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玲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所谓“一条主线”指的是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点面结合”强调将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这些“点”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的那些“面”结合,做到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
浙教版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共分为6册,教学单元从个人拓展到世界,包括“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6个领域,每一年级一个循环(共2册),3~6年级共4个循环,螺旋式上升。因此,在6册的教材中,出现了同一主题、不同层次的教学单元。
这样的设计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定位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年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重难点方面要体现层次和坡度,形成同一主题的系列教学,使品德教学能更好地体现其实效性。
一、从编排体系把握教材,纵向定位整体目标
“螺旋上升”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编排特点之一,是指同一主题的内容在后续年段重复出现,但要求逐步提高。正视现实的课堂,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根据课程标准采用螺旋上升思路来编写的品德教材,很多教师缺乏整体观,相同主题的内容在不同年段呈递进趋势,而且相近内容不同主题、相同主题不同重点的课很多。我们应该俯瞰整册教材,细细揣摩文本的编排意图,了解同一主题内容在品德教材中的出现顺序以及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深刻体会品德教材“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选择教学内容具有学习坡度的层次和系列。在解读教材时需要思考的是:同一主题不同内容各出现在哪个年段,这些内容的目标定位是否相互联系并呈螺旋上升的特点?各年段教学的重难点体现了怎样的坡度?只有领会教材的编排特点,明白同一主题不同内容在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摸准”教材在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上所呈现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心中有谱,才能做到教学有度,才能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如以浙教版“学会宽容”主题为例(见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会宽容”这一主题的教学,在不同年级里呈现的教学内容是不同的,各年级中教学目标定位和教学重点彼此互有联系,但也体现出层次和坡度。四年级上册《当冲突发生后》的教学在这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在“移情”的基础上通过“导行”,从而自然到达“明理”的层次。这样的编排,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体现出了螺旋上升的特点。
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读教材,纵向了解同一主题不同年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定位,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从而将教学落到点上,落到实处,体现其实效性。
二、从单元主题把握课时内容,横向定位课时目标
“螺旋上升”这样一种编排体系强调从整体出发对教学内容及目标进行纵向定位,而从单元的视角出发,则是对课时内容及目标进行横向定位。综观《品德与社会》教材大多采用主题统整、单元编排的建构方式。每一单元中的各课时围绕一个单元主题展开,其教学内容编排包含承接或并列两种逻辑关系。如以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主题为例(见下表),这一单元共包含四个教学内容,内容编排互相关联,互相衔接。
引导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地想办法战胜困难,自信地面对生活
从表中可以看出:四个教学内容始终围绕“成长的脚步”这一主题展开,重点关注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挫折与迷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四年级学生成长过程中常会出现的说谎、不能克制自己、与同伴发生冲突及不能恰当应对各种挫折等问题出发设计教学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养成诚实、自律、宽容、耐挫等品质。
教学中,教师只有细读单元教学内容,从整体上将教学目标细分到各教学内容中,才能使教学活动更为有效。
三、从课文细节把握精髓,精准定位教学着力点
教材中的每一课,一般都会有提示语、关键词和插图,这些词句和插图虽简单,却也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其一般都指向教学内容的精髓,可以为我们确定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提供帮助。因此,教材中的字、词、句和图都值得细细推敲。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编者为什么要用这句话,这个词,这幅图?要提示什么?编者的意图何在?只要牢牢抓住这些词句和插图等,读懂并细心体会,从而领会编者意图,才能使教学着力点不偏不倚。
如以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当冲突发生以后》为例,教材上的提示语:同学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会理解别人,宽容待人。本课的关键词是“宽容”“体谅”。这些提示语和关键词其实也提示了本课教学目标应定位在“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上,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对方,善待对方。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如果只抓住教材中所提供的提示语、关键词,还不能使课堂教学目标准确到位。教师还需要细读教材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如浙教版三年级下册《世界真奇妙》和四年级下册《世界之窗》两课,教材中都涉及“世界著名建筑”这一内容。从整体观出发解读这两课的教材,《世界真奇妙》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世界上分布着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了解各大洲的一些重要国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文艺作品、动植物和矿产、科学成就、地貌特征。其实,在教材中“建筑”就是以“猜猜看”的图片形式出现的,为教学的定位作了提示,即应该是在了解各大洲重要国家时,对国家的标志性建筑进行了解,目的是激发热爱世界、热爱文明的情感。《世界之窗》“建筑”以“文化宫”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独立成页。这也为确立教学着力点作了提示,即初步了解不同种族产生的建筑工艺、语言文字、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与丰富性,使学生初步了解各人种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受不同种族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总之,在同一主题下,教师若能充分领会教材体系,抓着力点,把握住年段目标,牢牢紧扣课文提示语、关键词等,并在落实过程中分层施教,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不偏离方向,做到点面结合。就能真正实现“螺旋上升”的设计初衷,让同样的主题奏响不同的乐章。
(浙江省龙游西门小学 3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