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题解答:行进在求“简”的道路上

2015-03-17 08:23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压轴解析中考

压轴题解答:行进在求“简”的道路上

☉浙江省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宋芳

在中考试卷中,压轴题是“拦路虎”,影响着学生答卷的心情和答卷的速度.此类考题一般涉及的考点较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是中考中区分度最大的试题,是学生的应试难点.在试题类型上,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均有压轴问题.解答题的压轴题,一般为全卷最后一题,由一个题干和多个问题组成,问题之间难度不断增加.中考时,解答这道压轴题一般在规定时段的最后阶段,解答的时间并不充裕.所以,很多学生没能给出解题过程或者给出“带病”的解题过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对近期几次模拟考试中学生给出的压轴题解答状况进行了分析,找到了一些应对的策略,现将其呈现出来,希望能给您的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一、解题方法要凸显“简捷”

自从学生开始数学认知活动,追求“简捷”解法,一直贯穿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小学中的简便计算和初中解法优选,都在培养着学生的“求简”意识.在很多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学生的“求简”意识会自然生成,成为解题的“惯性”行为.对压轴题的解答而言,“求简”意识的激活显得十分重要.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考试时间有限,简捷的解题路径会节约大量的考试时间;二是有限的答题空间,需要学生尽可能写出在得分点上的解题步骤.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尽可能给出化解压轴题的简捷方法,用最少的时间和最简捷的解题方法给出最规范的解题过程.

案例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优选”.

题目如图1,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与x轴交于点A(-1,0) B(2,0),与y轴相交于点C.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3)略.

考情简析: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共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一般式”y=ax2+bx+c(a≠0)、“顶点式”y=a(x-h)2+k(a≠0)和“交点式”y=a(x-x1)(x-x2)(a≠0).在模拟考试中,三种表达式的优选也就成为了一个“考点”,几乎每一次考试中都会出现.这次模拟考试中,有学生根据“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与x轴相交于点A(-1,0)、B(2,0)”,列出了方程组解得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x+2;还有学生根据“二次函数y=-x2+bx+c”这一条件,得到了交点式y=a(x-x)1(x-x)2中的a=-1,然后直接写出了解析式为y=-(x+1)(x-2);还有学生根据“A(-1,0),B(2,0)”先求出了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然后设其为顶点式y=,再从点A、B中选择一点代入求出k,即得到解析式.

图1

案例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点优选表达式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学生解答“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压轴问题”的必备技能.在本题的求解中,学生分别用三种表达式给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从案例中给出的三种解法不难发现,用“交点式”求解是最为简捷的.用这种方法求解的同学,从一般式入手,比对y=ax2+bx+c(a≠0)和y=-x2+bx+c发现其中的a为-1,然后直接将a的值和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代入y=a(x-x1)(x-x2)就得出了所要求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这样的解题过程几乎没有运算的参与,只需学生仔细分析题意,将三种表达式与所给的解析式比对即可发现最终的解析式.而其他的解法要么是列方程组、解方程组,要么是对条件进行转化先得出对称轴,解题方法变得复杂了不少,当然耗时也就不会太少了.

教学启示: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选择与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有着很大的关系,“析点优选”应该成为学生化解“求二次函数解析式”问题的惯性行为.为此,复习课上,我们可以通过适量的题组训练,在三种解析式之间进行比对,让学生发现不同表达式求解的优势,从而养成“析点优选”的习惯,逐步内化为解题经验,并在解题中“外显”为解题行为.

二、情境重建应追求“简约”

压轴题的问题情境一般都十分丰富,既有文字信息,又有符号信息,还有图形信息.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之下,一般会设置不少于两个问题.问题之间有些是递进关系的,前面问题的结论成为后面问题化解的条件,还有些是并列关系的,前面问题的化解为后面问题的化解提供方法和技巧上的引领.但无论是怎样的问题设置方式,我们都应该指导学生适时地对问题情境进行“重建”,以求用“简约”的情境为后续问题的化解做铺垫.

案例2:一道压轴题的“情境重建”.

题目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y=kx+b与抛物线同时经过点A(0,3)、B(4,0).

图2

(1)求m,n的值;

(2)点M是二次函数图像上的一点(点M在AB下方),过点M作MN⊥x轴,与AB交于点N,与x轴交于点Q.

①求MN的最大值;

②是否存在点N,使△AOB和△NOQ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情简析:第(1)题的解答较为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和“m=1,n=3”的结论;第(2)题的第①小题并不难,在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最终得出“当x=2时,MN取得最大值为4”的大约有一半学生;第(2)题的第②小题,有了前面的结论按理应该能够顺利得解,但由于很多同学没能将前面的结论转化为解题的条件,问题的情境没能有效地重建,复杂的文本和图形信息导致很多同学不能顺利找到化解问题的思路,从而导致出错较多.

教学启示:通过适量的训练,让学生感知“情境重建”在解题时的巨大作用,并培养学生自主简化解题情境的能力.就以上面的这道题目为例,第(2)题的第②小题的求解情境可以进行如下重建.

图3

如图3,点A(0,3),B(4,0),点N为线段AB上的一个3后,求得动点,NQ⊥x轴,点Q为垂足.是否存在点N,使△AOB和△NOQ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对比原来的问题情境和重建后的问题情境,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解题需要入手,原来的结论将会被直接转化为求解的条件,思路分析自然会清晰不少,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过程书写要力求“简洁”

解题就如写文章一样,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细细分析同学们给出的压轴题的求解过程,笔者很有感触.一些同学写了很多的解题步骤,数量上给人以充实的感觉,然而判分时却一分不得;一些同学只给出了很少的解题步骤,却在质量上取胜,获得了高分.这就告诉我们,压轴题的解答过程的呈现要力求“简洁”,过程直指问题化解的核心步骤,不啰嗦,不拖泥带水,可有可无的内容尽可能不出现在答题区域,避免步骤数量遮盖了内在的质量.

案例3:一道压轴题的过程点评.

(一名同学解答案例2中的压轴题的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说说这样的解题过程有哪些优点?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学生1:他能将答题区域进行“规划”,按照“从左往右,自上而下”书写解题过程,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生2:列方程组求直线AB的解析式时,解方程组的过程被省略了,直接写出了k和b的值,缩写的是“待定系数法”的关键步骤.

学生3:我感觉第(2)题的第①小题中求MN的长时,列出式子后,他还将配方的完整过程写下来了,这好像有点多了!

教师:你们同意吗?

学生4:同意!这一小题的解题目标是“求MN的最大值”,根据代数式配方是求解的一个环节并非解题目标,在书写解题过程时,配方过程完全可以写在草稿纸上,只需直接给出“-(x-2)2+4”的结果就行了,他写得真的有点多了.

学生5:第(2)题的最后一问,他做得还是很不错的.抓住两个三角形中的直角,以直角边的对应关系为依据进行分类讨论,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学生6:是的.他抓住“∽”的对应关系,分别给出两个比例式,接下来的列方程就十分便利了.

教师:真不错!大家结合这个解题过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要将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的良好习惯继续发扬下去,对大家指出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写简洁的过程,是我们解答压轴题的追求,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加倍努力,找到简捷的解题方法,写出省时、省地但又不失分的过程将成为我们中考复习的重要任务.

案例分析:压轴题的解答不仅受时间限制,在空间上也有很高的要求.一般地,在网上阅卷后,命题者会圈出一个矩形区域用于学生呈现解题过程.所以,解答压轴题,不仅要追求简捷的方法,还要力求呈现出最有效的解题步骤.案例3中,教者让学生从已有的解题过程入手,将交流建立在“鲜活”的案例之上,先期自主解答过程的经历,确保了学生能“自我比对”,畅谈投影“优劣”,让解题交流“言之有物,言而有效”.从交流的成效看,分析解题优点,强化了学生对良好习惯的解题价值的体验;理清存在的问题,突出了共性“不足”的交流,从而引起全体学生的关注,养成主动规避问题的自觉意识.

教学启示:压轴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在中考前的复习课上,我们应设计指向中考的教学.解题过程的书写,自然也应成为复习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解题过程入手,让学生自己用发现的眼光分析已有的解题过程,剖析优劣,在渐进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解题过程书写习惯,为谋求中考有效得分夯实基础.

在中考中,压轴题的高难度让很多同学失去了求解的信心.为了帮助学生打破为难情绪,顺利找到化解问题的方法,并给出在“得分点”上的有效步骤,我们应立足复习课堂,以讲评引领提升.在追求“简捷”的解题方法中,让学生养成“走近路”的自觉意识;在追求“简约”的情境重建中,让学生形成“避干扰”的解题策略;在追求“简洁”的解题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述关键”的解题行为.中考压轴题求解是一个反复探究的过程,需要思维的不断矫正与思路的反复调整,既关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与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有关,此外,个体的情绪、素养在此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压轴题教学要关注的方面除了本文中的这些,还有很多方面,期待着您能一并参与到研究中来,也恳请您能够对本文中的不足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吴光华.情境“提纯”——函数压轴题求解的有效策略[J].中学数学(下),2014(4).

2.刘绪田,刘现民.探索性中考题的解答策略[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07(2).H

猜你喜欢
压轴解析中考
构造辅助函数妙解压轴小题
中考压轴题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十种解法妙解2020年高考导数压轴题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一道耐人寻味的中考压轴题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睡梦解析仪
中考“三数”大扫描
电竞初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