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教学的远程教育课程团队建设的研究

2015-03-17 15:20范颖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协同课程教师

范颖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基于协同教学的远程教育课程团队建设的研究

范颖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450008)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远程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信息传递、反馈、控制的完整体。在远程教学建设工作中,协同教学为促进远程教育课程团队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建设思路。本文针对远程教育课程团队构建、资源开发及团队教研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建立更合理、有效的远程教育课程团队模式,以提升远程教育课程团队的效能。

远程教育;协同教学;团队建设

一、引言

近些年来,国家教育部门有多个文件涉及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推动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的精神,一方面,提出了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另一方面,提出了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内容。这两个文件都是旨在提高和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1]2009年l0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首批课程教学团队试点项目启动,首批启动了7个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深化电大教学改革,积累实践经验。2013年,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第五批“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启动了6个专业和课程团队的建设,加强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的整合,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服务。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远程教育课程团队建设新诉求

社会的发展进步,推动了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远程教育内容和模式需要进一步突破创新。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这“互联网+”的背景下,将对远程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信息技术的变革,使得远程教育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交互化。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将通过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团队,从团队模式、资源开发及教学支持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理论先进性和实践操作性的课程教学团队,并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充足的动力源泉,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构建“协同教学”的课程团队,提高远程教学质量

在远程教育教学中,开放、合作、共享的教学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们将“协同教学”这一理念引入到课程团队教学中,围绕课程教学这一目标组建课程团队,共同协作、相互配合、互相补充来完成团队教学任务。现阶段,“协同教学型远程教育课程团队”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模式选择、教学设计、课程资源的构建和教学支持上。因此,我们从协同教学理论和课程团队建设两个视角结合出发,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力求为现阶段课程教学带来有益启发。

(一)协同教学理论简介

协同教学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Sharplin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协同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包括教师、助理人员和学生;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合作下,担任同一群组学生的全部或部分教学任务。[2]对于远程教育而言,协同教学模式就是指由两位或多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教师组成协同教学团队,共同分担一门或多门课程的教学以及辅导任务,并共同开展课程团队教研等活动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不仅使协同教学的基本理念贯彻在教学活动中,也使实时沟通、协同反思、团队执行、共同计划、分享回馈与评价等创新内涵更加深刻地体现在团队合作基础上。

协同教学理论下,团队教学活动要具备以下特点:

1.人员配备方面,由两位或多位以上的教师组成。

2.相互协同关系方面,教师团队成员共同负责本门课程学生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但每个团队成员分工不同,分别负责不同的子模块,教师通过交流沟通分享观点和资源。

3.在时间等分配方面,教师授课时间的分配、教学活动组织、教学研讨等方面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二)基于协同教学理论下的课程团队

对于协同教学理论的研究让我们明确了协同教学的思路、模式和主要的特点。这一理论深刻影响着课程团队的建设。该影响主要体现在远程教育课程团队建设需要围绕教学团队成长、资源开发及教学支持等进行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理论先进性和实践操作性的课程教学团队,这既是协同教育理论下远程教育的任务,也是目标。

1.协同教学设计。协同教学设计内容需要进一步全面和细化。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学生在网上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教学过程中,协同教学设计内容和授课方式,应该是以鼓励学生参与为主,重在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在课程资源上,要增设与操作相关的内容,通过聘用动手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在以专业知识传播前提下,注重学生学习精神和学习态度的改善,让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发现、研究和分析解决。

2.协同课程资源。远程教育课程团队要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师队伍,构建由校内课程教师、校外特聘教师和地市辅导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根据教学设计进行课程资源的协同制作,通过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课程建设,努力形成合力,带动整个教学团队的资源建设。

3.协同教学支持。教学成果的保障离不开必要的教学支持。网络空间下的团队协作,它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开放、适度为原则,根据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特点,以网络化的活动环境和教学资源为依托,将教学团队的日常运行进行虚拟化呈现,体现课程教学团队内的互动与协作。

(三)课程团队建设难点

协同教学基础上的远程教育大大解放了教师群体,高效地服务学生,让其极大获取知识营养。这既是教育理念的革新,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课程团队建设同样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这些挑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远程教育团队构建模式的选择,另一个则是团队运作机制的选择。这两个方面内容影响着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首先,团队构建模式的确定。“协同教学型远程教育课程团队”的建设有利于改革远程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更多的符合远程学生的教学资源,整合多方资源合作建立团队,从学习者的职业需求出发,加大网上教学研讨力度,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推进远程教学工作的合理开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效地为教学服务。然而,选择什么样的团队构建模式需要课程团队慎重思考。

其次,团队运行机制的调整。一般来说,利用教师网络空间平台,让教师把自己的学习与团队交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着眼于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将教师的实践教学和教学研究合为一体,并通过网络空间平台记录团队及其成员的各种行为数据,分析各种活动和方式对团队的建设产生的影响是最佳方式。

(四)团队教学模式

课程团队借鉴协同教学的四种模式,根据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将四种模式进行融合,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1.分享模式。该模式教学团队成员虽然分布在不同地方独立授课,但需要不定期通过平台交流观点、分享经验和资源,团队成员可随时把自己的资料、观点等上传至网络平台,以供其他老师借鉴和交流。

2.嘉宾模式。课程教学内容中子模块的设计和考核由一位教师全面负责,除此外,针对某些课程模块还可以邀请其他教师以嘉宾的身份不定期地开设讲座,从而进行实践扩展和补充。

3.全员模式。协同教学强调的是团队成员之间无处不在的协同交流与合作,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过程的监控是由整个教学团队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完成的,而且每位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等环节的发言权是相互平等的,教师之间的协同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远程教学活动中。

4.支持模式。教师团队根据专业领域及自身研究方向的特点,分别负责课程的各个子模块,围绕子模块开展课程教学和组织教学活动,但每一个子模块由两位教师交叉负责,相互支持,共同完成。

从这四个模式来看,分享模式注重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师生间问题的沟通和解决;而嘉宾模式则注重教师队伍的灵活性,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相关或其他有助于个人能力提升的专业知识,对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大有裨益;全员模式侧重学生自我表现和积极性的提升,师生间的协作成为该模式的重点;支持模式则是注重知识的平衡和教师的团队教研。这四个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想要实现远程教育课程团队建设的大幅提升,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应用多种模式的结合。例如,在分享模式基础下,可以邀请相关教师以嘉宾身份开设讲座,让学生在信息交互基础上,接触更多有益知识,这就是分享模式与嘉宾模式的有机结合。

(五)团队教学策略

“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到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地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这是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提到的。[3]这句话明确指出了伙伴对教师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和影响。课程教学活动不是一个人的,而是多个团队教师间的协同合作完成的。

打造理想的协同教学团队,保证协同教学的实施效果,进一步解决传统教学团队的问题,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第一,设立合理的团队目标,组建实施型教学团队。

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团队教学必须具有共同目标、知识技能互补、分工协作、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领导五个特征。[4]对于协同教学团队而言,必须设立一个合理的团队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将目标细化分解为近期、中期、远期和最终目标,对每个点都设置具体的指标和参数,使得教学团队成员间有更好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协同教学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团队的建立就是协同教学的重要前提。团队成员选择需要从知识结构、个人性格、教学风格、经验背景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尽量避免相似,强调成员结构的差异性,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注重各方面互补,有助于加强团队的群体优势,也有助于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

第二,团队合作进行教学设计,多环节加强协作。

协同教学中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细致地计划。由于它涉及团队中多个成员间的协同合作,实际上需要更多的准备工作。综合来看,协同教学计划最主要的就是团队成员角色和职责的设计。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团队协作实际困难重重,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团队需要考虑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资源呈现、教学进程安排等准备工作,还需要设计教学的组织形式,考虑各个成员间教学内容衔接等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网络空间将教学团队的日常运行进行虚拟化呈现,体现课程教学团队内的互动与协作。

为了更好地协作教学,必然离不了团队成员的分工,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规范,负责对团队教师间的协作任务进行优化配置。有效的协同教学是建立在良好的角色分工基础之上的,必要时还需要考虑角色的转换。对于分工,需要对团队成员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知道每个人的优点、劣势及个人的教学特点,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将自己最强的方面展示出来;同时,必须明确指出团队间的工作,是需要协作完成的,团队成员不能仅限于完成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以各种方式为协同教学作出贡献,比如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参加教研组讨论等。只有借助于这些教学活动,团队成员才能在分工协作时维持这种合作的精神。

第三,加强课程团队的管理,着重沟通和信息反馈。

协同教学的目标不仅限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同样也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因此,建立团队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团队成员之间有充分的沟通时间和沟通手段,才是协同教学成功实施的基础。在协同教学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需要不断借助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沟通交流,比如QQ群、微信群、有道云笔记中的云协作等,以协调团队的教学活动;利用教师网络空间,将原本分割的教师团队整合在网络空间下,让成员能够利用网络将团队良好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激发出来,从而将其演变成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协同教学中的沟通,不仅仅是在协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应当是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反馈评价的一个教学活动全过程。而且有些时候为了取得预期的成效,让学生和教师都能从中获益,那么教学实施过程以外的沟通交流比实施过程中的沟通更加重要。

同时,协同教学最大的价值体现在教学方法上的价值。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让只有多个教师一起才能做的事在远程教育中成为可能。对于教师,协同教学能够使教师将有限的准备时间集中在指定的教学内容上,从而能更好地为教学做准备;能通过与团队成员间的教学互动,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对所讨论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学生,协同教学能让它有更多的时间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能够从课堂中体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手段,能够享受到完整的成体系的课程教学服务。[5]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来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

(六)团队教研模式

远程教育优于常规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是借助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师网络空间下构建新型网络教研模式。

首先,网络是教学的基础和大的环境,要做好团队建设,就要肃清网络环境,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让教师队伍在共同的网络平台下进行教学任务。

其次,远程教育不仅依赖于互联网技术,更加依赖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教学内容的展示、资源的合理应用等都离不开多种技术的结合。

最后,网络教研让教师把自身学习与团队成员间的交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协同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活动分享等。而教师空间又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既能体现教师个人魅力,又能进行教学反思、同伴互助、实施互动的教研平台,让教师在自我反思、开放自己、互相切磋,协调合作中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7]

因此,我们认为构建符合协同教学规律的教师空间,在自身平台基础上进行技术、人才、资源的结合应用,将教学成果实现最大化是未来的新目标。通过“协同教学设计”“协同课程资源建设”和“协同教学支持”等引导课程团队整体提高和成长,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让学生和参与者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体会到远程教育的魅力,更多人的参与和监督是远程教育课程团队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

四、结束语

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组织,其建设是近年来远程教育为加强内涵建设而越来越重视的一项系统工程。[8]随着协同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远程教育模式需要进行符合社会需求的改革,需要对课程团队进行重新构建和调整。因此,我们认为从教育模式的选择、教学团队三位一体构建、教学协作管理提升和教研模式创新这四个主要方面下足工夫,通过教学团队的努力,必然能够使协同教学发挥它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更多学子造福。

[1]教育部高教司条件处.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综述[EB/OL].http://ac.zstu.edu.cn/rcdp/bencandy.php fid= 147&id=709,2011-10-08.

[2]张强,刘晓剑.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J].高教探索,2008,(5):86-89.

[3]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

[4]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5]王少非.协同教学:模式与策略[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3):32-36.

[6]杨静.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1):152-154.

[7]金钏.空间网络环境下新型教研活动模式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6):72-74.

[8]赵忠见.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探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3):24-28.

G434

A

1671-2862(2015)03-0020-04

2015-02-23

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豫教高〔2014〕101号,编号2014SJGLX495)和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社科〔2015〕98号,编号2015-GH-179)的研究成果。

范颖,女,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工程、远程教育。

猜你喜欢
协同课程教师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