语语言技能,又要传授贸易、管理、金融、会计等方面商务知识和技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英语语言类课程、商务基础类课程、商务技能类课程、实训(实践)类课程。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专业任课教师还是学生均对不同类别课程的重要性和开设时间存有不同意见。

长期以来,课程体系中对英语类和商务类课程的关系一直模糊。英语语言知识、技能是掌握商务专业知识、技能的前提和条件,但在一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两者断层,低年级阶段只开设语言课程,高年级阶段仅开设商务课程。这种设置导致学生专业学习效果不佳,人才输出质量不高。因此,课程设置参与者应认识到,语言学习应体现在不同教学活动中,低年级语言课堂中应适当融入商务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为高年级阶段更为专业商务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根据学习者需求来规划各类别课程。

(三)加强师资力量、实训基地建设

教师是课程教学主要实施者,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大部分是英语专业出身,不具有商务实践经验,鉴于此,建议高职院校一方面通过教学现场观摩、专家学术报告、与企业专家深度交流、参加教育能力培训等途径,全面增强教师商务英语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到企业实习、顶岗锻炼、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参加商务知识培训与学习,提高商务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学校要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学业和就业之间搭起一座过渡桥梁。学校在校内可以凭借现有教学设备,如语音室、机房等开展商务英语口译等实训活动,也可在校办企业中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同时,教师有一个共识就是,学生在集中实训后,一般需要1-2周时间调整,才能恢复理论、文化课程学习。因此,笔者建议商务实践课程开设在相关理论课程随后一个学期,不建议在高年级集中开设,避免与理论知识脱节,影响实训(实践)课程教学效率、效果。

(四)建立明确分工、相互协作的课程设置团队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该遵循“建立课程团队——分析现状——确定方案——组织和实施——评价和完善”一个系统过程[6],同时成立由学生代表、专业教师代表、企业代表、学科组成员、课程专家等组成的团队。采用职业分析法,进行商务英语职业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岗位群职责分析等,进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另外,课程设置工作需要团队所有成员参与及配合,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制定出满足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

结语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是一项复杂工作,需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认真分析各种需求,研究现有课程设置模式,运用科学方法处理课程体系中各种矛盾关系,使课程设置能够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最终培养出通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

[3]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5]倪传斌,刘治.外语需求的特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6]蒋景东.商务英语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责任编辑:王珏)

On Curriculum Design of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Social Demand

JIANG Hong-qi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Wuxi Open University, Wuxi 21401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Professor Shu Dingfang’s Needs Analysis model, social needs and learner’s individual needs for Business English learning are analyzed in Wuxi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en designing Business English major curriculum, four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 to refer to “post group model” to meet the local economy development,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among courses of different kinds, to strengthen faculty competence and prope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to build a cooperative and task-specified team for curriculum desig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major; curriculum design; Needs Analysis

收稿日期:------------------------2015-10-13

作者简介:姜洪芹,女,汉族,江苏淮安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无锡开放大学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编号:13SEW-Y-27)成果之一。

DOI: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5.04.033

中图分类号:H3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15)04-0146-05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课程设置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17:16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0:57:39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1:54:24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3:53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7:03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0:28:57
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羽毛球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