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特征及完善

2015-03-16 13:55
学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育教师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011517)

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特征及完善

冯雪莲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011517)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具有民主、平等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完善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有逐渐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新型师生关系内涵特征完善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及特征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沟通、互助、交流的关系。与传统的师生关系相比,新型的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产物。

(一)尊师爱生

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和道德基础,其主要目的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所谓“尊师”就是指尊重教师,所谓“爱生”就是指爱护学生。尊师与爱生是两个相互促进的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关于尊重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8条第2款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该法律第2款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仔细分析该法条后不难发现,第1款和第2款的内容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做到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社会才会尊重教师。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值得全社会尊重呢?让我们看一下“海南万宁小学校长与政府职员带6名小学生开房事件”:海南万宁小学校长与政府职员带6名小学生开房,一经媒体报道便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目光。随着媒体及官方的调查进展,事件越来越扑朔迷离。网友、学者、教育家、父母,无论是街谈巷议,还是高雅论坛,都在谈这起令人发指的无耻行径,困惑于这一波三折的真相调查,就像陷进了“罗生门”。针对事件本身,我们不禁感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祖国辛勤的园丁,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但没有培育好祖国的花朵,而且一些教师的恶劣行径还给这些未来的花朵造成了重大的心理创伤。抛开应负的法律责任不谈,这些违背师德的做法更应该受到强烈的道德谴责。万宁小学校长事件值得人们深思。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首先应该做到爱护自己的学生,进而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同样,学生应该明白,自从素质教育推行以来,我们就不能时时处处“为师命是从”,要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的学生家长也应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为防止危险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也为增强孩子学以致用的意识,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二)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9条第2款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但是2013年10月30日下午发生的“四川女教师变相体罚学生导致学生死亡事件”却是这样叙述的:军军跳楼前,他的语文老师曾打电话告诉其母亲,军军在30日下午的诗歌比赛中影响了班级成绩,要么罚站一个小时,要么写一千字检讨。军军跳楼后,家长在孩子的语文课本上发现“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有几次都缩回来了”的字样。这一悲惨事件发生后,据军军的舅舅讲述,军军的父母已离异,他跟着爸爸生活,继母对孩子很好很关心。军军成绩较好,一直是班级的前几名,上次英语测试还是第一名。通过这一案例我们知晓,军军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非常敬重老师,但可悲的是,他把老师的变相体罚当成了不可违抗的“圣旨”,最终导致他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陈晓艳教师没有做到理解学生,并在她自己所认为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发挥了权力性影响,变相体罚致军军死亡,这又是教育界的一大悲哀。

(三)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传统的师生关系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学生怯于对教师的敬畏也不可能大胆地接近老师,从而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生疏。其实,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是很愿意与教师建立友好而频繁的交往关系的,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教师掌握着师生关系的主动权,主动融入学生,使学生对自己产生亲近感。当然,新型师生关系并不是让教师完全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毕竟是老师,是“传道、受业、解惑”者,所以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不能像朋友那样过于随意,应亦师亦友。同时,学生也应该理解教师在课上与课下“判若两人”的行为,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发问,尽我所能地学好知识。课下无论是遇到学习上的困惑还是生活上的不解,都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当学生怯于向老师求助时,换个角度,应把教师看成是自己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家长,这样,顾虑就没有了,师生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四)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一般来说。教师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知识储备都远远高出学生好多,所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也有被问住的时候,同时也会发现学生中有很多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造并运用。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韩愈的《师说》这样讲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只要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学生还是可以在某些领域或方面超越自己老师的。尽管如此,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师生都认可教学相长。因此,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使学生成为教育过程中的参与者,在教师面前敢于直言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向教师提出他们认为正确和合理的主张。教师也会针对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这样一个互信互助的师生关系中,不仅教育过程轻松愉快,而且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完善

我国自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原有的师生关系逐渐淡出教育体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想法便应运而生。自2009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教材正式投入使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这一理念迎合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指导思想,也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规律。在近四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哲学的角度看,事物是永恒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型师生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完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协作完成。

(一)学校方面

1.学校应为完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学校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尽可能地满足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合理需求,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没有后顾之忧。此外,学校还应建立与新型师生关系相对应的一系列政策。引导教师主动关爱学生。为更好地完善新型师生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最为关键的是,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加强学风教育,促进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中健康地学习、成长。

2.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在学校里,教师是大多数学生最亲近、最敬重的人,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崇敬心理。因此,在完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这种关系,并利用好这种关系,创造条件形成密切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二)教师方面

1.新型师生关系的完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教育教学之中,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和品格。听其言观其行,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更应该作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率。学生会受到这种魅力的影响、感召,进而激励学生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塑造自己的品格。

2.在完善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三)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发出的教学活动的主体本身不应该是教师,而是学生本身的配合,学生应该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其次,培养、树立善学、乐学的观念也很很重要。学生应该自觉提高学习效率,加快知识转化速度,提高学习成绩。如果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信新型师生关系的完善将会为现代教育增添无限的正能量,必定会提高教育效率,促使师生共同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贡献新力量。

[1]教育理论基础.通用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祖红珍.“教师做学生朋友”的几点不同想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

[3]张金凤、张盼.浅谈建立和谐师生关系[J]知识经济,2013(2).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圆我教师梦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