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旺通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同一个班一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巨大的差异。请看以下两个镜头。
镜头1:《美妙的海洋世界》经第二课时的教学后,一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并能够很好地完成一幅精彩美妙的海洋世界图(如图1),在课堂上已无所事事。而另一部分学生还没能够完成任务,有的学生画中还只是一条鱼(如图2)。
产生这种巨大差异的现象不单在这节课中存在,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都是存在的。
镜头2:《一份邀请书》的教学。要求对《邀请书》标题和正文的文字字体、大小、对齐方式、文字颜色和风格格式化进行设置和修饰,制作出格式规范、漂亮美观的邀请书。课堂上有位教师出了一招:对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他们以“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奖励他们打“游戏”。于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操作速度加快了许多。但新的问题也出现了:有的学生为了打游戏,打字错误很多,指法也乱套,胡乱操作一番就迫不及待地玩游戏,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没完成任务,由于挡不住诱惑也去玩游戏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面对课堂上学生的这种差异,有的信息技术教师视而不见,完成得快的优生,无所事事,说笑打闹,课堂一片混乱;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困惑迷茫,不知所措。如镜头2中的这位信息技术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性,但教不得法。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这些差异,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思考。
一、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的差异
家长信息技术素质和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使学生学习素质产生了差异。笔者曾对学生作过调查,信息技术课上表现优异的同学,家里有电脑,并且家长信息技术素质较好。
2.学生个体的差异
其主要是指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比如兴趣、性格的不同。有的学生对电脑很感兴趣,就会认真学习、积极钻研操作。若不感兴趣,则相反之。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敢于尝试、敢于操作。性格内向、有自卑感的学生往往不敢操作、尝试,自然就产生了操作上的差别。有的意志强的学生碰到困难想方设法去弄明白,有的意志薄弱的学生碰到困难就退缩。还有智力因素的差别,如思维水平的差别、智力的差别、认知能力的差别等。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习内容掌握得快。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差别。
3.区域教育的差异
城区的学校信息化条件比较好,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得比较好。农村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相对在师资、设备等方面落后,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得也相对薄弱。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
4.教师原因造成的差别
在实际教学中,语、数外教师在上信息课时总是把部分学生留住背书或做作业等,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很多信息课都没能来上,自然也就造成这部分学生的落后。
二、针对差异实施的教学策略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摸索、学习和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一些对策和方法,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1.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气氛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气氛。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精神饱满、兴奋异常、思维活跃。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微笑的面容、和善的目光、亲切生动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不断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乐于操作,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融入课堂,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2.教学目标体现差异性
面对学生的信息技能差异,教师要制定符合教学要求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第9课《让文件有个家》时,笔者制定了以下的集体教学目标:了解文件夹的概念,学会建立文件夹,移动、复制文件到另一个文件夹中。而对基础比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笔者又提出了以下高级目标:给文件和文件夹加密。这样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掌握更多更高的操作技术。
3.教学内容体现差异性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困生常常不能在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教师若兼顾这部分学生,课堂教学计划就会无法完成;若不管他们,就会“掉队”。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量、深度、难度等多方面进行设计,教学内容灵活适度调整,确保学困生能在同一课堂教学中,跟上教学进度。例如,《美丽的小区公园》的教学,教材要求用画图软件先画好小区公园的景物轮廓图,再用“编辑颜色”的方法添加颜料盒中没有的丰富多彩的颜色。可是一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画不完景物轮廓图,这样就无法进行添颜色这部分技能的学习。对此,笔者课前预先画好学生难画的小区公园景物图中的亭子、小树、小花等景物,通过软件发送到学生的电脑桌面,课堂上让学困生自由复制自己难画的景物。这样就降低了学困生的难度,从而跟上了教学进度,很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4.课堂练习和作业体现差别性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应分档设计,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他们解决,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仍以《美妙的海洋世界》一课为例,对于那些已经完成教材要求的“大大小小、吐着气泡、游来游去的鱼”美妙的海洋世界的优秀生,教师可以让其再放飞想象,继续表现“心中美妙的海洋世界”,如添加水草、珊瑚、各种鱼等,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本课的教学知识技能,又培养了其想象能力。
5.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差异性
信息技术课程还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恰当地采用班级教学、个别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伙伴教学等组织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第二册《美化你的桌面》一课时,笔者出示一幅已画过的画图作品,要求学生设置成桌面背景,并给以“温馨提示”:完成得快的同学可以离开,去帮助完成得慢的有困难的同学。于是基础好的学生来到了有困难的同学旁边,耐心指导……伙伴教学能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分身无术”的教学窘境,使得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及时得到帮助,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树立互助合作的精神。
6.教学评价体现差异性
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必要的也很重要的环节。在信息技术课上,如果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还会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出不同要求标准的评价,体现评价的差异性,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对于优等生的评价,标准要更高、更严;对于中等生的评价,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同时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对于学困生的评价,教师要降低要求,尽量地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催促他们进步。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差异性是永远存在的,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显得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差异,采取恰当措施优化教学,让差异转变为优势,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浙江省奉化岳林中心小学 3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