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强
(成都大学 艺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艺术研究·
大学民族乐队组建与培训
——以成都大学艺术团民乐队的创建为例
张 强
(成都大学 艺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高校民族乐队的组建是繁荣校园和谐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艺术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因此,建设好民乐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民乐队的编制、培训和思考三个方面提出讨论。针对民乐队的现状在器乐编制上综合统筹、合理搭配,在训练上追本溯源、积极创新,在思考上立足自身、兼容并包。以期将民乐队建设成乐于传承、富于青春、勇于创新的团队。
民乐艺术;编制;培训;思考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而民族乐器在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传承宝贵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因此,提高青年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加强民族乐器的学习,对于一个国家音乐文化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当今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艺术院校发展迅速,大学生艺术团也在全国各地的普通高校中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它们传播了民族音乐艺术,繁荣了校园和谐文化,推进着校园文化建设。
因此,探讨民乐队的建设方式,以期使民乐队在当今新时代文化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传承和技术传播的功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民乐队的编制、培训和思考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一些浅知拙见。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从春秋战国的宫廷乐队到秦汉时期的清商乐,再从大唐盛世的十部乐,到近现代由中西相融的“吹、拉、弹、打”组成的民族管弦乐队编制。民族管弦乐队是在原有民间乐队的基础上吸取了丝竹乐、吹打乐的特点并加入部分西洋乐器建立起来的综合性乐队,一般分四个组:拉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吹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民族管弦乐队可以分为大、中、小三个编制(见表1),以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为例:一般在60人以上,其中拉弦组包括:高胡4人,二胡10人,中胡8人,大提琴6人,低音提琴4-6人,其中大提琴可用革胡代替;弹拨组包括:扬琴2人,柳琴2人,琵琶4人,中阮6人,大阮2人,古筝或箜篌1人;吹管组包括:梆笛、曲笛4人,高、中、低音笙5人,高、中、低音唢呐5人;打击组包括:板鼓,堂鼓,缸鼓,排鼓,小锣,大锣,小镲,铙钹,木鱼,碰铃,低音大锣,云锣等共计6-8人(见表1)。
时常在我们演出完或参加音乐会时,会碰到部分观众在质疑乐器位置的填摆,数量的大小。其实,不管是规模庞大的民族管弦乐团还是小型的民族乐队,各种乐器的比例和摆放是根据各个声部音量平衡的需要和各个不同作品的需求性等因素来决定的。就拿琵琶和笙来说,如果两者同时演奏,那么琵琶声会被笙的音量所淹没,如果后者又和唢呐来比较,那么笙就稍显逊色了。所以乐队的编制,是经过不断的艺术实践与探索,根据不同作品的需要来制定的。图1给出了民族管弦乐队编制的常规分布图。
表1 民乐团队编制表
图1 民族管弦乐队编制分布图
就我们成大民乐队现有的招生人数和器乐种类等情况来看,适合小乐队组合的编制。小乐队组合的编制在器乐合奏形式上应力求发挥乐队中的每个乐器的音色特点,因为音色形成音乐的神韵,是中国民族音乐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实际演奏中,还应根据不同的乐曲特点,合理选择不同的器乐合奏形式。常见的器乐合奏形式有如下几种:首先,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民族器乐合奏形式:由扬琴、阮、古筝、琵琶、三弦等乐器组成的弹拨乐队,它在音色上非常和谐,表现力也十分丰富,尤其擅长演奏明朗欢快的乐曲,例如《丰收锣鼓》、《喜洋洋》等;其次,由二胡与扬琴合作的姐妹组合:扬琴在音域上大的跨度和节奏上的明快硬朗与二胡擅长的抒情性,通过“点”和“线”的形式,能将音乐表达得恰到好处,例如《赛马》、《光明行》等;再者,就是由竹笛、扬琴、古筝、琵琶、二胡组成的江南丝竹组合,演奏风格细腻精致,在技法上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让音域上有一个很好的承接,音色上能够得到更好的互补,例如《云庆》、《欢乐歌》等;还有就是扬琴合奏,古筝合奏《将军令》、《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等。有时还要根据乐曲需要对配器作适当调整:如乐队缺低音贝司或大提琴,就用电吉他或钢琴代替;缺笙或柳琴,就用葫芦丝、古筝代替。总之要因地制宜,在充分发挥每件乐器优势的前提下,去追求现代审美的整体和谐,既要扬长避短,又要把握时代性,增强乐队的表现力。同时,将弹拨乐、拉弦乐、吹管乐、打击乐的音色融合最大化,在充分发挥每种乐器个性色彩的同时,又需注意降低由于音色融合性差所产生的矛盾。由此才能真正构建音响的和谐观与平衡观。
从古至今,民族器乐之所以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艺人技能的传授和器乐作品的流传是重要的载体,他们通常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有悲欢离合的生活述说,有湖光山色的神韵流露,也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出一批新潮派作曲家,随着他们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受西方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他们的灵感也开始运用到民族乐队的创作中。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进一步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多极化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中国各民族、各地区也涌现出大量的优秀器乐作品和不同形式的民族乐队。如今,一支好的民族乐队,不仅个体要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乐队呈现的形式和排练的作品也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民乐队的训练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进行。首先,要严格选择各个乐种的学生,并解决入门学习的困难。民乐队自招新以来,受到了全院及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但是,有些学生单凭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学习的乐器,对乐器性能和要求并不了解。由此也引发出另一个现象:大多数学生都申请古筝、扬琴这种在她们看来易学又好听的乐器,从而造成其他乐种的空缺。这不仅影响了乐队编制的组建,还有可能会因学习困难而最终放弃,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打击了学员的自尊心。因此乐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经过专业教师的面试来决定乐种的人选,平衡乐队里不同器乐的人数。在确定了人数和乐种后,首先应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和音准概念,并普及一定的基本乐理知识。这样既减轻了器乐专业老师的负担,也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来进行乐器技巧的学习。此外,乐队演奏和独奏有所区别,它需要各个声部之间相互配合。因此,对于没有任何乐队经历的学生,一开始可以从重奏声部开始练习,培养成员的合奏意识,提高乐队的合作能力。其次,要加强民族器乐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在民族音乐发展的历史长卷中,有30多万首民歌,有300多个曲艺音乐和戏曲音乐,民族乐器更是有300多种。与此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美学理论。因此,要提高乐队的整体水平,必须要有理论知识作为支撑。通常我会建议学生在上好本专业课的同时,更要上好音乐美学、民族音乐等理论课程,同时本人担任的“器乐鉴赏”等公选课,我也要求我的专业学生进行旁听学习。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乐器在结构、音域、定调、音色特点上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乐队整体有个宏观的概念。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音乐内涵的培养,乐队训练就不会变成单纯地吹拉弹打,有名无实。最后,合理地选择排练作品,加强与其他艺术学科的合作,创新课堂教学。就现在成大招新情况来看,新乐种的加入丰富了乐队的和声,增添了乐队的色彩,除了传统作品的排练,更多是演奏一些简单的小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一来是新乐种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来是部分乐种融入乐队的训练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定好相应的作品后,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从音乐作品分析入手,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特征、表现内容和处理方法,并通过排练实践,提高演奏的驾驭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有时在一些较为成熟的作品中,可以加入一些人声或是舞蹈,不仅利用了交叉学科的优势,而且也为器乐作品增添了新的色彩。
民乐队的组建具有很强的优势,但同样会存在相应的问题。虽然成大民乐队成员都是在校大学生,理解能力、表演欲望、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强,但是大多数非艺术学院的成员终究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音乐教育,对乐队各声部的乐器并不了解,甚至是简谱都不能完全驾驭,五线谱更是一窍不通,因此是否能通过第二专业的形式来参与艺术学院新生的基本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是以公选课学分制等其他的学习平台,积累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更好更快地进行乐器的学习与训练。再者,由于大部分成员音乐素养偏低,没有乐器学习经历,再加上部分大四学生考研、实习、找工作等原因,导致民乐队的有效学习时间只有两到三年。这对于一个新乐种的学习和乐队的排练来说,学习时间都相对较紧。因此,不仅要加强训练,教师还需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让队员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演奏技巧,普及乐理知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学员的自信心。同时,以往除了在校的器乐专业教师对乐队成员进行单独或小组授课,其他乐种都是以老带新的形式进行,因此这些乐种的水平乃至乐队整体素养的提高,部分程度上依赖于部分老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自发的在校外进行专业课辅导),而这种主观能动性往往会受到各种客观原因的限制。因此,需要引入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乐队成员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乐队人才梯度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民乐队的训练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既不能像西洋交响乐团那样排,又不能像戏剧乐队那样练,教不好空洞无味,反之则趣味无穷,只要我们抓住重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相应的,乐队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管理。民乐队具有多元文化与教育功能,这对促进高校文化建设与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组织和策划演出活动、相关赛事来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并且打造相应的“乐队明星”和“金牌组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通过“金牌组合”校外的演出和公益活动来扩大影响力与知名度,以此推动整个乐队乃至其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与此同时,音乐无国界:我们的民族器乐有一个支点,就是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本民族个性化的东西,而且,民族器乐通过千年文化凝聚流传下来,已经有了一个扎实的根基,这些都无疑是民族器乐走向世界的优势。只要我们将本民族特有的美感、质感的音乐传承下来,并融合当下全球流行的元素,将有助于将民族器乐更好地推向世界,得到世人的接受与喜爱。由此也可以为我们学校在国内外的交流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真实情感的直接表现,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重要表达形式。成都大学民乐队,是传承技艺、传授思想和传播文化的最佳场合。他的组建,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提高综合素质与演奏技能,还陶冶了情操,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音乐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面向未来、适应社会、谋求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民乐队队员在合奏排练时的全身心投入、互帮互助,练习时的刻苦努力、一丝不苟,都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的演奏与合作,达到情感的交流并加强认同感和凝聚力。此外,音乐还能反映出一个人、一个团体,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品质。民乐队的发展能体现出成大师生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品格。期待成大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将民乐队打造成师生交流的平台、对外交流的名片。
[1]于捷,傅利民.民族乐队的音响结构观念探索[J].中国音乐,2005(4):112-114.
[2]周晓曼.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形成与发展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015-03-12
张 强(1985—),女,成都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J632
A
1004-342(2015)03-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