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究

2015-03-16 23:59戴雅婷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8期
关键词:就业难女大学生

戴雅婷

摘要: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通过对湖北大学女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就业偏好是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同生源地的女大学生的就业偏好具有差异性。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偏好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8008502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制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就业体制的市场化发展和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供需的严重失衡,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重,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

在有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严重程度和区域差异的探讨上,国内学者已普遍达成共识。女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难?区域差异为何存在?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已有研究从高等教育制度、社会传统观念、性别歧视和社会法制与保障等多方面论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但是,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的研究不够充分,且大多依据统计数据进行论述分析,基于调查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相对匮乏。

本文聚焦于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就业偏好问题,基于参数估计方法、相关统计研究和对湖北大学本科生的实地调查研究,建立了适合女大学生就业偏好的分析方法,并评估了就业偏好的参数赋值。本文的动机和贡献在于为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提供实证分析,探讨女大学生就业偏好对就业难问题的普遍影响,希望对改善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提供一定的研究参考。

2 文献综述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N.T.Feather(1985)研究显示,态度、价值观和对失业的归因等因素是青年失业的主要原因。而态度、价值观和归因恰恰是女大学生就业偏好的内在驱动因素。国内专家和学者对这一问题已经做过很多论述和研究,在对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的分析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性别偏见与歧视和对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双重标准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杨扬,2009)。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经济理论、社会理论等多角度论述性别歧视问题,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不仅会影响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也会影响企业的用人原则,二者之间的不匹配直接导致了女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可是,对于天生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鉴于女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家庭角色,其劳动生产效率和职业发展潜力比男性低,优先使用男性完全出于企业的“经济理性”(王兆萍,2010)。可以说,劳动力市场上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并不存在。

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政策性原因。李瑾、彭建章(2010)认为,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缺乏操作性及具体的法律责任规定,无法切实做到保护女大学生平等就业。但是,女大学生就业歧视和不平等现象很难通过法律条文来界定和规范,法律实施和保障的难度很高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不会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产生显著作用。

国内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认为,现阶段女大学生就业难是劳动力市场供给严重大于需求所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扩招引起的供给过剩;二是对女大学生劳动力的需求不足。但是,罗赛(2014)基于麦可斯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招聘难”和“就业难”同时存在的局面愈演愈烈。

因此,本调查基于N.T.Feather(1985)的研究和统计分析方法,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在不考虑外部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探讨和分析就业偏好对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影响。

3 就业偏好对就业难问题的影响

考慮到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精英意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定位一般瞄准中产阶级,希望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夏春胜(2009)指出,按照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大学生就业偏好可概括为:第一,就业地点锁定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第二,就业单位选择求稳;第三,期望月薪普遍偏高。对于女大学生而言,突出体现为更高的求稳倾向。女大学生的就业偏好是否与当前就业形势、自身能力素质相适应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就业偏好具体细分为薪酬偏好、单位偏好、地区偏好和就业观念四个方面,探究就业偏好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3.1 薪酬偏好

在求职者的素质能力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企业而言,低薪酬期望的求职者更具有吸引力。而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会要求高的薪酬福利待遇,再加之女性员工的福利成本高于男性,女大学生和企业在薪酬期望上的不一致使得高薪酬期望的女大学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引起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对外发布的《2014年度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薪酬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4类学历的起薪平均值分别为大专生2502元、本科生2969元、硕士生3732元、博士生4780元,大部分女大学生在工作搜寻的过程中的薪酬期望远高于企业所能接受的平均值。

3.2 单位偏好

女大学生在求职中更倾向于稳定的工作,对目前比较热门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偏好较强,而对于日趋增加的私营企业偏好较弱,出现了女大学生求职中的“扎堆”现象。本文认为,女大学生就业的单位性质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一方面,能够容纳大量应届毕业生的私营企业受到女大学生的冷落;另一方面,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一岗难求”的局面愈演愈烈。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供需矛盾和女大学生求职的单位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3.3 地区偏好

学者赖德胜(1996)指出,大学生就业难是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结果。在女大学生就业偏好的影响下,就业难问题是相对的。女大学生就业时对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的就业偏好,形成了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而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的现象。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的政策,大学生受到政策鼓励,去基层、西部工作的人数虽然逐年增加,但总的来说,偏好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就业的大学生仍然占大多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导致的劳动力供给不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3.4 就业观念

本文主要探讨“先择业后就业”和“先就业后择业”两种就业观念,受到家庭因素和整体就业形势的影响,当前女大学生“先择业后就业”的观念日益明显,这种求职中的观望态度无疑加重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4 问卷调查及数据处理

4.1 问卷设计及数据处理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采用无记名方式,对湖北大学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运用参数估计的统计学方法以及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在进行参数估计之前,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做如下处理:(1)生成“就业偏好”变量,本文选取薪酬偏好、单位偏好和地区偏好作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偏好的显著性变量;(2)根据《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所显示的岗位数量、女性员工比例等划分就业偏好变量各选项的就业难易程度,并对其进行赋值,就业难度越高的影响因素赋值越大。(3)将生源地变量划分为省会及以上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等其他地区三类,进行对比分析。

4.2 女大学生就业偏好的生源地差异分析

本文根据对湖北大学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的偏好调查和赋值,运用统计学原理拟合女大学生总体的就业偏好取值的正态分布曲线,进行了不同生源地女大学生就业难度系数的对比分析,如图1所示。

调查中的就业偏好包括薪酬偏好、单位偏好和地区偏好。正态分布曲线显示,生源地为省会及以上大城市的女大学生就业偏好变量取值整体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等其他地区的女大学生。此外,运用统计学方法和Stata软件计算各生源地女大学生就业偏好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见表1。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其他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生源地对女大学生就业偏好存在显著性影响。受到就业偏好影响的不同生源地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依次递减为:省会及以上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等其他地区。

5 结论

本文对女大学生就业偏好对就业难问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运用问卷的方式对不同生源地女大学生的就业偏好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比分析不同生源地女大学生受就业偏好影响的就业难度系数,得出以下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到就业偏好的影响,不同生源地女大学生就业难度系数依次递减为:省会及以上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等其他地区。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女大学生就业偏好对劳动力市场运行存在普遍影响,实际上对劳动力供需双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改善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女大学生就业偏好的转变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李建民,黃乾.中国劳动力市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126134.

[2]夏春胜.挑战与突围:浙江大学生就业创业对策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710.

[3]李瑾,彭建章.女大学生就业难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3(02):104108.

[4]张抗私,班晓娜,贾帅帅.女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难?[J].财经问题研究,2015,(03):113119.

[5]杨扬.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5):5758.

[6]罗赛.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探究——基于麦可斯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4,(04):914.

[7]N.T.Feather.Attitudes,Values,and Attributions:Explanations of Unemploymen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5,(04):876889.

[8]教育新闻中心.女性生活蓝皮书:女大学生就业难成社会问题[EB/OL].[201211].http://edu.cyol.com/content/201011/11/content_3925504.htm,2012,(11).

[9]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国家统计局,2014.

猜你喜欢
就业难女大学生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影响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三维分析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