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常凯
摘 要:动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主要强调了数学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促使学生在动手做数学时学会与知识理论相结合进行思考,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与理论思想,从而获取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拟从让小学生自主动手做数学的意义和如何让小学生动手“做”数学两个方面谈几点做法,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关键词:预习;认知;课外作业
俗话说:“听易忘记,看可记住,做助理解。”经过大量研究数据证明:学生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仅凭听与看至多可接受30%的知识,如自己动手学习,接受率可达到90%左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理的教学活动不可仅仅依赖于模仿以及记忆,提倡学生参与动手实践,进行自主探索才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方式。
一、让小学生自主动手做数学的意义
1.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点的需要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中明确指出:7至13岁的儿童也就是处于小学年纪的儿童,他的思维发展模式必须以具体事物进行辅助。
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成年人之间存在着很大不同,小学生的学习模式应该“具体化”,也就是说在具体化的情景模式中动手“做”数学是合理开发小学生认知能力的一种重要认知方式以及策略。
2.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呼唤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方式发生彻底变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主人,自主学习方式以及合作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方式。但是,在有的地方、有的学校里,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动摇。而且教师对于正确使用新型教学模式也缺乏相关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硬性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掌握学习重点,一会做这个活动,一会儿又配合下个活动,教室内的学习秩序也相对混乱。与此同时,教师在活动进行中也未采取及时合理的指导,直接造成活动得不到较好反馈,成为一种无效且耗时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渐变成一种形式,并未达到真正效果。
二、如何让小学生动手“做”数学
1.促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完成预习任务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期准备,这对生活经验相对不足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以一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教学“认知10以内的数”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上,数一数校园中的数目或者栅栏上的柱子的数目等,有效帮助学生掌握“10以内的数字”;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玩“数手指”游戏,让学生在反复的游戏中增强对10以内数的感知。教学“10以内加法”前,可以给学生创设摘苹果的情景,给学生1个苹果后再给他2个,问学生共有多少苹果,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对算数加法有明确的、直观的认知。
2.促使学生“做”出新的认知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阵地,小学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可以有效促进他们掌握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动手操作对原有图形进行割补,转变成已经掌握的图形(长方形),在直观比较中自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老师将学生分成每3人一小组,每组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做实验,通过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装水,得出“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结论。这样得到的公式学生记忆深刻,终生难忘。
小学生的自身认知所具有的特点限制了他们自身的认知方式。参与活动以及动手制作是小学生认知事物、揭示本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以及发展情感的主要形式和途径。
3.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完成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拓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计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和操作力,形成数学观念。
例如,教学完“厘米和米”之后,老师布置学生回家量一量:吃饭用的筷子长多少厘米?睡觉的床长大约多少米?请家长帮助测量自家大门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自己选取5种物体,测量它的长度并记下来,目测一下自家吃饭桌长大约多少,然后再测量一下,结果与目测结果进行比较。再如,教学完“千克和克”以后,老师布置学生回家称一称1个苹果重多少克,1颗大白菜大约重几千克,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一个鸡蛋重多少克,再让学生自己选取5种物体,在家长的帮助下称出他们的重量并做记录;掂量并估计一个物体的重量,然后再称一称,结果与估计的进行比较等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一种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它能有效帮助学生创造和激发自我潜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黄加亮.浅议“动手做数学”的优点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2).
[2]王营军.“动手做数学”的优点及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中学,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