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萌智,刘扬河,张 艳,卢 茜
(海南省老干部疗养院,海南 海口 571100)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变化及意义
凌萌智,刘扬河,张 艳,卢 茜
(海南省老干部疗养院,海南 海口 571100)
目的 分析和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胃黏膜发生病变时的功能状态。方法 选取60例经胃镜观察确诊为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碳13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明确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对患者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PG)浓度的检测,得出PG I/PG II值。结果 本组研究中肝硬化PHG患者有28例,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18例,B级6例,C级4例;无PHG患者32例,其中A级5例,B级15例,C级12例。而有PHG组与无PHG组患者的肝功能程度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胃镜检查符合PHG诊断标准32例,有PHG组与无PHG组患者的PG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无PHG组患者的PGⅠ明显低于有PHG组(P<0.05)。有PHG组与无PHG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P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PHG组与无PHG组患者的PGR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肝功能A级和B级以及C级患者血清中的PGⅠ、PGⅡ、PG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酒精性肝硬化和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PGⅠ、PGⅡ、P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肝硬化PHG患者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胃酸及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减少,血清PG水平的检测和评估肝硬化时胃黏膜的损伤程度,对患者的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血清胃蛋白酶原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一种独立胃病,是门静脉高压患者内镜下胃黏膜出现特殊病变,伴有黏膜或黏膜下血管扩张但无明显炎症的胃病[1]。发病对象多为肝硬化患者。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依据其免疫活性的不同可分为PG I及PG II两个亚群。PG主要由胃体黏膜主细胞及黏液颈细胞分泌,胃窦幽门腺及十二指肠腺可分泌PG II。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血清PG也会受到影响,PG水平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血清PG水平变化可反映胃黏膜病变情况,对血清PG比值的检测对于胃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检测患者血清PG及其他血清指标,探讨其与PHG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上述时期收治的60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均经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伴有原发性肝癌、慢性肾病及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②所有选入近1个月内未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及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③不同意此次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3~84(47.83±4.35)岁;酒精性肝硬化15例,慢性乙肝肝硬化27例,丙肝肝硬化8例,隐源性肝硬化10例。同时选取同期30例我院健康体检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且经过胃镜检查无非萎缩性胃炎,或者仅有轻度的非萎缩性胃炎,男20例,女10例;年龄(48.5±10.7)岁。
1.2方法
1.2.1胃镜检查 全部患者在禁食12 h后使用电子胃镜进行常规检查,胃镜型号为Olympus X0-230。依据McCormack标准进行PHG诊断,取患者胃窦部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者13C呼气试验,了解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1.2.2测定血清PG水平 在患者空腹的情况下采集3 mL静脉血,在-20 ℃以下进行冷冻保存,尽量避免反复冻融。血清PG水平的测定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本研究使用的胃蛋白酶原试纸盒由广州朗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血清PGⅠ及PGⅡ含量的检测采用日立7180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PGR=PGI/PGⅡ。
2.1肝硬化PHG和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肝硬化PHG患者肝功能分级为A级较多,B级、C级较少,肝硬化无PHG患者A级较少,B、C级较多。见表1。
表1 肝硬化PHG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例(%)
注:①与有PHG组比较,P<0.05。
2.2胃镜结果分析 对所有患者行胃镜检查,32例符合PHG诊断标准,其中16例马赛克样改变,8例猩红热样改变,5例蛇皮样改变,3例弥漫性出血。病变部位位于胃体及胃底者16例,胃底8例,胃体6例,全胃2例。
2.3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PG水平比较 有PHG组与无PHG组患者的PG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无PHG组患者的PGⅠ明显低于有PHG组(P均<0.05);有PHG组与无PHG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PG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PHG组与无PHG组患者的PGR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PG水平的比较±s)
注: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②与无PHG组比较,P<0.05。
2.4不同肝功能分级血清中的PG水平比较 肝功能A级和B级以及C级患者血清中的PGⅠ、PGⅡ、P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不同肝功能分级血清中的PG水平对比观察
2.5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中PG水平比较 由于酒精性肝硬化和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比较常见,故此将二者的血清PG进行对比观察,酒精性肝硬化和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PGⅠ、PGⅡ、PGR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中PG水平对比观察
肝硬化患者大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损害,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胃黏膜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消化性溃疡及高压性胃病,是慢性肝病的常见肝外表现。胃黏膜是个非常复杂的分泌器官,血液循环障碍及胃粘膜缺氧是门脉高压性胃病的重要病理变化及PHG的主要发生机制[3]。其屏障功能受损也是PHG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肝硬化PHG时胃黏膜分泌功能状态的了解对PHG预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清PG水平的检测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可在减少患者X线检查、各种内窥镜检查的痛苦[4]。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主要包括PG Ⅰ和PG Ⅱ,PG Ⅰ由胃底主细胞及颈黏液细胞分泌,PG Ⅱ除了由上述2种细胞分泌外,还可由幽门腺、十二指肠腺等分泌。胃是PG的唯一来源,PG水平反映了胃黏膜细胞和腺体的数量,也间接反映了胃黏膜的分泌功能。胃底黏膜萎缩时,胃黏膜主细胞数量减少,PG Ⅰ水平下降;胃黏膜萎缩或伴有胃窦腺向胃体延伸时,PG Ⅱ水平随之升高。对血清PG Ⅰ及PG Ⅱ水平及比值的联合测定可起到血清学活检的作用[5-6]。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胃底及胃体,其病理检查特点为黏膜层及下层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无炎症、糜烂及纤维性血栓,另外,胃黏膜常出现萎缩和肠化生[7-8]。相关研究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胃内pH值的检测发现,肝硬化患者胃酸分泌减少,且呈碱化趋势[9]。本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对血清PG Ⅰ及PG Ⅱ产生一定的影响,肝硬化有无PHG与血清PG水平的比较差异较大。提示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性胃病时,患者胃黏膜因淤血等原因使得胃黏膜屏障功能受到损伤,当损伤破坏胃黏膜固有层时,胃底颈黏液细胞及主细胞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细胞数量大大减少,分泌功能也随之减退,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因此,肝硬化时胃酸及胃蛋白酶原分泌无增加,消化功能明显减退,临床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对患者胃酸分泌进行抑制的方式,对该病症的治疗作用不大,但是由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时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对刺激性因子的敏感度大大增加,使用抑酸药物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时,患者会出现上腹不适、纳差等症状,需补充促胃动力及消化酶等药物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症状。经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分析,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清中的PGⅠ和PGR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且无PHG的患者含量明显低于伴有PHG的患者。进一步提示,临床中依据测定血清中PGⅠ和PGR含量能够较好的对该病进行判断,且依据不同表达量对其病程程度进行评估。本研究显示,肝功能A级和B级以及C级患者血清中的PGⅠ、PGⅡ、P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酒精性肝硬化和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PGⅠ、PGⅡ、P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由此分析,临床中肝功能不同分级和不同病因的患者其血清中的PGⅠ、PGⅡ、PGR含量并无差异。进一步提示,采取质子泵抑制剂类的药物进行抑制胃酸分泌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大[10]。
本研究收集的病例以乙肝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为主,乙肝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PG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乙肝病毒、酒精及肝功能损害对PG水平的影响较小,不是影响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病例较少,需将样本量扩大后进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时,患者胃黏膜严重缺氧缺血,胃酸及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因此,发生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机制是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血清PG水平的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肝硬化时胃黏膜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预见性地给予相应治疗措施,从而有效减少上消化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 杜爱民,付青春,张为强. 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的相关因素分析[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10):909-912
[2] 尧振中. 食管曲张静脉内镜套扎术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27-128
[3] 黎雪华.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122例临床分析[J]. 广西医学,2012,34(8):1107-1108
[4] 王桂兰. PG结合CEA、CA724在胃癌诊断和腹膜转移判断中的价值[J]. 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3):70-71
[5] 白云,吴肃,周胜云.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 河北医药,2010,32(18):2527-2528
[6] Zhang XM,Li XH,Wang J,et al. Change of serum pepsinogen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astric diseases[J].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11,21(10):1187-1194
[7] Haj-Sheykholeslami A,Rakhshani N,Amirzargar A,et al. Serum pepsinogen I,pepsinogen II,and gastrin 17 in relative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comparative study with type and severity of gastritis [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6(2):174-179
[8] 何朝霞,袁文芳,孙梅花,等.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特点及其发病机制初步研究[J]. 河北医药,2007,29(10):1072-1074
[9] 吕艳丽,李毅,刘光顺,等. 胃癌高发区血清胃蛋白酶原初筛加高危人群胃镜检查方案与直接胃镜筛查方案的效果比较[J]. 中华肿瘤杂志,2013,35(5):394-397
[10] 毛华,李瑞.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变化及意义[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7(1):141-146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6.032
R657.31
B
1008-8849(2015)06-0654-03
201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