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媒介时代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2015-03-17 13:40蒋晓宇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通识文化产业职业

蒋晓宇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 450008)

大媒介时代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蒋晓宇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450008)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新闻专业仍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依托设置课程和人才培养目标,既脱离学情实际,也无法适应大媒介时代行业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亟需重新定位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理清高职新闻专业的学情现状,打造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大媒介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包括传媒业在内的大媒介圈已经形成。新闻主媒体的人才配置趋于饱和,对于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也大大减少。反观目前高职院校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多仍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依托,设置课程和人才培养目标,既脱离了学情实际,也缺乏人才培养特色,已经无法适应行业与社会的发展要求。

一、重新定位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传媒业经历了20多年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被誉为“朝阳专业”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在各大高校遍地开花,大批新闻传播类毕业生进入传媒行业发展。时至今日,很多新闻主媒体已经建成一支以中青年为主、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结构较合理的队伍,人员配置已趋于饱和。与此同时,很多新闻主媒体的人才需求类型也发生变化,开始青睐于非新闻传播类毕业生在专业报道领域的专业背景,而不愿接收单纯具备新闻传播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新闻主媒体人才吸纳量的锐减,使新闻传播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不容乐观。相比之下,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大媒介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最近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升。从实现的现价增加值看,文化产业增速显著高于同期经济增速。数据显示,2004年至2008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速达到22%,其中法人单位(文化产品制造单位、文化产品销售单位和文化服务提供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速为23.3%,分别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3.6和4.9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1]“2012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6.8个百分点”。[2]

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为高职新闻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高职新闻专业应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大媒介”领域。“大媒介”的范围,包括我国的出版业、报刊业、电影业、广播电视业、音像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业、网络传播业等所有的文化产业。高职新闻专业原有的“培养新闻采编人员,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记者、编辑职业,就业岗位主要是报社、杂志、电台、电视台等新闻传媒机构”的培养目标,已经不再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文化产业的“大媒介”领域才应是新闻专业学生的主流就业去向。

二、认清高职新闻专业的学情现状

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普遍缺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目前常见的两种情况是:一种沿袭了本科新闻教育特色。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期待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另一种颇具技工培养特色,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偏重技能的训练,旨在培养熟练掌握岗位技能的“技工型”人才。这两种情况都忽视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高职新闻专业应认清学情现状,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制订出独具高职特色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对象基本素质亟待提升。

一个合格的新闻人才应具备广泛的文化知识积累,深厚的专业基础,并时刻关注国内外新闻以及专业领域的发展变化,而高职学生的高考分数普遍较低,很多人在进入大学时,远没有达到普通大学生应有的文化知识积累,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学习习惯,甚至缺乏基本的常识积累,与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要求有较大差距。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高职学生这方面的先天不足必须在短短三年的专科教育中得到加强。高职新闻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如果脱离实际,片面提出过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只能像搭建空中楼阁一样,变为一场空谈。

2.培养对象职业理想需正确定位。

很多高职院校现有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仍将新闻主媒体定位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去向,在教学理念的贯彻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中,也侧重适于新闻主媒体的知识和技能传授,这导致学生对新闻专业的认识往往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并将这些主媒体定位为毕业后的理想就业单位。而实际就业中,很多新闻主媒体却不再将新闻专科毕业生纳入其视野,导致很多学生毕业时才发现就业理想破灭,继而对专业前景大失所望,对未来的发展充满迷惘。另外一类学生在校时就认为进入新闻主媒体无望而对就业前景颇为迷茫,表现出种种厌学情绪。以上两种情况,普遍存在于高职新闻专业学生中,究其原因,都与学校因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高或过低,没有给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有关。

3.教育模式需改革创新。

高职学生大多在传统的中小学教育模式中表现欠佳,学习效果不尽理想,不能很好地适应传统教育中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学习模式,其中原因可能很复杂,但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有着密切关系。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相比于抽象的逻辑思维和理论化的学科知识体系,高职学生更擅长形象思维,也更喜欢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带着兴趣,他们能够较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并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成长。因此,高职教育决不能延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厌烦的传统教育模式,应当结合学生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三、打造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高职新闻专业作为高等新闻教育中较为薄弱的一环,有其先天的弱势,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只有在全面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学情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重新定位,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辟蹊径,获得发展。

1.课程设置要重视通识教育。

“高职院校中的通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立足个体与社会发展的素质教育和常识教育。它不追求知识的精深,而着眼于足够常识的获得,并强调独立思考、均衡发展、追求真理与正义的价值取向。”[3]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基本素质的加强,需要通过合理地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来实现。高职新闻专业中通识教育的课程应包含三个主要模块:人文常识模块、科学常识模块和社会常识模块。三个模块的具体课程设置应贯穿高职教育的三年学习始终,除了开设大量的通识选修课程外,还应在所有专业课程中渗透通识教育的相关理念,来帮助学生积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常识,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逐步适应大媒介时代对新闻及相关文化业界从业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并进一步挖掘学生作为“职业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从事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与发展目标所做出的想象和设计,以及对自己在事业上获得成就的向往和追求。”[4]职业理想是职业发展的航标,正确的职业理想,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也为学生指明了职业发展的奋斗方向。在大媒介时代,传统的报纸和广电媒体已经不再是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大媒介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择业和就业空间,成为学生确立职业发展的新方向。高职新闻专业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在实践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以避免学生的盲目学习与就业。

3.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高职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喜欢操作和实践的学习特点,为高职新闻专业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从技能培养的角度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性技能三个模块。基本技能培养模块包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人文通识教育类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教学;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包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教学;综合性技能培养模块包括综合实训课程、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除纯实践课外,部分人文通识教育类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也应该根据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要求安排相应的实训课时,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方法融入专业教学的所有环节。

[1]冯广林,李孟刚.增强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产业安全的必由之路[EB/OL].http://www.qstheory.cn/wh/ whcy/201305/t20130514_230463.htm,2013-05-14.

[2]2012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18071亿元[EB/OL].人民网财经频道http://finance.people. com.cn/n/2013/0826/c1004-22692893.html,2013-08-26.

[3]彭振宇.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J].职教论坛,2007,(14).

[4]吴琪.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7,(3).

G712

A

1671-2862(2015)01-0098-02

2014-08-24

蒋晓宇,女,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新闻教育。

猜你喜欢
通识文化产业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我爱的职业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