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燕
摘 要: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数学教学的要旨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提出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数学 形象思维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3B-0065-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教学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视,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形象思维培养的良好阶段,鉴于此,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以为其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数学形象思维的内涵及建构意义
数学思维不同于人类的一般思维,它是一种以符号语言为媒介,运用概括等方法对数学对象进行分析的特殊思维。简单地说,数学思维便是以数学概念作为基本要素,通过运用数学推理和数学判断等方法解释数学对象的内在结构和相互联系。而形象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是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借助数学形象或表象揭示数学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我们对于数学形象思维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几何图形的学习和运用上,除此之外,数学形象思维还包括各种试验、模型、表格、实物的运用,数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的记忆形象以及较直观的揭示数学本质问题的语言符号等。具体来说,数学形象思维可以表现为数学表象、联想、想象三种形式,而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建构无疑要以此为切入点。
苏联教育家列托利尔指出,数学的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对小学生来说,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教育,它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启迪、指导小学生学习加强其形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能提升小学生自主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数学的学习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训练误区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数学教学者积极探索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进步。但不可否认,当下的数学教学对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还存在一些误区,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形象思维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与提高,这与教学方法的不当有很大的关系。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还是比较重视直观性的教学,对教具的使用、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比较重视,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未能重视,突出表现便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片面追求书本知识的传授,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平衡也对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有效培养带来了负面影响。目前的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不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各异,同一学生的各种形象思维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和简单的数形转化能力普遍比较强,相比之下,小学生的形象识别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弱。有的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远远高于数形转化能力。这表明小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差异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便会影响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对此,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差异和发展特征制定科学、可行的培养方案,促进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建构和发展。
三、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以直观的行动思维、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形象性是其数学学习的一大特征。因此,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要以此为契机,从数学表象、数学联想、数学想象三个维度构建小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
(一)丰富数学表象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学生的表象感知越丰富,形象思维就越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便要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感知基础上丰富数学表象,为其数学形象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不高,往往很难全面准确地理解语言信息,这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图片、模具、教具等手段组织教学,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化,让小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数学知识。如教师在讲解圆面积公式这一章节时便可提前做两个大小一样的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两个圆的比对让学生亲眼见识其面积的一致性。然后教师可以将其中的一个圆贴在黑板上,将另外一个圆剪成扇形再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样一来,小学生就轻而易举地看到由圆拼成的长方形其面积没有发生变化,与原先的圆一样,由此可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而圆的半径便是长方形的宽,圆周长的一半是长方形的长。这种直观性的教学实现了抽象数学知识的直观化,既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清晰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二)引导数学联想
表象的呈现及获得只是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开端,在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小学生还必须通过数学表象进行广泛的联想,以此获得新的思维成果。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其客观的基础在于客观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相似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种联想一般可以分为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从这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联想,以此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以数形结合教学为例:
“数”和“形”是数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数形结合教学贯穿数学教学过程,并使数学教学在实践中更为广泛和深入。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思想的体现,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解应用题“瓶里装有一种饮料,把饮料加到原来的2倍后连瓶重500克,饮料再加到现有的2倍后连瓶重900克,问原来瓶里的饮料重多少克?瓶重多少克?”时,若只让学生从文字上对这道题进行理解解答,学生很难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这时,教师便可以通过数形结合引导学生联想,让学生在简单的图形线段中理解题干、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和运用。
(三)发展数学想象
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建立在具体、直观的教学基础之上,这与他们的思维特点相关。但如果学生的学习一直停留在基础的学习上,其形象思维无法得到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积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活动发展形象思维。如教师在教授“鸡兔同笼”的问题时便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如“鸡和兔关在一只笼子里,它们有20个头,有6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解决这一应用题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屠宰场的老板,将20只动物的两只脚砍下去卖,没有砍掉的脚便都是兔子的了,这样一来就可以算出兔子有(64-2×20)÷(4-2)=12只,鸡有8只。通过发展学生的数学想象,指导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既可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又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发展对其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新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探索学生形象思维培养策略,以期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温寒江,连瑞庆.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和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马芯兰,温寒江.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曹英芳.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4]董晶晶.培养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5]陈冬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数学窗/教材教法,2012,(11).
[6]陶健.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益探索[J].学科建设,2012,(6).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