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军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疗效分析
张海军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2组各4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予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分析2组临床疗效、相关临床症状评分、相关指标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抗抑郁、抗焦虑及帕金森综合有效率分别为90%,92%和90%,与对照组的69%,67%和6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研究组治疗2周、4周和6周时,UPDRS、HAMD和HAMA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研究组SDS和SA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予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且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帕罗西汀;帕金森病;抑郁;焦虑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综合征属于帕金森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依据相关临床实践发现,其发病率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可达50%左右。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综合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而且会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加快病情恶化,甚至会造成自杀危险性的提升。因此,加强并重视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症状改善,对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提升具重要意义。本文观察了帕金森病并抑郁和焦虑患者予帕罗西汀联合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患者98例,均符合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的诊断标准,且均经过相关CT、MRI辅助检查的临床确诊[1],并签署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年龄大于50岁;患病之前均没有抑郁和焦虑病史;无相关药物禁忌证。排除1周以内服用相关抗抑郁药患者;脑血管病、药物、外伤、脑炎相关造成帕金森病综合征患者;恶性肿瘤和残疾患者;严重的心肝肾脏等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精神和心理疾病者;理解和意识不清晰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实施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2组:研究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年龄51~76(61±5.93)岁;病程(7.8±3.1)年(3个月~15年)。对照组40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52~75(62±5.68)岁;病程(6.9±3.4)年(2个月~14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均结合实际病情予安坦、美多巴等常规的抗帕金森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予以相关抗抑郁和焦虑药物。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帕罗西汀(盐酸帕罗西汀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43)20 mg口服,1次/d,2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6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分析2组治疗6周后抑郁和焦虑的变化情况,2组治疗2周、4周和6周后相关临床症状评分及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
1.4疗效标准
1.4.1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相关帕金森病改良WEB-STER的量表行临床治疗效果的评定[2]。恢复大于80%表示痊愈;恢复为60%~80%表示显效;恢复为30%~60%表示有效;恢复小于30%表示无效。抑郁和焦虑的疗效依据HAMD和HAMA的评分标准[3]:减分率大于80%表示痊愈;减分率60%~80%表示显效;减分率30%~60%表示有效;减分率小于30%表示好转。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临床症状相关标准 以UPDRS量表对患者行帕金森病症状综合评分,其中患者的症状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依据HAMD进行抗抑郁的疗效评定;依据HAMA进行抗焦虑的疗效评定,抑郁和焦虑评分中,小于7分表示没有抑郁和焦虑,大于29分表示严重的抑郁和焦虑,21~28分表示明显抑郁和焦虑,14~20分表示有抑郁和焦虑,7~13分表示可能有抑郁和焦虑。
1.4.3临床相关指标标准 依据精神卫生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该量表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出抑郁和焦虑心理状态,评分越高表示抑郁或焦虑的程度越严重。精神状况用MMSE量表进行评定,轻度痴呆表示分数大于20分,中度表示10~20分,重度表示小于10分。
2.12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研究组抗抑郁、抗焦虑以及帕金森综合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例(%)
2.22组不同时间段临床症状评分情况 2组治疗前UPDRS、HAMD和HA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且治疗2周、4周和6周时,研究组UPDRS、HAMD和HAMA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见表2。
表2 2组不同时间段临床症状评分情况±s,分)
2.32组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情况 研究组治疗后SDS和SA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情况±s,分)
2.42组不良反应情况 2组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研究组偶有轻微的嗜睡、恶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帕金森病属于老年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影响患者运动相关功能,患者主要会表现出震颤、强直、姿势的异常相关肢体症状,且帕金森病患者还会伴自主性神经功能相关症状与情绪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伴焦虑和抑郁临床比较常见,可表现出单纯性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全面焦虑障碍,发病率可达40%。帕金森病伴抑郁与焦虑可为患者运动期前的症状,常合并发生[4]。
目前,对于帕金森病伴焦虑和抑郁疾病发病机制仍然不十分明确。大部分专家认为该病主要是内源性和反应性的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反应性的因素指患者患病后产生社会相关心理的反应,与自我的认知能力、社会所受关注程度等关系密切[5]。但是,现阶段帕金森病伴焦虑和抑郁为高发病,并不能完全依据反应性的因素进行解释。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与其他的慢性疾病,如骨关节炎、糖尿病等原因相比,帕金森病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表明帕金森病伴抑郁与焦虑具有特殊生物学的基础(内源性因素)[6]。大多数专家认为帕金森病伴焦虑和抑郁主要为多类神经病理、生物化学、社会心理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7]。依据相关研究表明,帕金森病伴焦虑和抑郁发病存在一定生命物质学的因素,其抑郁可促使帕金森病危险性增加,且帕金森病伴焦虑和抑郁症存在共同神经性生理起源[8]。帕金森病伴焦虑和抑郁患者脑中缝核5-羟色胺可造成神经元与中脑腹侧的被盖区相关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减低,中缝核是最大5-HT核群,纤维上行和网状结构组织、半球皮质及边缘系统广泛的接触,该神经会传递障碍和机体发生抑郁具有相关性。
帕金森病伴焦虑和抑郁产生的机制中5-HT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5羟吲哚乙酸(5-HIAA)是5-HT主要的代谢产物,其在症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中含量比无抑郁帕金森患者低。在生理情况下对纹状体的多巴胺活动减弱,机体代偿机制会促使5-HT的释放下降,脑内的5-HT释放降低可造成患者抑郁,因此帕金森病的患者极易伴发抑郁和焦虑症状[9]。帕金森病相关抗抑郁的药物主要经生物胺的系统改变达抗抑郁效果,临床通常予以抗抑郁的药物大部分是三环类,但是,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多,且患者的耐受性比较差,进一步限制了其应用范围[10]。
帕罗西汀属于中枢神经相关系统5-HT的再摄取抑制剂, 能够有效进行突触前膜5-HT再摄取的抑制,提升神经元的突触间隙5-HT的水平,进而有效缓解并控制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11]。与传统三环类的抗抑郁药物进行比较,帕罗西汀抗胆碱能的效果较小,且没有明显的心脏毒性。同时5-HT的递质活性增强,能够有效改善和促进机体神经元运动相关功能,因此,患者予以帕罗西汀不仅能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而且能有效促进机体神经功能恢复[12]。
近年来,临床相关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疗效的研究文献比较多。赵斌等[13]报道盐酸中的罗西汀片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综合征的疗效良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表明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综合征予以帕罗西汀治疗效果显著。与临床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进一步证实了帕罗西汀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综合征具有临床有效可行性。并且,本研究表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轻,进而有效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良好,具有临床安全性。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综合征属于帕金森病临床常见并发症,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患者予以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且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1] 黄益洪,等. 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3(8):267-269
[2] In-Uk Song,Yong-An Chung,Sung-Woo Chung,et al. Clinical value of cardiac I-123 metaiodobenzylguanidine scintigraphy between parkinson’s disease and Parkinson’s disease associated dementia[J]. Int J Imag Sys Tech,2012,32(4):362-364
[3] Mariani B,Jiménez.Vingerhoets MC,et al. On-shoe wearable sensors for gait and turning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13,26(1):561-565
[4] Santos C.M.M.New agents promote neuroprote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s[J]. CNS &Amp,Neurological Disorders Drug Targets,2012,32(4):428-431
[5] 黄静,等. 早发性帕金森病的神经心理学测验与P300检测特点分析[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25(12):254-256
[6] 沈国柱.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与安全性评价[J]. 海峡药学,2012,34(1):362-364
[7] 陈升东,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9(18):362-364
[8] 梁秦川,高国栋,王学廉.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障碍的长期疗效[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6(11):1129-1131
[9] 冯艳. 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3(12):237-239
[10] 张冠群,崔晓,刘君,等. 帕金森病伴抑郁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0)335-337
[11] 李江波. 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DBS术后帕罗西汀治疗疗效观察[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25(9):528-531
[12] 张艳,刘晶,杨梦迪.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患者血小板5-羟色胺水平变化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0):456-458
[13] 赵斌,邓晓玲,王世凤. 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帕金森病并发抑郁症状对照研究[J].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4(6):43-44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6.030
R742.5
B
1008-8849(2015)06-0649-03
201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